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哲學

第53章 殺身成仁,捨身取義

知道點中國哲學 田小飞 604 2018-03-20
殺身成仁,捨身取義,這是儒學所主張的基本道德準則。意思是說,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以成就自己的仁德;寧願拋棄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正義。 殺身成仁的話出自,意思是說,有志向和有仁德的人,沒有為了自己能夠活下去而損害仁義道德的,但有為了成就仁義道德而犧牲自己的生命的;舍生取義的原話出自《孟子》,意思是說,生命,是我想保存的;正義,也是我想保存的。在二者不可同時保全的情況下,那麼,我就捨棄生命保全正義。因為生命雖然寶貴,是我所願意保存的東西,但是我不能不顧及原則,僅僅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死亡,是我所討厭的,但是還有比死亡更讓我討厭的東西,這時候,我就不逃避危險,而寧可選擇死亡。 比如說,對於一個餓得快死的人,得到一點食物就可以活命,得不到就可能死亡。假如這個時候有人像對待牲畜一樣地對他說:“餵!過來,我給你吃的。”那麼,他寧可餓死,也不要施捨的食物。

孔子和孟子所提倡的這樣的道德原則,曾經鼓勵了許許多多有志向的人們,為了自己的事業、民族和國家,保持自己的人格,不向惡勢力低頭。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民族精神。 但是,要成仁,要取義,首先要明白什麼是仁義。所以宋代儒者就特別強調,在一切行動之前,要先認識仁,先認識義。不然,自己就可能為了一個沒有價值的東西犧牲自己的生命,成為後人的笑料。儒學在仁義禮原則之後,要加上智,就是要求人們,要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才能很好地遵守儒學的道德原則。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