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的類書、政書和叢書

第15章 第六節經久不衰的叢書

叢書不僅在數量上占我國古代典籍的1/3,大體上我國古代的各類重要著述均收錄在叢書裡,因而有人說:“欲多讀古書,非買叢書不可”。叢書以其收羅豐富遠勝單行本,大至經、史、子、集四部,以及社會風俗、科技發明、世界地理,小而瑣事軼聞、茶酒志怪之事,無不可自叢書中求之。特別是許多被舊時文人看作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雕蟲小技”,從無單刻機會,而以叢書形式流傳下來。因此,叢書是研究我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科學的重要資料來源。對於方便學者,保存古代文化和典籍的流傳,起了重要作用。首先它把單種圖書匯集在一起,少則幾種,多至數千種,這種匯集既為我國古代典籍的保存和流傳作出貢獻,又為讀者閱讀提供方便。特別是匯集某一部類、某一學科、某一地方、或某個族姓等的專門性叢書,尤便於學者。有的書從無單行本,有的書有單行本,但已流傳稀少,收入了叢書,便成了容易得見的書。其次是叢書有輯佚的功用。中國古代典籍經過長期人為的或自然毀壞,有的已散佚;後代的許多學者從類書或其他著作中搜求佚文,掇拾補錄,重新輯出後刊刻在叢書中。如前面提過的《斜川集》,首刊於《知不足齋叢書》第26集,後來《四部備要》、《叢書集成》均有收錄,使我們今天能見到《斜川集》的概貌。還有前面提過的專門匯集輯佚的叢書多種,都為我們提供新的書源。再者,一部古籍流傳至今,中間經過多次傳抄、刻印,產生不同版本。一般地說,越是早期的本子,流傳越少,越罕見;藏書家得到罕見的精本、善本,往往秘不示人。所以,過去一些著名學者,偶爾在朋友處看到一部宋版書,必在冊尾寫下跋語,寫下“某年月日,某某敬觀”,或印上“某某過眼”等,當作一生最大眼福。即使在今天,也很難見到宋元版本,但在叢書中卻可看到。如黃丕烈的《士禮居叢書》就收有據宋元舊本刻印的圖書,特別是近代印刷術發展,影印圖書出現,使學者們看不到的宋元舊刻,在叢書中能見到。如《百衲本二十四史》、《四部叢刊》、《古逸叢書》、《續古逸叢書》等都收錄了大量的宋元舊刻的影印本。此外,有些書在多次傳抄刻印過程中產生脫漏刪節現象,在匯刻叢書時重加校勘,這樣的叢書遠勝單刻。特別是清代由藏書家、校勘家、版本學家編纂的叢書,不但自己校勘,還延請當時的名家參與校勘,經過名家精校審擇的叢書,文獻價值更高。

總而言之,我國古籍單行本散佚嚴重。叢書的巨大作用就是保存並流通了大量稀見難得的古籍和文獻。也使古籍中的善本得到廣泛流傳。叢書大大方便了做學問的人,往往可使他們事半功倍。因為手邊有叢書一部,足以省去許多翻檢眾書之勞。在歷史上,叢書對發展古代科學文化曾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有著不可抹煞的功績。今天,叢書對文化科學研究的推進仍可起到一定作用。正因為如此,這種編印形式長期以來經久不衰,一向和類書、政書一起,共同把我國古代的文化點綴得千嬌百媚,使我國燦爛的文化遺產更加瑰麗多彩。 從我國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中,了解類書、政書和叢書,有助於我們了解祖國的昨天和前天,對推動我國文化科學事業的繁榮發展大有裨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