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曆法

第26章 第七章陰陽五行與曆法

許多極普通的名詞,都與氣有關。例如:節氣,氣候,氣化,氣勢,氣質,運氣等等,使用起來習以為常,但要真正給氣下一個定義卻不容易。 《辭海》解釋說:“通常指一種極細微的物質,是構成世界萬物的本源。”這種說法既不充分也不全面,沒有涉及氣的種類及其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特性。 如果仔細分析古代氣的觀念,就會發現氣是有屬性的,在宇宙間沒有無屬性的中性的氣存在。它是由陰氣和陽氣組成。後世對作為哲學觀念的陰陽二字應用得十分廣泛,但追本求源,陰陽的觀念最早只是起源於曆法和季節的變化。 《周易》賴以建立的基礎就是陰陽,利用陽爻〔yao搖〕和陰爻組成八卦。 《繫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之義配日月”。 《春秋繁露·陰陽終始》說:“天之道,終而復始。”說的陰陽變化均是指季節的循環。 《管子·乘馬》說:“春秋冬夏,陰陽之推移也”,說得更為明白。

古人以為,氣候的變化是由於陰陽二氣的作用,陽氣代表熱,陰氣代表冷。宇宙間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發生交替的變化,便反映在一年四季的變化上。夏季炎熱時,屬於純陽。冬季寒冷時,屬於純陰。陽氣和陰氣互為消長,春季陽氣增長,陰氣衰弱,當陽氣達到極盛時就是夏至,由此發生逆轉,陰氣漸升,陽氣下降,當陰氣達到極盛時就是冬至,這時再次發生逆轉,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完成了一個週期的交替變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