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哲學

第17章 百家爭鳴

知道點中國哲學 田小飞 1321 2018-03-20
百家爭鳴是中國學術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階段,後來很多人仍然用這個詞語表徵思想的活躍。百家爭鳴的局面發生在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這個時候中國學術高度發展,各種學說紛紛出現。 所謂“家”,是指一種學說或是一個學術派別;所謂“百家爭鳴”,是說諸學派各抒己見、相互辯駁。 據記載,至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初期,以著作形式表述自己學術觀點的有189家。漢代史學家將它們分門別類,歸為10家,即儒家、道家、名家、法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和小說家。在這10家之中,雜家、農家、小說家所討論的問題很少涉及哲學。在這10家之外,對《周易》的研究當時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哲學,可以稱為易家;對軍事和兵法的研究當時也已形成了一種含有豐富哲學思想的學說,可以稱為兵家。

儒家,是在孔子思想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派學說。此派提出了“仁”、“義”、“禮”、“智”、“信”五大行為規範,並要求人們將其融會貫通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治理社會講究體恤百姓,兩國相爭講究先禮後兵,人際關係講究敬老愛幼,為人處世講究修身養性。主要代表人物有孟子、荀子等。 道家,是在老子思想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學派。因為它推崇老子提出的道,主張一切行為都遵循於道,所以人們稱其為道家。道家講究順從自然,主張為人處世順從時勢、遵循物理,要像解牛高手一樣,游刃於牛體的空隙之間,讓牛體自然解開。主要代表人物有莊子、列子等。 易家,是藉助於老子宇宙學說、孔子人倫學說從《周易》中引申出來的一派學說。這一派別通過對自然的觀察,以陰陽變化解說世界萬物的變化和發展。主要代表人物是《易傳》的諸位不知名作者。

名家,是注重辯論技巧,探討名稱與概念之間、名稱與實物之間關係的一個派別,又稱為“名辯學派”。這一學派討論的問題很多,如“白馬非馬”等。有些觀點看上去極為荒唐,但卻揭示著某種真理,反映著一種思維邏輯,對人類的思維訓練很有益處。主要代表人物有惠施和公孫龍等。 法家,是注重以法治國的一個學說派別。它的主導思想涉及宇宙問題、人性問題、社會流變問題、規律方法問題等等,為以法治國提供了理論根據。比如認為人性是自私的,因而道德說教難以引人向善,只有以刑法管束,社會才能有序,人們才能安分。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韓非等。 墨家,是以墨子學說為代表的一個派別。墨子講究人們之間的汎愛,反對諸侯之間的征伐,推崇恪守道德的賢才,提倡勤勞、節儉和名副其實。

陰陽家,是以陰陽解說事物存在和發展變化的一個學說派別。它與《周易》沒有太大的關係,相對於易家,它除了用陰陽解說事物存在和發展變化外,還引進了“五行說”,即用金、木、水、火、土解釋天地萬物的構成和變化。主要代表人物有鄒衍。 縱橫家,嚴格來說並非一個學說派別,而是一個以政治遊說為特點的謀士集團。他們或是勸說諸多弱國聯合起來抗擊強國,或勸說強國拉攏一些弱國以打擊另一些弱國,破壞弱國間的聯合。縱橫家的種種設想,雖然屬於政治謀略,但卻深含哲學道理。主要代表人物有張儀、蘇秦等。 兵家,是研究用兵韜略的一個學說派別。他們的學說,核心內容是兵法,指導思想是哲學,是哲學在軍事領域的具體運用。主要代表人物除了春秋末期的孫子外,還有戰國時期的吳起、孫臏等。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