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商周青銅文化

第39章 第六節雲南的青銅文化

商周青銅文化 李先登 1049 2018-03-20
根據1949年以來的考古發現,雲南地區早在商代晚期、西周初期已經出現了紅銅器和青銅器。到了春秋晚期至戰國中期青銅文化已有了相當高度的發展,並有著強烈的地方特點。例如1975年在楚雄萬家壩發掘的79座墓葬,普遍用青銅矛隨葬。少數大型墓葬隨葬有大量的青銅器。例如一號墓出土青銅器110件,其中有銅鼓一件。這種銅鼓與中原商代銅鼓形制不同,豎置,體如圓墩,上為圓形鼓面,束腰,中空無底。萬家壩一號墓出土的這件春秋晚期的銅鼓是目前發現時代最早的西南銅鼓。直至今天,這種銅鼓一直為西南地區各民族所使用,既是最具有特徵的樂器,又是權力、地位與財富的象徵。此外一號墓還出土了六件一套的羊角鈕銅編鐘,這也是西南地區特有的青銅樂器。此墓並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工具,共計28套。每套由一件銅斧、一件長方形鋤和一件方形鋤組成。說明此時青銅工具已經普遍使用。又如23號墓,隨葬青銅器577件,其中大部分是銅矛,此外還有鉞、戈、劍、鏃、臂甲和盾飾等,說明青銅武器的生產也是很發達的。此外還出土了鋤、斧、鑿等青銅生產工具及四面銅鼓。而大量的小墓,隨葬品很少,甚至沒有一件隨葬品,說明此時的貧富分化已很嚴重,階級差別已很鮮明。

1961年在祥雲大波那發掘的戰國中期的墓葬,出土了一具長2米、寬0.62米、高0.64米的長方屋形銅棺。棺頂作兩面坡形,棺身由七塊銅板組成,由插銷扣合,可以拆裝。側面鑄有鷹、燕、虎等動物紋飾。隨葬有銅鼓、銅鐘、銅笙及銅葫蘆笙,還有乾欄式的銅房屋模型及豬、狗、雞、羊、牛、馬俑等。值得注意的是還出土了純錫製成的手鐲,這可能與雲南富產錫礦有著一定的關係。 上述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工具和武器也具有鮮明的地方特點。例如銅鋤體為長方形、方形或桃形,斧為靴形,矛多為中部起脊,鉞為半月形刃,劍多為花蒂形劍格、圓柱莖上飾有纏緱〔gou勾〕紋等。但同時出土的銅戈及柳葉形劍等,與中原地區出土者形制相似,說明此時雲南地區與中原青銅文化已有了較為密切的聯繫,並受到中原青銅文化一定的影響。

戰國中期楚威王時,派將軍莊蹻〔jue決〕率兵攻取巴、黔中以西,到達雲南滇池。楚頃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80年)秦國奪取了楚國的黔中郡,阻斷了莊蹻的歸路,於是莊蹻“以其眾王滇”(《史記·西南夷列傳》)。此後到了漢代,雲南地區的青銅文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晉寧石寨山滇王及其家族臣屬墓出土的大批銅鼓、銅貯貝器、各種人形及動物形扣飾,形像地反映了滇人農業、畜牧、紡織、狩獵、戰爭、樂舞及祭祀活動的情景,說明此時滇文化已經取得了高度的發展及卓越的藝術成就。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