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

第9章 第三章中原王朝疆域的擴大和穩定:秦漢時期

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 葛剑雄 1394 2018-03-2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滅了其他六國,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國家。在滅六國的過程中,他並不滿足於獲得這些國家的土地,而是進一步向周圍地區擴張。 大約在公元前222年至前221年之間,也就是在秦國的大將王翦等平定楚國的江南地區和越國舊地以後,秦國就越過崎嶇的山嶺和茂密的森林,進入今浙江南部和福建,征服了當地的越人政權。秦朝在這一地區設置了閩中郡,以冶縣(今福州市)為郡治。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派蒙恬率30萬大軍趕走了河套一帶的匈奴人,收復了戰國時趙國的舊地。第二年,在陰山以南、黃河以東設置了九原郡(治所在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北),管轄新設立的44個縣(一說34縣)。為了鞏固北邊的防線,又將原來秦國和趙國、燕國的長城連接起來,加以修繕和補建,築成了一條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沿黃河,傍陰山,東至遼東(今朝鮮平壤西北海濱)的萬里長城。

大約在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朝的尉屠睢率50萬大軍分五路越過南嶺。但用兵五年尚未獲得征服越人的勝利,尉屠睢卻遭夜襲被殺。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史祿開鑿了連接湘江和漓江的運河——靈渠,開闢了通向嶺南的水路。秦軍再次南下,奪取了今廣東、廣西和越南東北一帶,設置了南海、桂林和象郡三個郡。接著又把一批戍卒和罪犯安置到嶺南,並讓他們與當地的越人雜居,以加速民族同化,擴大統治基礎。 在西南,秦朝以成都平原為基地,向西、向北兩方面擴張到了今大渡河以北和岷江的上游,佔據了邛(今四川滎經縣東一帶)、笮(今四川峨邊縣東一帶)、冉(今四川松潘縣一帶)、駹〔mang忙〕(今四川茂汶縣北一帶)等部族的地區,向南又開通了一條“五尺道”(一說寬五尺,一說“五尺”是當地部族名),從今天四川宜賓延伸到雲南曲靖,並在沿線控制了不少據點,設置了一些行政機構。

這樣,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時,秦朝已經擁有北起河套、陰山山脈和遼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東北部和廣東大陸,西起隴山、川西高原和雲貴高原,東至朝鮮半島北部的遼闊疆域。而且秦朝在全國普遍實行郡縣制,中央政府通過郡的行政長官郡守管轄所屬各縣的縣令(或縣長)。公元前221年在全國設立了36個郡,以後隨著疆域的擴大和局部的調整,到秦朝末年全國約有48個郡,下轄近千個縣。能在這樣大的範圍裡建立起一個統一國家,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秦疆域圖
當然,在這一範圍內,特別是在南方新佔領地區,秦朝還沒有取得完全的控制,在今天的浙江南部、福建、雲南和貴州往往只控制了交通線和沿線的據點,當地部族,如雲貴高原上的邛、笮、夜郎、昆明、滇等的一些“君長”(部族首領)依然保持著。但由於這些部族人口稀少、生產方式落後,也沒有結成強大的政治實體,無法再與秦朝對抗。更重要的是,秦朝開拓的疆域構成了以後歷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體,成為中國統一的地理基礎。

在秦朝的疆域之外,匈奴已在陰山以北的蒙古高原崛起,開始向東、西擴展,並隨時準備南下。河西走廊聚居著烏孫(後遷至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和月氏(原在今甘肅敦煌、祁連間地,後遷至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及迤西一帶,漢文帝時,遭烏孫攻擊,又西遷至大夏,即今中亞阿姆河上游)兩個民族。今天新疆及其以西地區(西漢以後稱為西域,狹義的西域僅指帕米爾高原以東,廣義的則包括帕米爾高原以西各地)已經存在著以綠洲上的城郭為中心建立起來的數十個小國。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的西部分佈著一些羌人部族。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