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曆法

第27章 第二節五行的本原

什麼叫五行? 《辭海》五行條說:“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中國古代思想家企圖用日常生活中習見的上述五種物質,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一。”這種說法不能說錯,至少它代表了後世一部分哲學家的看法。但如果認真考察上古文獻中有關五行的論述,就會發現,早期人們對於五行的看法與後世所謂哲學上的五行幾乎完全不同。 例如,漢鄭康成疏《尚書·洪範》說:“行者,順天行氣。”可見鄭康成對五行的解釋並不是指五種物質,而是指順天行氣,即是指運動的狀態而不是指物質。那麼,鄭康成是否是標新立異呢?根本不是,他所說的是上古關於五行觀念的傳統說法,僅是近代哲學家不予關注而已。再如,《白虎通·五行篇》雲:“言行者,欲言為天行氣之義也。”《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也說:“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謂之五行。”由此可見,五行不是哲學上的五種物質概念,而是指一年或是一個收穫季節中,太陽的五種運行狀態。太陽的運行狀態不同,陰陽二氣的狀態也就不同,氣候寒暖程度也不同。五行就是一年或一個收穫季節中的五個時節。

其實,五行是時節,在上古文獻中有更直接的說法。例如,《呂氏春秋》就把五行直接稱為五氣,也就是將一年分為五個時節之義。又如,《左傳·昭公元年》記載:年“分為四時,序為五節。”而《管子·五行篇》則說:“作立五行,以正天時,五官以正人位。”可見上古均是將五行解釋成時節或節氣。 有人很看重《左傳·襄公十七年》的說法:“天生五才,民並用之,廢一不可。”以為這就是五行即五種物質元素的依據。但這完全可以解釋為古人借助於五種物質的名稱作為太陽五種行度的名稱,而不應該解釋為物質的本身。用直觀的人們常用的五種物質的名稱給五種太陽行度命名,就如以十二生肖給日期命名一樣,符合古人樸素的思想觀念。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