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音樂

第28章 第三節宋詞的演唱

中國古代音樂 伍国栋 1733 2018-03-20
與唐詩齊名而享譽於文壇樂界的宋詞,繼中晚唐詞和五代詞之後迅速發展至極盛時期。宋代文人雅士作詞唱曲,蔚然成風,甚至到了葉夢得《避暑錄話》所說:“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的程度。所謂“柳詞”,就是南宋“婉約派”代表詞人柳永寫的詞。宋人作詞唱曲,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詞人利用原有曲調依聲配上新詞來歌唱,此稱“填詞”;另一種是先作好詞,再根據詞韻和內容、結構譜上新曲,此稱“自度曲”或“自製曲”。南宋詞人中的薑夔,就是這樣一位又能填詞又能自度曲的聞名於詞壇樂界的名家。 姜夔(公元1155—1221年),字堯章,號白石,別稱“白石道人”。江西鄱陽(今波陽)人,是南宋“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終生不曾做官,長年遊歷和往來於仕宦之家,靠親戚朋友資助生活。姜夔所處時代,是金兵佔領北方、南宋建都臨安苟居江南的時期,他作為封建愛國知識分子的一員,“流落江湖,不忘君國,皆借托比興於長短句寄之”(宋翔鳳《樂府餘論》),常用填詞作曲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國思想情緒和對人民的理解同情(圖28)。


圖28 白石道人(姜夔)(宋)
姜夔精通音樂,既能寫一手好詞,也能依聲為曲填詞,還能自創詞曲。他為舊有曲調填詞時,每每要在詞旁記上樂譜,使之能按音歌唱。他一生共創作有帶樂譜的詞曲17首,連同《越九歌》10首,琴曲一首合編為《白石道人歌曲》六卷流傳於世(圖29)。這是迄今所見唯一的一本宋代文人創作歌曲集,具有寶貴的音樂史料價值和音樂史學研究價值。現代音樂學家楊蔭瀏(公元1899—1984年),在本世紀50年代對《白石道人歌曲》進行研究後,將它譯成了現代樂譜,從而使今人通過這些作品的視譜演唱,可以領略到700多年前宋代文人“婉約派”詞曲音樂的一般特色和風貌。

圖29 《白石道人歌曲》書影(宋)

宋代詞人填詞唱曲,非常重視唱詞與音調的關係,他們將唱詞與音調的關係加以理論性總結,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詞曲結合經驗和演唱經驗。要談及這些經驗,就不能不提到當時在這方面作出過成績的詞人張炎。 張炎(公元1248—1314年),字叔夏,號玉田、樂笑翁。南宋格律派詞人、詞學家。祖父張濡,父張樞,都善於作詞並熟悉音樂。宋亡後,張濡被元人所殺,張炎則浪游各地,最後潦倒而死。張炎承其家學,精於音律,對樂調與歌詞的關係有很深的研究,今存所作的300餘首詞,多具有音律協洽,句琢字煉,雅麗清暢的特點。另著有《詞源》上下兩卷。 《四庫全書總目》說他“研究聲律,尤得神解,以之接武姜夔、居然後勁”,將他與姜夔並稱。後世有“家白石(姜夔)而戶玉田(張炎)”之說。

《詞源》是一部很有影響的詞論著作,其中關於如何製曲、詞與音樂(曲譜)關係的論述,多受後人的重視。他將“倚聲填詞”的製曲過程,概括為“選曲”、“命題”、“布韻”、“述曲”四個環節,即“先擇曲名,然後命意;命意既了,思量頭如何起,尾如何結,方始選韻,而後述曲”(《詞源·製曲》)。他特別強調唱詞的聲、韻要與曲調相“協”,以“先人曉暢音律……每作一詞,必使歌者按之,稍有不協,隨即改正”(《詞源·音譜》)來加以論證;認為作詞首先要考慮是否符合曲調音高的起伏變化,提出“詞以協音為先。音者何?譜是也”的論點。這些論述對於今天的歌曲創作說來,仍具有積極的意義和科學價值。 由於宋代詞家輩出,詞作風格多樣,因而宋詞的演唱風格因詞風、流派的不同,也相應有“婉約”唱法和“豪放”唱法之別。宋俞文豹《吹劍續錄》記載有宋代著名詞家蘇軾(公元1036—1101年)的一段軼事:蘇軾在翰林院時,下屬的一位士友很會唱歌,蘇軾問他:“我詞比柳詞如何?”士友回答說:“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柳郎中”即柳永。由此可見,當時婉約派柳永等人所寫詞曲的演唱,風格婉轉細麗;而豪放派蘇軾等人所寫詞曲的演唱,風格則雄健瀟灑。上述關西大漢所唱“大江東去”,是指蘇軾所作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清《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收錄有這一作品的工尺樂譜,這是一首面對祖國大好河山追憶歷史事件以抒發個人豪情壯志的古典歌曲,感情激昂豪放。現附錄其所譯簡譜如下(譜例1)。

念奴嬌 (赤壁懷古) 1=D 蘇軾詞 《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曲 楊蔭瀏譯譜 散板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