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

第34章 第三節擊敗噶爾丹,蒙古歸一統

在公元17世紀初,漠北的喀爾喀蒙古(大致分佈在今蒙古國境內)分為三部:土謝圖汗、車臣汗和札薩克圖汗。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三部發生內亂,準噶爾王噶爾丹乘機入侵。三部聯合抵抗,但領土仍被噶爾丹侵占,只得南遷漠南(今內蒙古),投入清朝求援。康熙二十九年噶爾丹進擾漠南,康熙帝下令親征,開始了對噶爾丹的全面反擊。清朝對噶爾丹的反擊不僅是為了保衛漠南,收復漠北,而且關係到自己的生存。因為當時準噶爾的勢力已經非常強大,成為清朝最大的威脅。 準噶爾是瓦剌的一部。瓦剌到清朝被稱為衛拉特,亦作額魯特、厄魯特,在17世紀初分為杜爾伯特、準噶爾、土爾扈特、和碩特四部,先後併吞了亦力把裡、吉利吉思、哈薩克、葉爾羌、土魯番諸部。其中和碩特部的固始汗一支,自今新疆烏魯木齊一帶遷至今青海和套西(河套以西,今內蒙古蹬口以西地),於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率軍進入西藏,滅了藏巴汗,與五世達賴喇嘛共治西藏。準噶爾部興起後,強佔了和碩特部原有的自今伊犁至烏魯木齊的牧地,迫使土爾扈特部從塔爾巴哈台附近的雅爾(今哈薩克斯坦塔爾巴哈山以南、阿拉湖以北一帶)西遷到額濟勒河(今伏爾加河)下游,脅迫杜爾伯特部(原在額爾齊斯河上游)中的輝特部遷往塔爾巴哈台。到17世紀70年代以後,準噶爾部實際上控制了其他三部(土爾扈特部西遷後為輝特部),佔有的地域包括今新疆、西藏、青海、四川西部、甘肅西部、內蒙古西部和北部以及境外西起巴爾喀什湖、帕米爾高原,東至蒙古高原的廣大範圍。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清軍在烏蘭布通(今內蒙古赤峰市西北)大敗噶爾丹。次年,康熙帝到多倫撫慰喀爾喀各部,並正式任命各部首領,編審成旗,建立了與內蒙古一致的行政區劃。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再次親征,大破噶爾丹軍,收復了蒙古高原,喀爾喀三部回到漠北。至此,內外蒙古完全統一於清朝。 當時,噶爾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佔有阿爾泰山以西各地,受到噶爾丹壓迫的和碩特部青海各部乘機脫離噶爾丹。康熙三十六年,清軍繼續深入,噶爾丹自殺。康熙三十七年,和碩特部固始汗第十子達什巴圖爾降清,青海和套西歸入清朝版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