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著名的寺廟宮觀與教堂

第12章 第十二節北京城內歷史最悠久的古剎法源寺

北京的名寺很多,如門頭溝的潭柘寺,據說是北京最古的寺廟,有諺語說:先有潭柘,後有幽州;又如潭柘寺附近的戒台寺、海淀區的大覺寺和大鐘寺、東城區的智化寺、西城區的廣濟寺,都比較有名。如果僅就北京城內而言,法源寺則可稱得上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名剎了。 法源寺座落在宣武門外教子胡同南端。最初,唐太宗李世民為悼念對高麗戰爭中陣亡將士,於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下令在此建寺,時建時停,歷51年而成,取名憫忠寺。明正統年間(公元1436—1449年)重修後改名崇福寺。清初順帝時,在此設戒壇,雍正十一、十二年(公元1733—1734年)重修後定為佛教律宗寺廟,主持傳戒,並賜名“法源寺”,按乾隆的解釋,其含意為“法海真源”。

寺坐北朝南,中軸線上排列著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憫忠台、毘盧殿、大悲壇、藏經樓等建築。 大雄寶殿是法源寺的主要建築,是主要宗教活動場所。殿內抱廈樑上懸乾隆帝御書“法海真源”匾額。 憫忠台又名念佛台、觀音閣,為唐中和年間(公元881—884年)幽州節度使李可舉所建,是寺內現存最古老的建築。憫忠台建築在一米高的方磚台基上,是一座單簷歇山頂建築。外牆用12根木柱支撐,結構頗為新穎別緻。寺內珍藏的歷代文物極為豐富,如北齊石造像、唐代石佛像、五代鐵鑄佛像、宋朝木雕羅漢、元朝銅鑄觀音、明朝木雕伏虎羅漢等。它們有的保存了研究唐代疆域的重要資料,有的清楚地反映了佛教的性質和統治者推崇佛教的目的。台的外壁,東牆上嵌有翁方綱複製唐李邕書“雲麾將軍李公(秀)碑殘礎”和“京都古憫忠寺今法源寺龍王菩薩靈井記”,西牆則嵌有清代“西方接引佛像贊”和“法源八詠”等石刻。

大悲壇現在被闢為“歷代佛經版本展室”,陳列著唐人、五代人寫經,宋版《開寶藏》、《思溪藏》、《磧〔qi器〕砂藏》,元代《普寧藏》,明代《南藏》、《北藏》和《嘉興藏》、傳世唯一殘本《武林藏》,清代《龍藏》,以及《貝葉經》、《西夏文經》、《回鶻〔hu胡〕文經》、《傣文經》、《藏文經》、《蒙文經》等少數民族文字的經典和一些善本經書,是我國珍藏佛經最多、版本最珍貴的寺廟之一。 藏經樓位於寺院最後,上下兩層,寬五間,深三間,藏有《大藏經》、《貝葉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正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影印本等,這些都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資料。 法源寺在歷史上是一座名剎。宋欽宗被金兵俘虜押至燕京,就被囚禁在這裡;金大定十三年(公元1173年),曾把這裡作為策試女真進士的考場;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宋朝遺臣謝枋〔fang方〕被拘,拒不降元,在法源寺絕食而死。

自古以來,法源寺花木繁茂,據說現在寺內還保存著唐松宋柏。至清,法源寺更是以花木幽勝著名。從清初到清末的每個時期,都有一種主要觀賞的花卉。最先是海棠,接著是牡丹,最後是丁香。這些花先後使諸多的名人學者流連觴詠,留下許多詩篇。寺內現在仍有丁香花數百株,號稱香雪海。每年花開時節,香氣濃郁,飄揚數里。 1949年以後,法源寺得到大規模修繕,建起了玄奘紀念館。現在,法源寺是中國佛學院和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所在地,既是一個研究佛學的學府,也是一個佛教藝術和文物的展覽中心。不少國家元首和外賓,尤其是佛教徒,都前往燒香拜謁。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