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小說史話

第2章 第一節原始的浪漫激情——上古神話

中國古代小說史話 张国风 3279 2018-03-20
上古時代的生產水平極其低下,當時的人類文化更是一片空白。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卻推動著人們一刻不停地去探索大自然和人世間的奧秘。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誰創造了日月星辰?為什麼太陽每天東昇西沉?為什麼月亮缺了又圓?為什麼海水漲了又退?為什麼花兒謝了又開?做夢到底是怎麼回事?人死了究竟有沒有靈魂? ……這“十萬個為什麼”困擾著初民的神經,折磨著他們的智慧。我們的祖先在當時還沒有科學知識可供利用,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藉鑑。他們甚至還不可能意識到人類和動物的本質區別。可他們有的是大膽的、無拘無束的想像力。他們個個都是天生的形象思維者。他們的思維伴隨著生動的形象、熾烈的熱情。在他們的心中,一切都有生命、有意志、有愛憎,一切自然現像都聽命於神的旨意。神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在冥冥之中安排著一切。後人看來無比龐大、無限複雜的問題,他們都用“萬物有靈”這把金鑰匙輕而易舉地給“解決”了。一切都在無意之中被人格化、形象化、藝術化了。上古人類不僅試圖解釋千變萬化的自然現象,還根據自己和大自然艱苦卓絕的鬥爭,塑造出了神化的英雄形象。對自然力的敬畏和崇拜,造成了自然神;對英雄的敬仰和崇拜,造成了英雄神。前者如雷公電母、雨師風伯;後者如射日的后羿、補天的女媧。自然神和英雄神的傳說就構成了神話的主體。這就是神話的起源。

我國古代的神話主要保存在、《淮南子》、《列子》、《楚辭·天問》等古籍之中。這些古籍又以所保存的神話資料為最多,且最能體現神話的原始面貌。全書18篇,三萬多字。過去有人說是禹、益所作,這種說法並不可靠。現代學者大多認為,並非一時一人所作。它大約成書於戰國時代,秦漢時又有增補。不僅錄下了古代的神話,而且涉及古代的地理、物產、宗教、民俗,具有多方面的學術價值。 上古的時候,發生過一次可怕的災難——天塌地陷,洪水氾濫,烈火焚燒,惡禽猛獸逃出山林危害人類。於是,女媧熔煉了五色的石塊來彌補殘破的蒼天,斬斷大龜的足作擎天的柱子,把坍塌的天空重新支撐起來;殺死興妖作怪的黑龍,以拯救一方的生靈;用蘆葦燒成的灰來堙塞洪水。女媧平息了這次巨大的災難,大地又恢復了勃勃生機。

這個故事見於西漢的《淮南子》。 《淮南子》是淮南王劉安和他的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雜家著作,其中保存了很多古代的神話。女媧補天是古代神話中最瑰麗奇特的篇章。它曲折地表現了上古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氣魄和樂觀精神。女媧不但是戰勝災變、拯救人類的英雄,同時也是造人的女神、人類的始祖。據東漢《風俗通義》記載,天地開闢的時候,本來沒有人類,是女媧用黃土摶成了泥人。這些泥人一落地,就有了生命,活蹦亂跳。女媧看著自己的作品,欣賞著他們那幼稚的動作,心中充滿了創造的喜悅。她摶了一個又一個。忽然,她覺得有點疲倦了,就用一根繩子似的東西,插入泥水,拔出來輕輕地一揮。誰知那不經意揮出的泥漿,一滴一滴都變成了“人”。這就是女媧造人的神話。

據《淮南子·本經訓》記載,堯的時候,天上出現了10個太陽。太陽本是生命的源泉,可是,10個太陽同時升起在空中,卻使江河枯竭、田地龜裂、莊稼幹死,過多的陽光烤焦了一切,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面臨絕境。於是,天帝派來一位叫羿的神,讓他來好好教訓一下如此胡鬧的太陽。后羿彎弓搭箭、屏息凝神,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地球上的氣候恢復正常。后羿又射殺了毒蛇猛獸,人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后羿是一位為民除害的英雄。 “十日並出”,當是上古時代一場大旱的投影;后羿射日的壯觀畫面,是抗旱鬥爭的藝術象徵。它是如此恢宏奇偉,充滿粗獷原始、激烈奔放的想像和浪漫的激情。 鯀、禹治水的神話載於《山海經·海內經》。據說堯的時候發了一次大水,持續12年之久。洪水吞噬了村莊,掃蕩著人類辛苦積累的一切成果。天神鯀看到這種情景,十分著急。為了治水,鯀從天上悄悄地偷來了一種叫“息壤”的東西。 “息壤”具有生生不已的功能,用它來堵塞洪水是再理想不過的了。正當鯀即將大功告成的時候,天帝知道了這件事。鯀竟敢將“息壤”偷到人間去,這是藐視天廷、大逆不道的行為。天帝大為震怒,下令將鯀處死在羽山,剩餘的“息壤”也全部沒收。不久,洪水又重新肆虐起來。鯀死後,他的兒子禹繼承了他的事業。禹沒有採用父親堵塞洪水的方法,而是開鑿龍門、疏通九河,讓洪水東流入海。禹一心治水,30歲還沒有成家。後來,他和塗山氏結婚。新婚不久,他就離家去治水。治水10年,他三過家門而不入。據說禹變成熊去開山,他還能命令龍來幫助他治水。在禹的領導下,人民終於製服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水。鯀是中國的“盜火者”,他的故事與普羅米修斯的故事相似。鯀也是一位為民眾而獻身的英雄。鯀的兒子禹帶有更鮮明的平民色彩。禹的形像中凝結著初民和大自然搏鬥的經驗與智慧,凝結著人類的美德和理想。

