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的地圖測繪

第2章 第一節原始地圖的出現

在文字出現之前,人類已經在用簡單的圖畫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了,中國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就是來源於具體的圖形。因此,先民最初的地理知識也是用圖畫來傳達的,而且一些文字本來就能夠直觀地表達它們所代表的地理內容。如表示河流的“川”字,就是幾股水流動的圖形;代表山峰的“山”字,就是三個山頭的形狀的寫生;“田”字是表示一塊有邊界並被分成若干小塊的土地;“國”字(繁體作國)的本意是一個有城牆圍繞的居民點,所以外面是一個大口,是城牆的象徵,中間的口代表人口,“戈”字則代表守衛者。將這類字(或許就是畫)寫在一個平面上,已經具有表達一定的地理要素的作用。當然,文字所能表示的具體形象畢竟有限,寫生性質的圖畫被用來描繪周圍的地形地物。開始時人們只是將自己熟悉的山嶺、河流、道路、森林、草木、鳥獸等畫下來,這當然還只是圖畫,不是地圖。但以後人們注意到了它們的方位和分佈,因而作者在圖形的佈置上已有所注意,使看圖的人能根據圖上各種圖形的具體位置來判斷這些圖形所代表的地理要素的實際分佈狀況,這一類圖就成了原始的地圖。

《左傳·宣公三年》記載著這樣一件事: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觀兵於週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 〔今譯〕楚子出兵征伐在陸渾一帶的戎人,途中到達雒(洛)附近,在周天子的疆土上閱兵。周定王派王孫滿去慰勞楚子,楚子就問他週天子所擁有的九個鼎的尺寸和重量。王孫滿回答:“……以往夏朝有德行的時候,遠方的部落將本地的山川和珍奇物產畫在圖上,還將銅貢獻給九州的長官,由他們鑄成鼎,將這些圖形都鑄在鼎上,使百姓知道該躲避的鬼神怪物。所以百姓在江河中航行,或進入山林之中,都能熟悉路徑,趨避妖魔鬼怪。正因為如此,百姓們能得到上天的保佑,人和鬼神能和睦相處。

透過傳說的神秘色彩,我們還是不難想像這種鑄在鼎上的圖畫的真相:這實際上是鑄在鼎上的原始地圖。由於它是根據各地部落報告的情況畫成的,所以大致能夠反映各地的地理狀況,因此百姓可以找到合適的路徑,不至遇見“妖魔鬼怪”,即避免兇猛的野獸經常出沒、地形複雜或難以通行的危險地區。 這種鼎未必真出現在傳說中的大禹時代,但從魯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已成為遠古的故事看,它應該出現在商朝以前。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