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美洲華僑史話

第18章 第二節美洲華僑與抗日戰爭

美洲華僑史話 陆国俊 6755 2018-03-20
抗日戰爭是危及中華民族存亡的一次偉大戰爭。國難當頭,匹夫有責,參加抗日戰爭是當時每個中華兒女的神聖職責和光榮義務。 在抗日期間,分佈在美洲土地上的23.5萬炎黃子孫,身居異鄉,心懷祖國,與祖國同胞緊密團結,同仇敵愾,出資出力,全力支持和直接參加愛國救亡運動,譜寫了壯麗的詩篇。 1931年9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略魔爪開始伸向我國東北。侵華的砲聲震驚了海內外。美洲華僑聞風而動,積極行動起來,決心為抗日救國神聖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第三天(即21日),美國舊金山中華會館召集主席團緊急會議,發出三封電報,一封“籲請國際聯盟主持公道,制止侵略”;另兩封分別發給南京國民政府和西南政務委員會,針對國民黨“剿共”和妥協退讓的對日政策,“請息內爭,禦外侮,以挽救危急……”24日,中華會館召開全體大會,組織了舊金山華僑抗日救國後援總會,以領導華僑抗日救國活動,並通電國內,“請朝野上下一致對日宣戰,取消統治,起用軍事人才,共赴國難”。加拿大維多利亞華僑則組織一個營義勇軍,準備隨時返國抗日。

1931年11月,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黑龍江省軍隊總指揮馬占山率部在嫩江重創日軍。美洲華僑對馬占山的抗日行動感到歡欣鼓舞。舊金山中華會館募捐3.07萬元、四邑會館募捐5300元,分別電匯給馬占山,慰勞將士們。美洲華僑還捐款支援東北抗日義勇軍抗日,僅就1932年10—11月的不完全統計,美國華僑為支援東北義勇軍和援助東北難民捐款達14萬美元。古巴華僑也給東北義勇軍匯去一萬美元。 抗日將領吉鴻昌訪問美洲時,所到之處,華僑都列隊捐獻,熱心詢問國內抗日情況,表示抗日到底的決心。美洲華僑和中國留美學生的言行,深深地打動了吉鴻昌將軍的心,他熱淚盈眶地向他們表示:“回國後,誓要獻身疆場,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去,決不辜負同胞們對我的期望。”1931年11月12日,哈瓦那數千名僑胞舉行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大會,吉鴻章將軍在大會上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抗日演說。會上群情激昂,當場有10名華僑要求跟他回國殺敵,還有一位姓魏的小商販,變賣了全部貨物作路費,請吉鴻昌將軍帶他回國抗日。

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的同時,又得寸進尺,於1932年1月28日發動了進攻上海的侵略戰爭。駐滬中國軍隊第十九路軍官兵奮起抵抗,以劣勢的裝備抗擊裝備優良的日軍的進攻,沉重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美洲一位僑領欣慰地說:十九路軍“在淞滬抗日,血戰月餘,其一種為國家民族奮鬥之精神,確為我國同胞所敬仰”。美洲華僑為表彰十九路軍英勇抗敵,贈送了一塊金匾給抗日將領蔡廷鍇,上面銘刻著“精神救國”四個大字,以表對十九路軍英勇奮戰的敬佩之心。與此同時,美國舊金山等地的華僑,還匯給十九路軍大洋6.3萬餘元,銀1200餘兩。加拿大僑胞在2月初就捐款生銀10噸,大約合10萬美元,都匯給了十九路軍。古巴華僑也給淞滬抗日部隊匯去數十萬元。

