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音樂

第31章 第六節《瀟湘水雲》和《海青拿天鵝》

中國古代音樂 伍国栋 1159 2018-03-20
宋元時期的民族器樂獨奏作品,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古琴曲《瀟湘水雲》和琵琶曲《海青拿天鵝》。 《瀟湘水雲》作者郭沔〔mian免〕,字楚望,永嘉(今浙江溫州)人。他是宋代傑出的古琴家(約公元1190—1260年),浙派古琴藝術的創始人。南宋末年,元軍南下侵浙,大批文人南遷,郭沔也隨之移居湖南衡山附近。當他在瀟水湘江合流的地方,站在船上眺望九嶷山上雲海,環顧四方林木山水時,頓時激起了對祖國美好山河的無限眷戀,於是便作成此曲以表現其波瀾起伏的思想感情。樂曲使用古琴特有的散音、按音和大幅度吟音等技巧,成功地塑造出了雲水掩映、煙波浩渺的藝術意景,從而抒發出作者對國勢牽腸掛肚的愛國主義情懷。全曲原有十段,至清代經各家琴師加工錘煉,藝術上更加成熟。今存明刊本《神奇秘譜》收有此曲樂譜(圖35)。當代出版的《古琴曲集》已將此曲譯為現代曲譜收入其中。

郭沔創作的琴曲除《瀟湘水雲》外,還有《秋鴻》、《泛滄浪》等曲。這些曲目合同傳人徐天民、毛敏仲等琴人所作《澤畔吟》、《樵歌》、《漁歌》等,一直是後世琴界廣為演奏的浙派優秀曲目。

圖35 《瀟湘水雲》譜書影
《海青拿天鵝》作者不詳,題材源於宋元北方契丹、女真等民族的狩獵生活。據宋葉隆禮撰《欽定重訂契丹國志》記載:每逢正月上旬和七月上旬,契丹王都要率王室成員出行射獵,每至水草豐盛的長泊之處,便“領帳下騎擊扁鼓,繞泊驚鵝鴨飛起,乃縱海東青擊之,或親射焉”。海東青,也簡稱“海青”,是狩獵者所養一種專門捕獵動物的猛禽,屬雕的一個種類。據元代文學家楊允孚著《灤京雜詠》中一首詩寫道:“為愛琵琶調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涼州曲,彈出天鵝避海青”,並註:“《海青拿天鵝》,新聲也。”表明此曲在元代已是一首曲風新穎、技巧獨特並在文人學士界頗有影響的琵琶獨奏曲了。樂曲屬於“武套”,但在演奏上使用了不少屬於“文套”的技法,全曲多用吟、挽、輪、挑、拼弦、掃等技巧,講究音量音色的控制和變化,表現出勇猛的飛禽海青在天空搏拿天鵝,經過激烈爭鬥,天鵝終於被海青捕捉的情景。全曲情緒在激烈之中又含悲情,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狩獵生活和剽悍的民族性格。明清以來,此曲一直是各派琵琶演奏家經常演習的曲目之一,明代的張雄就以善彈此曲而聞名於世。清代刊行的華秋蘋《琵琶譜》和李芳園《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譜》均載有這首樂曲,曲名題為《海青拿鵝》。另外,元代以來其他器樂表演形式常全部或局部採用此曲作為曲目來演奏,所以它在標題上有了更多的變稱,如《放海青》、《拿鵝》、《鵝兒》等。

《瀟湘水雲》作為文人創作的古琴曲,一直被人們視為宋代浙派古琴藝術的優秀代表作品而流傳於世,迄今仍受古琴界重視;《海青拿天鵝》則是迄今所能確定具體產生年代的一首最古老的琵琶曲,在中國音樂史及器樂獨奏藝術領域中是不可多得的寶貴音樂材料。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