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的地圖測繪

第12章 第五節京相璠、杜預、謝莊的成就

中國古代的地圖測繪 葛剑雄 1281 2018-03-20
關於京相璠其人,現在能夠了解的情況已經很少。從酈道元的《水經註》和《隋書·經籍志》的幾條材料可以證明:他是西晉初(公元3世紀中葉)人,是裴秀的門客,曾協助裴秀編繪《晉輿地圖》,並且著有《春秋土地名》三卷。 《春秋土地名》原書早已散失,但清朝人王謨所輯《漢唐地理書鈔》中收集到90條,其中為酈道元《水經註》中所引用的材料最多,有人統計共有70多條(濟水、瓠〔hu戶〕子河各12條,潁水六條,沁水、洛水各五條,陰溝水、泗水、沐水各四條,汝水、淮水、谷水各二條,沔水二條,河水、河水、漯〔lei磊〕水、清水、涑水、易水、滱〔kou扣〕水、渭水、丹水等各一條)。這既可以說明酈道元對京相璠這本書的重視,也能證明京相璠不愧為一位地理知識淵博、治學態度嚴謹的學者。

毫無疑問,京相璠的地理學成就必然在幫助裴秀繪製地圖的過程中得到發揮和應用,我們在高度評價裴秀在中國地圖史上的地位時,不應該無視京相璠的貢獻。 據《晉書·杜預傳》記載,杜預長期潛心鑽研《左傳》,自稱有“《左傳》癖”,在著成《春秋左氏經傳集解》的同時,晚年還編繪有《盟會圖》,時間應在公元280年西晉滅吳後不久。顧名思義,《盟會圖》所表示的是春秋時代各國諸侯舉行盟會一類政治活動地點,應該是一種專題歷史地圖。此圖以後未見流傳,由於資料太少,我們還無法推測此圖的其他情況。 大約在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稍前,當時擔任隨王后軍諮議兼記室(參謀兼秘書)的謝莊製成了一種“木方丈圖”,用來表示《左傳》中所記載的春秋各國的“山川土地”。有關此圖的具體情況,只有《宋書》卷八十五《謝莊傳》中的幾句話:“制木方丈,圖山川土地,各有分理,離之則州別縣殊,合之則宇內為一。”據此推斷,這是一種拼板地圖,以每一國或一個地區的範圍為一塊,上面畫著山川、城邑等內容,將每一散塊拼合起來,就成為一幅方一丈左右的木板全圖。至於每一塊是否還製成立體,從原始記載看是無法肯定的,一些論著把謝莊的“木方丈圖”作為立體地形圖的雛形尚缺乏根據。

南北朝時期,特別是在南方,山水畫有了很大的發展,成為中國繪畫的一個主要流派。山水畫雖也有寫實的一面,但更多的卻是表達作者的意境和感情,並不是客觀環境的忠實記錄。即使是寫實性的山水畫,作者一般也都有固定的視角,因遠近而有大小、疏密的差別。山水畫的盛行逐漸影響到地圖的繪製,形成了一種山水畫形式的地圖。這種地圖基本上採用直觀描繪的方法,比較注重表示對象的具體形狀,如山峰的嶇崎、河流的彎曲、建築物的外表等,對方位、距離、比例尺這些對地圖來說更重要的因素卻不重視,甚至完全不考慮。圖上內容的選擇也有很大的隨意性,往往是作者熟悉的就多畫,不了解的就少畫,沒有統一的標準,也不成比例關係。從地圖繪製的理論和實踐來看,這種山水畫式地圖的出現是一種倒退,由此而產生的大量地圖比起早期的《放馬灘地圖》、《馬王堆地圖》和裴秀繪製的地圖來都有很大的退步。但這種地圖比較直觀,既容易繪製,又能為大多數非專業人員所接受,所以長盛不衰,構成了中國古代地圖的大部分。直到清代,一般方志和書籍中所附的地圖還是這樣一類寫意山水畫式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