十九路軍將領,被海外僑胞視為“傳奇人物”、“民族英雄”。 1934年4月,蔡廷鍇出訪美洲。到達紐約時,紐約僑胞歡迎大會主席兼中華公所主席雷芳暨各社團代表100人,登輪船迎接,之後又分乘300餘輛汽車,浩浩蕩盪進入唐人街。唐人街彩旗飄揚,各界人士都擁上街頭向蔡廷鍇將軍歡呼、致敬。翌日午後,全埠僑眾舉行遊行。所到之處鞭炮齊鳴,呼聲震天,充分錶達了美洲華僑愛國的心聲。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蘆溝橋事變,擴大對中國的侵略,在美洲華僑中引起了更為強烈的反響。宣傳抗日,支援抗日,已成為美洲華僑的頭等大事,這從美國底特律市郊的一位婦女僑胞的愛國行動中充分錶現出來:簡夫人的丈夫早故,她帶著兩個女兒以洗衣為業。 “七七事變”後,她激動地說:“我雖然未曾到過祖國,未曾見過祖國的一切,但我是中國人,中國是我的母親,人類是沒有不愛其母親的,所以我愛我的祖國,和愛我生我的母親一樣。”她將自己的一座兩層樓房作抵押,湊得1000美元路費,帶上揭露日軍在華暴行的幾十幅照片,離開底特律到美國東北部宣傳抗日,歷時兩個月,她足跡到達11個州,演說51次,受到華僑和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後來,她又毅然將樓房賣掉作旅費,再到美國西部地區宣傳抗日。

總之,美洲華僑關注祖國的抗日鬥爭,並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對推動國內國共合作、爭取國際友人支持抗日及發展抗日運動,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蘆溝橋事變後,美洲華僑支持祖國抗日運動開始進入新的階段——即更廣泛、更全面地支持祖國的抗日戰爭。在這其中,對祖國抗日戰爭的經濟援助,是一項重要內容。 就其經濟援助的內容來說,名目繁多:籌集軍費、賑濟難民、認購公債、匯款歸國、救濟傷兵等等;籌款的方式亦很多:有月捐、義賣運動、節約運動、還債運動、救濟運動、獻金運動等等。為支持中國抗日戰爭,美洲僑團都想方設法以各種名目、各種方式開展籌款集資活動。 在蘆溝橋事變爆發的當天晚上,紐約僑團召開聯席會議,決定成立“紐約華僑救濟總委員會”,掀起抗日救國的籌款運動。會後,紐約華僑踴躍捐款,每月達三萬人次以上。不到六個月就募款100萬美元。全美洪門領袖阮本萬和司徒美堂亦積極行動起來,號召10萬洪門人,踴躍捐款,以最大努力完成500萬美元的捐款任務。

在美國僑團組織號召下,美國華僑中出現了許多為抗日募捐的動人場面。 “全美華僑統一義捐救國總會”負責人以身作則,帶頭捐款,僅勞軍一項就捐資10萬美元。在黃警頑編著的《華僑對祖國的貢獻》一書中,曾極其生動地描述了美國華僑募捐抗日的情景。 在舊金山與奧克蘭這兩個一水之隔的都市中約有15000左右的華僑。自去年7月到最近,他們至少舉行過7次的募捐遊藝,其間有兩次是化裝遊行。遊行隊伍中,有東方音樂伴奏,還有純粹是東方色彩的雜耍。如在中國古時代盛行的舞獅、舞龍等。每次遊行都吸引了不少的觀眾,甚至有大鹽湖及華盛頓州等地遠道前來參觀的……每次遊藝所得,都陸續匯歸祖國。此外自去年7月起,在舊金山唐人街區中,每一家華僑所開設的商店門首或櫃上,都設置一個木箱,以接受自由捐款。

美洲其他國家的華僑與美國華僑一樣,也都成立了名目繁多的組織,進行募捐活動。例如,在加拿大有“拒日後援會”、墨西哥有“拒日救國會”、巴拿馬有“華僑救國總會”、古巴有“抗日救國總會”等等。據不完全統計,在抗日戰爭期間,美洲僑團組織多達466個。在整個八年抗戰期間美洲華僑向祖國捐獻達69156115美元。美洲華僑這些經濟支援,對祖國抗日戰爭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的幫助。 不供給運動是美國華僑支援祖國抗日所採取的一種方式。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工業生產,尤其是軍事工業生產的原料均需依賴外國進口。在珍珠港事件以前,日本軍事物資有許多要從美國進口,其中包括汽油、飛機、卡車和彈藥等等。有些被運進日本本土,有些還被直接運送到日本已佔領的中國的東北、上海和廣東等地。據統計,1937年美對日輸出總額為288百萬美元,其中軍需品佔58%;1939年為231百萬美元,其中軍需品佔81%。可見,美國在日本侵華戰爭初期充當了極不光彩的角色。

