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

第16章 第二節亂世群雄的角逐:十六國的興衰

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 葛剑雄 4187 2018-03-20
從東漢開始陸續遷入黃河流域的匈奴、鮮卑、羌、氐、羯、盧水胡、丁零等族,到西晉時已經有了不小的數量。在長期與漢族和各族的雜居中,經濟文化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各族的統治者和上層人士,大多已具有相當強的政治、軍事才幹,適應了中原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這些民族的首領既要擺脫漢族統治者對他們的歧視和壓迫,也要乘機奪取權力和財富,成為地區以至全國的主宰。西晉皇族和統治集團內部的火併給他們提供了最好的機會,於是十幾個政權先後在黃河流域、遼河流域和四川盆地建立起來,又匆匆地在其他政權的吞併中消失。 298年(晉惠帝元康八年),關中連年飢荒,巴氐(原在巴地的一支氐人,東漢末年遷至隴東和關中)首領李特率流民入蜀。到了301年(晉永寧元年),益州刺史羅尚限流民在七月返鄉,流民要求秋收後出發也未准許。十月,流民推李特等為首,起兵於綿竹(今四川德陽市北),進攻成都。 304年(晉永安元年),李雄稱成都王。 306年(晉光熙元年)稱帝,國號大成。因以後李壽在338年改國號為漢,史稱成漢。成漢的疆域大致是今四川省除川西高原部分和漢中盆地的西部。東晉永和二年(公元346年)桓溫伐成漢,李勢降,成漢亡。

304年(晉永安元年)匈奴左賢王劉淵以助成都王司馬穎為名,在離石(今山西離石縣)起兵,不久就遷至左國城(今離石縣北),稱漢王。 308年(晉永嘉二年)攻占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遷都蒲子(今山西隰縣)。同年十月劉淵稱帝,國號漢,次年遷都平陽。 311年,漢軍攻入洛陽,晉懷帝被俘。 316年(晉建興四年)兵臨長安,晉愍帝出降,西晉滅亡。漢將劉曜攻占關中,石勒攻占了關東,317年前後,漢的疆域北至陰山、今桑乾河、燕山,南至淮河、秦嶺,西至黃河、隴東。 318年(晉大興元年),漢主劉粲被權臣靳準所殺,劉曜在長安稱帝,與石勒起兵討伐。次年劉曜改國號為趙,建都長安,史稱前趙。石勒也自稱趙王,與前趙分裂,史稱後趙。前趙初建時的疆域東起洛陽,西至隴西黃河,北至渭北高原和今山西西南。以後受石勒打擊,退至關中。 328年(晉咸和三年)石勒大破前趙軍,劉曜被俘。 329年,後趙將石生攻下關中,前趙亡。

319年石勒(羯人)稱趙王后,建都襄國(今河北邢台市);330年(晉咸和五年)即帝位。在滅前趙後,後趙已擁有漢、前趙的最大疆域,並一度越過淮河和南陽盆地,威脅東晉的北部。石虎即位後遷都於鄴。後趙末年發生內亂。 349年(晉永和五年)石虎死後,他的養孫石閔(漢人)殺趙主,並在鄴和境內屠殺一切羯人和胡人。 350年,石閔恢復本姓冉,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魏。後趙的石祇也在襄國稱帝,次年被殺,後趙亡。當時後趙境內大亂,各地紛紛自立,冉魏實際控制的區域有限。 352年,冉閔在廉台(今河北無極縣境)被前燕擊敗俘獲,不久被殺,冉魏亡。 早在晉永康二年(公元301年),張軌眼看天下將亂,求得涼州刺史一職,據有河西。西晉亡後,張氏仍世代據有涼州,317年起史稱前涼。前涼都姑臧(今甘肅武威市),其疆域以河西走廊為主,東起黃河,西至玉門關(今甘肅西界),南起祁連山,北至居延澤(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前涼後期還控制了西域,設置了西域長史。 376年(東晉太元元年)滅於前秦。

