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音樂

第8章 第四節歌唱藝術的先驅

中國古代音樂 伍国栋 1232 2018-03-20
奴隸社會前,體現歌唱藝術表演特色和水準的代表人物,多半是主持和從事原始宗教活動的巫師。這些巫師在遠古傳說中又大都是氏族首領和氏族崇拜的被神化了的人物,如黃帝,他戰蚩尤前“大合鬼神,作為《清角》”,用巫術音樂操練(《韓非子·十過》);戰勝蚩尤後,他又“作《〔gang剛〕鼓之曲》十章”,用鼓伴奏歌唱(《繹史》卷五引《歸藏》)。這種集巫師、樂師和首領於一身而無嚴格職業分工的狀況,直到夏代奠定奴隸制度後才發生根本的變化,這時開始出現與領袖人物分離的掌管祭祀禮儀樂舞的專職音樂人員。到春秋戰國時代,稱為“士”的知識分子階層興起,脫離宮廷祭禮禮儀樂舞的民間自娛性音樂逐漸壯大,民間歌唱藝術從而得到普遍的發展。


圖13 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竽(漢)
在衛國,一位名叫王豹的民間歌手,居住在淇水(今河南北部衛河支流)邊,由於他的藝術修養很高,對河西一帶村民影響較大,所以這裡不乏歌唱的好手。在齊國,一位名叫綿駒的民間歌手,居住在高唐(今山東西北部),由於他有很好的歌唱技巧,在他的傳教下,齊國西部的人們大都精於歌唱。在商業繁榮的市鎮,職業歌手也開始出現,他們以唱曲、教歌和傳授聲樂技巧作為謀生手段,推動了歌唱藝術的發展。在秦國,有一位專事唱歌和教歌的歌唱家名叫秦青,有很高的演唱技巧。一位名叫薛譚的好歌者慕名向他求教並拜他為師。在秦青的傳教下,薛譚的聲樂技藝有了長足的進步,薛譚自己也認為學得差不多了,便提出要離師回家獨立從藝。雖然秦青明白薛譚的聲樂技藝還未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但學生執意要走也不能勉強,便親自到郊外為薛譚餞行。秦青來到郊外,打著拍子放開歌喉為學生唱出了一首悲哀委婉的歌曲,歌聲是那樣清脆嘹亮,似乎林間繁茂的樹木也因這音樂而飄搖動蕩起來;曲調是那樣宛轉悠揚,天上奔流的白雲好像也因這歌聲而突然停滯不前!薛譚聽呆了……片刻才醒悟過來,頓時為自己的驕傲自滿和幼稚無知而感到無限羞愧,立即表示要繼續做秦青的學生,從此不再提歸家的事了。 “聲振林木,響遏行雲”這句用語,就出於這一典故(《列子·湯問》)。

秦青所以有如此高超的聲樂技巧,是因為他視野廣闊並善於吸收前人的藝術精華。他很推崇一位名叫韓娥的前輩女歌手。韓娥是韓國人,遊歷到齊國時糧食耗盡,她就在城門下唱歌求食,歌聲深深地感動了周圍群眾,人們都慷慨地讓她分享家中的食糧。韓娥離去三日,當地群眾彷彿還聽到她那絕妙的歌聲在樑上繚繞迴盪,從此就有了“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成語。韓娥離去後來到一家旅店求宿,店里人侮辱她,她悲傷地用歌聲哭泣,周圍的男女老少也隨著她的歌聲相對垂淚,三天咽不下飯菜。人們不忍韓娥離去,追趕著請她回來。韓娥回來了,又為人們放聲長歌。聽到她的歌聲人人欣喜若狂,都情不自禁地跳起舞來。由於韓娥歌唱藝術的影響,所以齊國雍門一帶群眾都善於演唱悲哀的歌曲。

王豹、綿駒、薛譚、秦青、韓娥等人,是已知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一批民間專業歌唱藝術家,作為民族歌唱藝術的先驅者,為通俗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