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商周青銅文化

第26章 第四節青銅度量衡器的出現

商周青銅文化 李先登 1142 2018-03-20
度量衡器是測量長度、容積或重量的器具,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社會歷史發展進入文明時代的產物。傳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牙尺,分寸刻畫,採用十進位制。經實測,一尺約為15.78—15.80厘米。到了戰國時期,隨著封建制的確立,實物租稅逐步代替勞役地租;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為了便於商品交換與徵收賦稅,精確耐用的青銅度量衡器出現了。傳1931年河南洛陽金村出土的戰國銅尺,扁平長條形,長23.1厘米,寬1.7厘米,厚0.4厘米,一側刻10寸。 戰國青銅量器最著名的是秦國商鞅變法時製作的標準量器方升。長方形,一端有柄。全長18.7厘米,內口長12.4774厘米,寬6.9742厘米,深2.323厘米。器身左側刻銘文32字:“(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齊率卿大夫眾來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壹為升。”即以161/5立方寸的容積為一升。說明此時已經運用了“以度審容”的方法,反映了戰國時期在數學運算和器械製造方面達到的高度水平。經計算,一升為202.15立方厘米。底部後來加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度量衡的詔書,說明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時就是以商鞅方升作為標準的。此外,清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山東膠縣靈山衛出土了三件戰國時期齊國的青銅量器:子禾子(田和)釜、陳純釜、左關(釒和)〔he合〕。子禾子釜經實測容積為20460毫升,推知一升為204.6毫升。子禾子釜腹部表面還刻有銘文90餘字,說明左關釜以倉廩之釜為標準,如關人舞弊,應予制止或處以刑罰,表明當時對量器已有校量與管理制度。

戰國時期的青銅衡器有銅權,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環形權。例如1954年長沙左家公山15號墓出土的楚國天平與銅環權。天平為木桿(衡),扁平條形,長27厘米。正中鑽一孔,孔內穿絲線作為提鈕。桿兩端內側0.7厘米處各鑽一孔,內穿絲線以系銅盤。銅盤直徑四厘米。銅環權一套共計九枚,分別為半斤、四兩、二兩、一兩、12銖〔zhu朱〕、六銖、三銖、二銖、一銖。據半斤權重125克推算,當時楚國一斤重為250克。這種天平和銅環權大概是用來稱量楚國的黃金貨幣(郢稱等)使用的衡器。一種是半球形權(少數呈瓜棱形等),頂端有鼻鈕。例如1964年西安阿房宮遺址出土的戰國時期秦國的高奴權,上面鑄有銘文16字:“三年,漆工巸(熙)、丞詘〔qu屈〕造,工隸臣牟。禾石,高奴。”此外,並加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詔書、秦二世元年詔書及“高奴石”三字。高奴在今陝西延川縣境。權高17.2厘米,底徑23.6厘米,重30750克。據此推知戰國秦一斤約合256.3克。此種形制的秦權,也有用鐵鑄造的,上面往往鑲嵌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詔書的銅詔版,建國以來在山東文登、內蒙古敖漢旗老虎山、山西左雲等地均有出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