西晉末年,鮮卑慕容部首領慕容廆〔wei萎〕據有今大凌河流域。其子慕容皝〔huang 晃〕繼續擴張,佔有遼東半島,向西推進到灤河流域。 337年(東晉咸康三年),慕容皝稱燕王,都於昌黎郡(今遼寧義縣),後遷都龍城(今遼寧朝陽市),史稱前燕。石虎死後,前燕進軍黃河流域,滅冉魏,遷都薊城(今北京市),不久又遷至鄴。前燕的最大疆域東至遼東半島,北至今桑乾河、燕山、內蒙古赤峰市一帶,南至淮河,西至今山西北部和沁水流域以東。 370年(晉太和五年)滅於前秦。 石虎死後,原被強制遷至關東的氐人在苻洪率領下起兵攻回關中。 350年(晉永和六年),其子苻健進入關中,佔據長安。次年自稱天王,國號大秦,史稱前秦。前秦初期範圍很小,晉桓溫北伐一度逼近長安。 357年(晉昇平元年)苻堅即位後平定關中,又先後滅前涼、前燕和代,並在373年(晉寧康元年)奪取了晉梁、益二州,佔領了四川盆地。 382年(晉太元七年),苻堅遣呂光進軍西域,兩年後,呂光控制了東漢西域都護府的全部轄境,在龜茲〔qiuci丘磁〕(今新疆庫車)設置了西域校尉。到383年淝水之戰前,前秦完全統一了北方,南至淮河、今四川萬縣以西長江一線,北至蒙古高原,西至今新疆吐魯番盆地東部、祁連山、湟水流域、岷山、川西高原東部,東至遼東半島,是十六國中疆域最廣的一個。淝水之戰敗後前秦瓦解,後燕、後秦、西燕、西秦、後涼等政權紛紛自立,385年,苻堅撤離長安後被後秦俘殺。前秦殘餘勢力在關中西部和隴東一帶維持到394年,滅於後秦。

384年(晉太元九年),羌人首領姚萇在渭北牧地起兵,自稱萬年秦王,史稱後秦。 386年姚萇進入長安後稱帝,國號大秦。在滅前秦後,後秦的疆域大致有河套以南、今陝西秦嶺以北、山西西南部、寧夏大部和甘肅天水以東部分。 403年,南涼和北涼進攻後涼,後涼主投降後秦,但後涼的疆域不久即被諸涼瓜分,後秦僅奪取了西秦的部分領土。 407年後,渭北高原以北被夏赫連勃勃所佔,但後秦從後燕和東晉奪取了黃河以南今河南的大部。 417年(晉義熙十三年),東晉兵臨長安,後秦主姚泓出城投降,後秦亡。 慕容垂本是前燕宗室,前燕末因受猜疑降前秦,為苻堅所重用。苻堅敗後,慕容垂於384年自立為燕王,史稱後燕。兩年後稱帝,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市)。後燕收復了遼東舊地,又在394年(晉太元十九年)消滅了西燕,同年佔有今山東。到第二年,後燕疆域的東、西、北三方面大致恢復了前燕的舊界,南面則只到達今山東南界、河南洛陽至商丘一帶。 397年(晉隆安元年)魏軍攻克中山,後燕主遷於鄴。次年慕容德建南燕,今山東境內已非後燕所有。後燕的都城遷迴龍城,疆域縮小到前燕初期的範圍,但東部已被高句麗奪取,只有遼河以西至灤河下游地區。 407年(晉義熙三年)為北燕所取代。

384年,前燕原宗室慕容泓據有華陰,稱濟北王,不久被殺,其弟慕容衝稱皇太弟,率其部眾進攻長安,史稱西燕。次年攻入長安,據有關中一部分。但到386年就發生內亂,最後慕容永獲勝,遷至聞喜(今山西聞喜縣),長安和關中為後秦所佔。慕容永又攻占長子(今山西長子縣西南),即以長子為都,稱帝。西燕的疆域僅今山西南部,而且很不穩定,其西部不久就被後秦佔有。 394年滅於後燕。 398年,後燕的大部分疆域被北魏攻占,宗室慕容德從鄴遷至滑台(今河南滑縣東舊縣),稱燕王,史稱南燕。不久就向東南發展,佔有今山東大部,次年就以廣固(今山東青州市西北)為都。 409年晉劉裕北伐,次年初攻占廣固,南燕亡。 407年,後燕將軍馮跋(漢人)等擁慕容雲為主,殺後燕主慕容熙。慕容雲複本姓高(高句麗人),稱天王,史稱北燕。 409年高雲被殺,馮跋繼位。北燕只擁有後燕後期的疆域。 436年(北魏太延二年,宋元嘉十三年)滅於北魏。