日本帝國主義為擴大戰爭,從美國運進廢鐵,製造侵略中國、屠殺中國人民的武器。為反對把廢鐵運往日本,美國華僑同心協力,團結一致,發起“不供給運動”,進行了堅決鬥爭。 禁運廢鐵運動始於1937年的“廣源號”案件。 “廣源號”原為山東煙台永源輪船公司向美國購買的一艘舊船。 1937年該船裝載貨物赴美,船長為日本人河野吉助,海員是20名華人,船上掛有中國旗。回來時,船長讓該船裝滿軍械和廢鐵2100噸,價值6.5萬美元,預備開往日本。 8月,途經美國舊金山時,欲向中國領事館開具國籍證明,以便出境到日本。中國領事黃朝琴了解實情后拒開證明,並與中國海員一起,在美國華僑支持下,取得了鬥爭的勝利,使“廣源號”在舊金山停泊達四年之久。後只得將船售與澳洲船商,把廢鐵轉賣給美國鐵工廠。

為防止鋼鐵和其他軍用物資由美裝運日本,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55個華僑救亡團體聯合當地居民組成了數千人的糾察隊,負責在舊金山港口巡邏、察看,有效地阻止了多起裝載廢鐵的船隻運往日本。在洛杉磯、威明頓、艾威特等地都發生過華僑阻止廢鐵及其他軍需品運往日本的愛國行動。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及薩斯卡各的僑胞也成立抵抗協會,開展了“不供給運動”。此運動之開展,不僅阻止了美國給日本直接提供武器彈藥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日本的武器裝備生產,而且提高了華僑內部及華僑和當地居民之間團結抗日的凝聚力。 抗日戰爭期間,美洲華僑懷抱抗日、殺敵、報國之心,與祖國人民一起,共同投入了抗日戰爭的洪流之中。他們有的在僑居國從軍和參加戰時服務,進行抗日工作;有的千里迢迢,遠渡重洋,回歸祖國,與祖國人民並肩作戰,其中有些人還自覺地奔赴中國革命聖地延安,爾後參加新四軍、八路軍,與人民子弟兵生死與共,抗擊日寇。他們作戰勇敢、不怕艱苦,奮勇殺敵,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美洲華僑不僅為抗日戰爭捐物、捐款,熱誠接納和歡迎中國抗日的志士,而且從1941年7月起,特別是從珍珠港事件爆發後,有大批美國僑民加入到僑居國軍隊之中。依據美國1940年9月16日公佈的徵兵法規定,對於居住美國的僑民,只須註冊而無受軍訓及服兵役的義務,珍珠港事件的爆發後,美國廢除了上述徵兵法。 1941年12月由羅斯福簽署了一個新的徵兵法,規定對於居住美國的僑民,包括留學生在內,除敵國公民外,都有受軍訓及服兵役的義務。美國征兵剛一開始,華僑就踴躍報名參加。 1942年2月舊金山第76徵兵局開始徵兵,華僑和華人報名參加者2600餘名。僅加利福尼亞一州,華僑華人報名參軍的就有5048人。據統計,在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後,美國華僑、華人被徵入伍的人員有兩萬人左右,約佔當時美國華僑華人總數的1/5。參加美國軍隊的華僑、華人,在陸軍中主要充當雜役、廚子、醫生乃至各兵種戰鬥人員;在空軍中主要充當飛行員、槍手及地勤工作者。被徵入伍的華裔青年,如能通曉中國語言的,即隨其志願,派遣到中國戰場。例如,素有美國“飛虎將軍”之稱的陳納德麾下的第14航空隊第14服務隊就有華裔1400餘名,而且幾乎全部是廣東四邑人士。華僑華人在美軍中不僅在打擊日寇方面立下功勳,而且也作出了很大犧牲。據不完全統計,美國的華僑、華人在大戰中約死亡215人。為紀念在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的勇士們,美國華裔退伍軍人及遠征退伍軍人會在舊金山的聖瑪利公園建立了華裔陣亡軍人紀念碑。在1954年5月揭幕時,又豎立了銅牌,鐫有陣亡軍人姓名,共91名,其中包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陳麟貴一名,實為90名。

