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著名的寺廟宮觀與教堂

第13章 第十三節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寺廟群

安徽省青陽縣境內的九華山,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上千年來不僅以它美麗的風景,而且以它獨特的佛教寺廟群聞名中外。 據傳,東晉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就有印度和尚來九華山築室為庵,但九華山真正有佛寺,則是唐朝時候的事。 唐初,新羅國王族成員金喬覺渡海來到九華山,自永徽四年(公元653年)至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修身傳佛達75年之久。金喬覺漢文化造詣很深,他的詩作《送童子下山》還被收進《全唐詩》。詩中寫道:“空門寂寞汝思家,禮別雲房下九華。愛向竹欄騎竹馬,懶於金地聚金沙。添瓶澗底休招月,烹茗甌中罷弄花。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金喬覺99歲圓寂後,他的肉身與佛教傳說中的地藏菩薩非常相似,因此,人們用其本姓,稱他為金地藏,並為他建立肉身塔,予以供奉。據傳,李白還作《地藏菩薩贊》詩,稱讚金喬覺“賴假普慈力,能救無邊苦”。此後,九華山名聲大振,香火日盛。化城寺、無相寺、延壽寺、崇覺寺、福海寺等相繼建成,形成有名的佛教寺廟群。當時有人形容說:九華一千寺,撒在雲霧中。

唐代以後,歷宋、元、明、清,九華山寺廟增修不斷,香火延續,但也曾多次遭到戰亂的破壞,如明初大將常遇春與陳友諒大戰九華山,使寺廟破壞殆盡,以至40年裡沒有和尚。現存建築都是明清時期重新建起來的。清朝時期,九華山寺廟發展到300多所,擁有僧尼5000餘名。 九華山寺廟建築一反莊嚴雄偉、軸線對稱的傳統佈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區地形變化,設計大膽而精心,風格獨特。建築材料大多就地取材,廟庵殿堂多采用石牆木柱結構,粉牆小窗,深褐色缸瓦,在色調和風格上具有皖南山區居民住宅的特色。 九華山現存寺廟近80座,佛像1500餘尊,藏有明萬曆皇帝頒賜的聖旨、藏經及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餘件。寺廟以祗園、東岩、萬年、甘露、旃檀、上禪堂、拜經台、小天台、萬佛寺、慧覺寺和九華蓮社規模較大,各有房屋百餘間。特別是祗園、東岩、萬年、甘露四寺,因其規模宏大,能夠開壇傳戒,舉辦各種佛事活動,號稱九華四大叢林。

九華山的寺廟,主要集中在九華街、閔園兩處。九華街不但擁有化城寺、肉身寶殿,而且擁有九華四大叢林的祇園、東岩和萬年,寺廟多達20幾所。因此,這裡被信徒稱為“蓮花佛國”。 化城寺建在九華街的芙蓉山下,既是九華山開山主寺,又是地藏菩薩道場。唐永徽年間(公元650—655年),金喬覺進山在此修行。明萬曆皇帝賜錢擴建寺廟,並派太監送來了1000多卷藏經,存放在寺後藏經樓。清康熙、乾隆也都賜予親筆匾額。現存化城寺為清代建築。四進大殿莊嚴雄偉,依山托勢,佈局既對稱,又不完全對稱,反映了當時營建者的高超藝術。寺前有一座圓形廣場,廣場左右,建築鱗次櫛比。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日地藏誕辰日,寺前廣場上擠滿了朝仙拜佛的香客,廟裡廟外撞鐘擊鼓,熱鬧非凡。寺後的藏經樓,是九華寺廟中最古老的建築。內有明正統年間印製的《涅槃經》6777卷,有相傳為明代九華無瑕和尚刺血配以金粉、花28年功夫寫成的《華嚴血經》,更有從印度傳來的幾束梵文《貝葉經》。

肉身寶殿在化城寺西約三里的神光嶺,是肉身塔的塔院。穿九華街拾級而上,仰望神光嶺上的肉身寶殿,只見殿宇高大生輝,殿前的“東南第一山”匾額,氣派非凡,使人肅然起敬。扶石欄鐵索上81級台階,既有登高之險,又有更上一層樓之樂。大殿中央矗立著七層的紅色木質寶塔。塔內每層有八間小閣樓,一共擺設了100多個地藏像。 祇園寺建在東岩腳下,山門面向九華街。寺內建築層層升高,迴旋曲折,結構精巧。寺內的撥火寮,存放著古代傳下來的八口大鍋,最大的鍋直徑約一丈,人們稱這些大鍋為“千僧灶”。 萬年寺原名摘星庵。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19年),五台山無瑕和尚來到九華山,在東峰之巔結茅為庵,苦心修行,活到126歲,死後屍體三年不腐,山上和尚認為他是活佛轉世,將其肉身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為“應身菩薩”。人們習慣上稱這座寺廟為百歲宮。清代擴建後,改名萬年寺。這裡的對聯“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多少概括了該寺的變遷。萬年寺隨岩石高低起伏組織空間,少則一層,多則五層,屋頂整齊劃一,基線蜿蜒曲折,風格別具。至今,無瑕肉身置於空氣中已達360多年,居然不腐不壞,說明我國明代的防腐技術已經相當高。

東巖寺分為上下兩院,北距萬年寺約二公里。上院為明代周經和尚所建,下院為後來的心堅住持增修。上院已毀於1933年的一場大火,下院經過整修,現在已闢為九華賓館,用來招待遊客。 九華山的四大叢林,唯有甘露寺不在九華街。甘露寺位於九華山北半山腰。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皇帝的玉琳國師奉旨進香九華,見這里山環水繞,風景優美,提議在此建寺,山中僧尼一致贊成。開工那天,滿山松竹突然掛滿了晶亮的露水,一時傳說紛紛,說是菩薩贊助,普降甘露。寺建成後,就取名甘露寺。甘露寺地處山腰,又是北路朝山的必經之地,香火十分旺盛。 九華山與黃山同出一脈,周圍百餘公里,風景奇秀,山有99峰,峰峰競秀,水有五溪,流泉飛瀑,令人心醉。唐代大詩人李白曾三次遊歷九華山,留下了“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繡出九芙蓉”的詩句。劉禹錫更稱讚九華山“奇峰一見驚魂魄”。現在,九華山已被闢為遊覽區,接納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和佛教人士。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