385年(晉太元十年),隴西鮮卑首領乞伏國仁自稱大單于,築勇士城(今甘肅榆中縣東北)為都,史稱西秦。 388年國仁死,弟乾歸立,遷都金城(今甘肅蘭州市西北)。西秦疆域狹小,雖置有十二郡,實際僅今甘肅蘭州至隴西間地。以後曾擊敗氐族首領楊定,據有今甘南武都、成縣一帶。後又遷都苑川(今甘肅榆中縣東北)。 400年(晉隆安四年)被後秦所破,成為附庸。 409年(晉義熙五年)乘後秦勢衰,乾歸在枹罕(今甘肅臨夏縣西南)復稱秦王,後又遷回苑川。 414年,西秦滅南涼,佔有今青海青海湖以東一帶。 430年(宋元嘉七年)西秦主乞伏暮末被北涼所逼,東遷投北魏,被夏兵阻於南安(今甘肅隴西縣東南),故地全被吐谷〔yu玉〕渾佔據。次年正月降於夏,西秦亡。

384年前秦將呂光(氐人)征服西域後回師涼州,386年在姑臧稱涼州牧、酒泉公,史稱後涼。後涼的疆域包括前秦自河西走廊以西至整個西域地區。自397年開始,南涼、北涼和西涼先後在境內建立,後涼的控制區越來越小。 403年(晉元興二年),受南涼和北涼攻擊,後涼主無法自存,降於後秦,後涼亡。 禿髮烏孤是河西鮮卑一支的首領,一度歸附後涼。 397年(晉隆安元年),烏孤自稱大單于、西平王,攻占金城等地,史稱南涼。 399年遷都樂都(今青海樂都縣),據有今青海東部。同年又遷至西平(今青海西寧市),402年(晉元興元年)遷回樂都。 406年(晉義熙二年)從北涼奪得姑臧,疆域擴大至河西走廊東段。 410年敗於北涼,退出河西走廊。 414年滅於西秦。

397年,河西盧水胡首領沮渠蒙遜起兵,擁後涼建康(治今甘肅高台縣南)太守段業為建康公,史稱北涼。 401年,蒙遜殺段業,自稱張掖公,建都張掖,據有河西走廊中部張掖一帶。 410年佔有河西走廊東段,412年遷都姑臧。 420年(宋永初元年)擊敗西涼,進占酒泉;次年攻占敦煌,滅西涼。至此,疆域達到極盛,與後涼盛時相當。 439年(宋元嘉十六年,北魏太延五年)滅於北魏,但北涼殘餘勢力繼續在灑泉抵抗,戰敗後又佔有鄯善、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市東部一帶),直到460年(北魏和平元年)才被柔然吞併。 400年(晉隆安四年),段業以李敦為敦煌太守,不久李暠稱涼公,建都敦煌(今甘肅敦煌市西),史稱西涼。西涼據有河西走廊酒泉以西及西域,405年(晉義熙元年)遷都酒泉。 420年,西涼主李歆東伐北涼,兵敗後死,酒泉失守。 421年,北涼破敦煌,西涼亡。

匈奴鐵弗部首領劉勃勃曾為後秦姚興部將,駐守河套。 407年(晉義熙三年)據有大城(今內蒙古杭錦旗東南),自稱大夏天王,史稱夏。勃勃後改姓赫連。夏佔有河套至隴東和陝北,並不斷進攻渭北,威脅後秦。 413年建統萬城(今陝西靖邊縣北白城子)為都。 418年,赫連勃勃進攻關中,晉軍敗退,夏以長安為南台(陪都)。至此,夏的疆域擴大到關中。 426年(宋元嘉三年,北魏始光三年),北魏圍統萬,奪取長安;次年攻下統萬。夏的殘餘勢力在關中和隴東與北魏爭奪,431年還乘機滅了西秦,但終於無力對抗,夏主赫連定西遷河西,途中被吐谷渾襲俘,夏亡。 在此期間的割據政權並不止這16個,例如氐族首領楊氏曾佔有仇池一帶(今甘肅西和、徽縣、文縣間地),丁零首領翟氏曾以滑台、黎陽(今河南濬縣東北)為據點稱魏王,北魏的前身代政權也早在西晉末就已存在,但傳統上都未列入十六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