抗日戰爭的槍聲一打響,美洲華僑、特別是美國華僑十分重視“航空救國”問題。為了“航空救國”計劃的有效實施,早在1931年10月10日就在波特蘭成立美洲華僑救國會。 1932年,美國華僑又成立美洲華僑航空救國義勇團,下設六個團,即波特蘭為第一團、鳳凰城為第二團、芝加哥為第三團、紐約為第四團、匹茲堡為第五團、波士頓為第六團,並在此基礎上公選總司令部,組成別動隊,準備隨時接受祖國召喚,參加抗日鬥爭。之後,美國華僑還在洛杉磯成立了美洲華僑航空協會等等。美國華僑華人成立這些航空救國組織的目的是:第一,宣傳愛國抗日主張,號召華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以實際行動投身於“航空救國”運動;第二,籌集資金建立航校,為中國空軍培養人才;第三,以募捐的方式,籌措資金,購買飛機或建立中國航空工業基礎設施,等等。正是在這些華僑組織的領導和宣傳的感召下,美國華僑紛紛投入“航空救國”的熱潮。 在這些華僑組織的領導下,美國華僑掀起了為“抗日募捐,購買飛機”,支援祖國抗日戰爭的運動。在美國華僑中一度出現了為航空捐款的一幕幕動人的場面。致公總堂領導阮本萬,不顧年邁,奔走各地,募集500餘萬美元購買飛機。舊金山商會會長鄺炳舜到各華埠募集15萬美元,又向美國有關部門申請得款44萬美元,以開辦中國飛機廠。僅五邑籍的美國華僑航空救國的捐款就達200萬美元。美國華僑在抗戰期間共捐獻飛機50架,其中廣東台山華僑就獨自捐獻30架。 在此期間,美國華僑航校像雨後春筍般地建立了起來。自1931年10月11日起,美國華僑就開始籌組俄勒岡州的波特蘭航空學校。 1932年3月,又籌建洛杉磯華僑航空學校。 1933年,成立旅美中華航空學校。此外,美國還有芝加哥飛行學校、底特律航校中國學生班、匹茲堡航空學校和波士頓、紐約航空救國會等等。這些航空學校有組織地培養了一批航空技術人員,其中許多人都到達祖國抗日戰爭的疆場。據統計,在“航空救國”的感召下,僅舊金山的美洲中華學校就培訓了機械師12名,飛行員21名,全部回國投入抗日運動,其中有五人為國捐軀。波特蘭航空學校共培養30餘名學員,其中有22人回國抗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回國參加抗日戰爭的華僑青年大約有1000人左右,其中約有200餘名在美國學習航空技術的人員回國為中國空軍效力(不包括隨美國空軍赴華的華僑)。當時中國空軍的驅逐機駕駛員中有3/4是來自美國或世界各地的華僑。廣東空軍中從大隊長到飛行員,幾乎全部是美國華僑。 在空軍對日作戰中,我們不能忘記我國第一個烈士黃毓銓及其兄弟黃毓沛。黃氏兄弟均畢業於美國航校。 1931年日本向上海發動侵略戰爭時,黃氏兄弟均在南京第六航空隊任職。淞滬戰役一打響,中央空軍第六隊就調赴上海,協助十九路軍打擊日本。新婚未及兩旬的黃毓銓,積極配合黃毓沛隊長率機攻擊日機,但由於操縱系統失控,機毀人亡,成為我國空軍抵禦外侮的第一個犧牲者,年僅28歲。人們為悼念他,將他的遺體埋葬於南京的烈士公墓。家鄉廣東台山縣人民並在台城東郊風景區石花山立下紀念碑,表示對他的欽敬和懷念。 1937年8月,日軍首次使用自譽為王牌的木更津轟炸機隊,由台灣起飛,每次9架分兩批偷襲南京、句容和杭州等空軍基地。 