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驛站與郵傳

第47章 第一節“龍場九驛”

中國古代驛站與郵傳 臧嵘 1770 2018-03-20
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了明朝,在他稱帝的第22天就下令整頓和恢復全國的驛站。第二年,他又頒詔,把元朝的“站”一律改稱為“驛”,還有全國230多處不雅的驛名改得更為雅緻。與此同時,朱元璋還大力從事邊疆地區的郵驛設施的建設。 在明朝邊疆郵驛的發展中,有一個歷史上十分有名的奢香夫人的故事。奢香是一位深明大義的貴州彝族的女首領,她的事蹟現在已在我國電視屏幕上與群眾見面。明太祖朱元璋時候,貴州土司靄翠接受明朝的領導。 10年後靄翠去世,他的妻子奢香繼續掌管彝族部落。明政府派去的都督馬燁專橫跋扈,有意侮辱奢香,還肆意凌辱和壓迫彝族人民。奢香的部下義憤填膺,都勸她起兵反抗。奢香卻忍辱負重,讓她的知心朋友另一個彝族首領劉氏夫人奔赴京師,向朱元璋報告了馬燁的罪行。朱元璋把奢香召進京師,對她說:我可以給你們除掉作威作福的馬燁,但你們打算怎樣報答朝廷呢?奢香回答說:願率領子女,世世代代不叛明朝。朱元璋說:這是當然的義務,不能算做報答。還有什麼打算呢?奢香又回答說:從貴州往東北有一條小路可通四川,現已梗塞不通,我願出錢出人,開山闢嶺,修成驛道,以此來報答皇上的恩典。朱元璋對此大為讚賞,立即把馬燁捉拿至京,依罪處斬。奢香回貴州後立即組織人力,開始修路。一共修了560多里山路,建立了九驛。因為第一站在貴陽西北萬山叢中的龍場,因此總稱為“龍場九驛”。從此,從明政府的腹地,可以由寬敞的驛道直達雲貴邊疆,溝通了中原和西南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繫。這是我國民族團結史上的一段佳話,也是我國郵驛發展史上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明朝人吳國綸有《奢香驛詩》專門歌頌奢香夫人說:“我聞水西奢香氏,奉詔曾謁高皇宮。承恩一諾九驛通,鑿山穿木開蒙茸,至今承平二百載,牂牁〔zang ke贓苛〕(棘下火)〔bo勃〕道猶同風。”蒙茸是叢山峻嶺的意思,牂牁、(棘下火)道都是雲貴地區的地名,說明這些地區經濟文化也趕上了中原,民風相同了。

除西南雲貴地區外,朱元璋在我國東北、北部和西北邊疆地區,都開闢了驛道,設置了驛站,使中央和邊疆地區的聯繫大大加強。明初在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先後設置了9個軍事重鎮,號稱“九邊”。沿邊8000多里地方,都設置了驛所,互通信息。朱元璋的兒子朱棣(明成祖)時候,又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設置了奴爾幹都司,建立了45處驛站,有效地管理了這一地區的行政事務。 明朝為了加強對東北邊疆的統治,在遼東地區廣設驛站。以遼陽為中心,輻射有四條驛道幹線:一條南行至旅順口,途設十二個站;一條西南行到山海關,途有十七個驛站;一條北往開原,計五站;另一條東南行抵九連城,共七站。在各驛站俱設驛兵、轎夫、船車、馬驢等。在遼東都司管轄下,明政府還設有“夷人館”、“朝鮮館”,專管少數民族驛務。值得指出的是,明成祖永樂年間,派太監亦失哈在奴爾乾地區設立了水陸聯運驛路。明初,東北黑龍江流域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野人女真酋長“悉境來附”,明政府皆給予印信,在那裡建立了奴爾幹、建州等九衛。為經營奴爾乾地區,明政府在該地區除設立驛站外,又在吉林開設船廠,闢有水運驛道。從遼陽出發,溯遼河而上至開原,經陸驛達松花江,再由松花江乘水驛船至奴爾幹。這條水陸聯運驛路共設官兵3000人,每年供軍糧兩萬多石,途經虎皮驛、瀋陽驛、銀州驛、開原驛等,是一條明政府聯絡東北廣大地區的通道。

明朝在西藏地區加強了驛道建設。西藏在元朝時仍稱吐蕃,元政府早在那裡設置了驛站,據《經世大典》記載,元時藏區共設大驛站28處,小站也約七八處。那時西藏地區的宗教領袖和地方官員經常持璽書、驛券和官員文牒在驛道上來往,有時“遣使馳驛不下百餘匹”(《永樂大典》卷一九四二○)。明朝時西藏稱烏斯藏。為加強漢藏地區的聯繫,明政府多次下令恢復和修建西藏通內地的驛路和驛站。成祖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明政府曾命令藏區的闡化王、護教王、贊普王和國師率川藏諸族合力恢復驛站,開闢了雅州烏斯藏的驛路。這是一條繼甘藏驛路後又一條從內地到烏斯藏的新驛路。這條驛路交通方便,沿途衣食供給十分豐厚,既保證了明政府對烏斯藏地區詔書、旨令、文書的暢達,也便利了西藏對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明朝在東南海疆也設立了對外經濟往來的驛所。明成祖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在廣東設懷遠驛,福建設來遠驛,浙江設安遠驛,專門負責接待外國使臣和商人。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