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商周青銅文化

第31章 第九節列國都城的進一步發展

商周青銅文化 李先登 2212 2018-03-20
在上述春秋時期的青銅文化中我們已經一併介紹了春秋戰國時期齊、楚等國的都城,現在在這裡再簡單介紹一下秦都咸陽、趙都邯鄲、韓都新鄭與燕下都。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遷都咸陽。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這裡是全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在中國古代都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從1959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對秦都咸陽遺址進行了調查與發掘。遺址位於今陝西咸陽市以東15公里窯店渭河北岸,南北長約六公里,東西寬約四公里,南部一部分已被渭河沖毀。在城內中部偏北發現略呈長方形的夯土牆基,東西長約870米,南北寬約500米,可能是宮城的所在。在宮城內外已發現20餘處夯土建築基址。其中1974年至1975年發掘的一號宮殿建築基址,東西長177米,南北寬45米,現高6米。夯土築成,呈凹字形階梯狀。其上依台逐層建築木構房屋,組成多層的高大建築。西半部上層正中為主體殿堂,周圍及下層為臥室、盥洗室等,底層為迴廊。出土了大量的龍紋、鳳紋、幾何紋空心磚,方格紋、米字紋、太陽紋鋪地磚,大量的板瓦、筒瓦和雲紋、動物紋、變形夔紋等圓形瓦當以及陶排水管道等。室內地面和牆壁用草泥土分層塗抹,表面刷白色或紅色。值得注意的是,在牆壁上發現了彩色壁畫。有大紅、朱紅、黃、赭、石青、石綠、黑等色,其顏料為礦物質,至今仍很鮮明。在附近的三號宮殿遺址也發現了壁畫,其內容有車馬、儀仗、建築、人物和麥穗等。這些宮殿遺址均發現有明顯的火燒遺跡,與《史記·項羽本紀》所記項羽焚燒秦都咸陽的宮室、大火三月不滅的記載相吻合。此外,在宮城西面及城外西南部發現有鑄鐵、鑄銅和製陶等手工業作坊遺址。

趙國都城邯鄲在今河北邯鄲市區及其西南。趙自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從中牟(今河南湯陰)遷都邯鄲,至公元前222年被秦始皇滅亡,一直都於邯鄲。趙都邯鄲由位於西南的宮城(俗稱趙王城)及其東北的大城(廓城)組成。二者相距僅60餘米。宮城由東、西、北三座小城組成,平面呈品字形。城垣夯築。總面積達505萬平方米。城牆殘高八米,發現有陶排水槽等。城內有龍台、南將台、北將台等十餘處夯土台基,系宮殿建築基址。其中以西城中部偏南的龍台最大,南北長296米,東西寬265米,殘高16米,是目前已知的戰國時期最大的夯土台基。台基處出土有大量瓦片以及素面和三鹿紋、渦雲紋等圓形瓦當。大城為居民區,西城牆長約6000米,南城牆長約4000米。 1995年又鑽探出東城牆與北城牆,估計全部面積達800萬平方米。在城內發現有冶鐵、製陶、制骨器等手工業作坊遺址。城西北隅有插箭嶺、鑄箭爐、梳妝樓、靈山等夯土台基。

韓哀侯三年(公元前375年)韓國兼併鄭國後,遷都於新鄭(原為鄭國都城),在今河南新鄭縣城及周圍地區、洧〔wei偉〕水(雙洎〔ji濟〕河)與溱〔zhen真〕水(黃水河)交匯處。城依河而建,平面不大規整,南北最長達4500米,東西最寬約5000米,中部由一道南北向的隔牆分為東、西兩城。西城又稱內城,在中部有一個南北長320米、東西寬500米的宮城遺址。在宮城及其以北發現許多夯土建築基址。例如其中梳妝台基址,南北長135米,東西寬80米,高八米。在內城西北部閣老墳村北發現一處冷藏食物的地下建築基址,為口部略大於底部的長方形豎穴,南北長8.7米,東西寬2.8—3米,深2.4—3.35米。室內地下有五口陶井,深2.5米左右,為儲存家畜、家禽肉食的冷藏窖。東城又稱外城,發現有鑄銅、冶鐵、製陶、制骨器等手工業作坊遺址等。在城內發現有春秋時期的貴族墓地,1923年在西城內東南部李家樓村曾發現春秋中晚期的大貴族墓葬,出土了一大批大型青銅禮器,前述精美的蓮鶴方壺即出土於此。此外,1971年在東城內東南部的白廟範村發現一坑青銅兵器,出土戈、矛、劍等180件,其中170餘件有銘文,是戰國晚期兵器的一次重大發現。

根據文獻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都城包括上都薊和下都武陽等。根據考古發現,薊城大約位於今北京市外城的西北部,出土有獸面紋半圓形瓦當、陶井圈及燕國貨幣明刀等。燕下都武陽城的始建年代目前正在探討之中,但戰國晚期燕昭王時已很繁榮。城址在今河北易縣東南2.5公里、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間。從1930年起考古工作者進行了多次的調查與發掘。城址平面略呈長方形,東西長約八公里,南北寬約四一六公里,是戰國都城遺址中最大的一座。中部有一道隔牆將其分為東、西兩城。東城又稱內城,北部又有東西向的隔牆一道。東城北部有武陽台、張公檯等大型夯土建築基址,城北又有老姆台等夯土建築基址,這些是當時宮殿區之所在。其中武陽台最大,東西長約140米,南北寬約110米,殘高達11米,分為上下兩層。 1966年在城內發現高達74.5厘米的建築飾件青銅舖首銜環,可以想像當年建築之巍峨。城內還出土有獸面紋、雙鳥紋、雙龍紋、山雲紋等半圓形瓦當以及三角形蟬翼紋、黼黻〔fu扶〕紋脊瓦和垂脊瓦、大型圓筒形虎頭狀口的洩水管道等。在城內還發現有冶鐵、鑄造銅鏡、錢幣及武器等手工業作坊遺址。城內出土的陶器上有許多帶有戳印銘文,大多為“陶攻(工)某”,有的字數較多,內容為年月、左(或右)陶尹、左(或右)陶倕〔chui垂〕某、敀〔po破〕某、左(或右)陶工某等,為官府手工業作坊的標記。此外,在內城西北隅的虛糧塚、九女台等處還發現有許多大型成排墓葬,地面上有高大的封土堆,有的業經考古發掘,是燕王及高級貴族墓葬之所在。西城內文化遺存較少,可能是用於軍事防禦的廓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