8月14日、15日在南京和句容髮生了抗日以來較大的一次空戰。美歸僑飛行員通力合作,予以迎頭痛擊,以6∶0大胜日本空軍,名震全國。在抗日期間,美國華僑飛行員陳瑞鈿勇猛機智,擊落日機八架,報刊譽之為空戰英雄,世人稱他為“中華戰鷹”。後被譽為虎將,提升為飛行大隊長。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上校秘書長宋美齡和勵誌社主任黃仁霖親臨句容機場慰問祝捷。為了紀念這次勝利,“八一四”這個日子被定為國民政府的航空節。 1937年9月19日山西太原空戰中,陳瑞鈿與日方96式驅逐機單獨搏鬥,敵機被擊落,陳機亦受傷下落。被陳瑞鈿擊敗的這個駕駛員,就是被日軍譽為“驅逐之王”的航空隊大隊長三輪寬。 1938年,陳瑞鈿不幸在華中地區上空的一次空戰中遭到了三架日機圍攻,彈盡援絕,跳傘後頭部受傷,人們稱譽他為“敵航空人員所最害怕的一個中國飛行員”。 加拿大歸僑飛行員馬儉進在奇襲運城敵機場的戰鬥中,立下了赫赫戰功。運城是華北日軍在晉南的重要基地,並在這裡擴建了一個大機場。 1939年7月25日,中國空軍六架飛機分兩批輪番轟炸運城機場,馬儉進是第一批三名飛行員之一。他們從成都起飛,穿過秦嶺南側,直插運城機場上空,轟炸機場,一舉炸毀敵機30餘架,是抗戰以來第一次成功的襲擊轟炸。 與此同時,美國航校還為中國培養了一批華僑女飛行員。被譽為中國第一個女飛行家的張瑞芬,為報效祖國,毅然參加林肯航空學校學習。 1932年結業,決定回國抗日。辛亥革命烈士秋瑾的女兒王燦芝,亦赴美進入紐約大學航空專科學習,後被美國航空界譽為“東方女飛將”。她們回國後雖未實現其理想,但其報效祖國、奮起抗日的精神,是值得人們敬佩的。 美洲歸國華僑以生命捍衛了祖國的領空。他們輾轉大江南北,翱翔於祖國的藍天,參加了南京、上海、廣州、南寧、太原、武漢、蘭州、成都的空中大戰,支援淞滬戰役,晉北殲敵坂垣師團大會戰、台兒莊大血戰以及崑崙關等大戰役,赫赫戰功,奏凱在藍天。日寇的所謂“驅逐之王”三輪寬、“轟炸之王”奧田、“王牌”加藤,都一個個敗在他們的手下,魂歸西天。美洲歸僑的戰功,享譽海內外。 在孫中山的親自領導下,美洲華僑籌款購機,建立了我國最早的廣東航空學校,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已培育航空人才500餘名,為建立中國航空事業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美洲華僑黃克銳還籌建與領導中央航空研究院,即我國第一所航空技術研究所,集中航空技術專家,發展我國航空事業。黃克銳還於1930年在廣東航空處組織了軍辦民航,1933年創辦廣東民用航空公司,1934年創辦西南民用航空公司,從而溝通了國內航班與飛往越南河內的國際航班,1938年組建空軍運輸大隊,1941年組建中央航空公司。黃克銳對中國空軍和民用航空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 美洲歸僑對中國空軍和民用航空事業的發展,矗立起一座座歷史的豐碑,銘記在人們的心裡。
註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