相傳炎帝有個小女兒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遊玩,不幸被風濤捲進大海淹死了。女娃死後,她的靈魂變成了一隻鳥,叫“精衛”。她發誓不喝東海的水,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每天從西山銜來石子或樹枝,投進浪濤洶湧的大海,人們因此而叫她“志鳥”、“誓鳥”、“冤禽”。她本是炎帝的女兒,所以,也有叫“帝女雀”的。女娃的悲慘命運令人同情。她不屈不撓、誓死復仇的堅強意志令人欽佩和感動。這篇神話見於《山海經北山經》。 夸父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後裔,是一位巨人。他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山上。耳朵上掛著兩條黃蛇,手裡還抓著兩條黃蛇。夸父邁開大步,去追趕火紅的太陽。他在太陽落山的禺谷終於追上了太陽。這時候,他覺得口渴難忍,便跑去喝黃河、渭河的水。河水喝乾以後,他依然口渴不止,便又跑向北方的大澤。可是,他還沒能跑到那兒就渴死了。夸父臨死的時候,扔掉了他的手杖,這手杖頓時化成了一片綠葉蔥蔥、果實累累的桃林。夸父逐日的神話見於中的《海外北經》、《大荒北經》。它曲折地反映了上古人類要與大自然一試高低的氣魄和精神。

最早的記載見於戰國初成書的《歸藏》。但《歸藏》已經亡佚。漢初《淮南子·覽冥訓》、梁朝劉勰《文心雕龍·諸子》、《文選·月賦》(李善注),開始有了羿向西王母討請不死藥的情節。 《初學記》卷一所引《淮南子》又有嫦娥奔月以後化為蟾蜍的記載。在東漢張衡《靈憲》一文中,對嫦娥奔月的神話作了比較完整的介紹:羿向西王母要來了不死之藥,羿的妻子姮娥(即嫦娥)偷偷吃了,飛往月宮。姮娥吃藥以前,預先請一個叫有黃的巫師替她卜了一卦。有黃占卜後,對姮娥說,占卜的結果非常吉利,你將獨身西行,不要害怕,以後前途光明!姮娥聽了巫師的話,不再猶豫,毅然地吞下不死之藥,飛向月宮。誰知她一到月宮,竟一下子變成了一個蟾蜍。在後世長期的流傳過程中,竊藥的情節被沖淡,化為蟾蜍的情節逐漸被拋棄,嫦娥變成一個純潔美麗的女神形象。

神話被後世的小說吸收以後,並沒有保持它原始的面貌。下面,我們不妨以西王母神話的演變過程來說明一下神話演變和為小說消化吸收的一些規律。裡的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善嘯,蓬髮戴勝”,三分像人,七分似妖,可怕極了。裡的描寫無法使我們斷定西王母的性別。在戰國時的人所作的《穆天子傳》裡,西王母已經儼然一位人主。到了偽託班固所撰的《漢武帝內傳》裡,西王母成了“年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的美人。她的服飾、儀仗,已經完全是人間帝后的排場。 幾乎所有的神話都經歷了被改造的漫長過程。神話產生於無知識的上古,其中必有很多荒誕的成分。後人不能理解這種荒誕,覺得不合情理、違悖倫理、不可思議,於是就來刪改、增飾。一代一代的刪、增,使得原先稚拙荒誕、原始質樸的神話逐漸變得曲折美麗、入情合理,但同時也就喪失了它那粗獷的原始風貌。道德的教訓、人生的哲理、人情世故,一點點地滲進去,神話演變成了“歷史”。人們所熟知的黃帝、嫦娥、牛郎織女等神話,都經歷了歷史化、倫理化的漫長過程。中國古代的神話資料之所以常常失去其原始的面貌,其原因就在這裡。

上古神話包含的奇特的想像、誇張的風格,對後世的詩歌、散文、小說和戲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唐代的傳奇,到明清的神魔小說;從東晉干寶的《搜神記》到、、、,神話的影響歷歷可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