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傳統雕塑

第8章 第二節石闕、石獸

中國傳統雕塑 顾森 1217 2018-03-20
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出現希臘、羅馬的紀念柱和凱旋門式的純紀念性的建築式雕刻品。與之相類似的則有漢石闕(以及前面已提到過的石牌坊)這種融雕刻與建築為一體的藝術品。現存漢石闕約40座,較完好的有20座左右,其中四川綿陽市楊府君闕,雅安市高頤闕,渠縣馮煥闕、沈府君闕,蘆山縣樊敏闕,重慶市盤溪無銘闕,忠縣丁房闕等,石刻或透雕、或浮雕、或線刻,都非常精美。石闕主要是墓闕(也有少量是廟闕,如河南嵩山太室、少室、啟母三闕),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雕刻品。它除表明是進入天國的入口外,還有其他種種功用。在闕上常刻有墓主人姓名及身份等,帶有一種旌表性;闕身又有諸如西王母、神靈、傳說、車騎出行等內容的浮雕,又是一座祠堂內容的濃縮而帶有祭祀性。這些銘刻、浮雕及由此衍生的內涵,使石闕就像墓區的簡介或序言,在人進入墓區前,石闕給人一個粗略和概括的認識。石闕是仿木闕建造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石闕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石雕。石闕因闕身遍布高低不等的浮雕顯得華美,又因它在造型上,仿房頂的闕頂出檐較大,與直立的闕身相比較,有如鳥展開的翅膀而具有一種升騰之感。從觀者的心理來看,石闕是陵墓雕塑掀起的第一個高潮。

石獸是大型圓雕的代表。若按藝術類型來分,石獸主要有漢石獸、南朝石獸、唐陵石獸幾種。漢石獸一般體量都不是很大,動感較強。那些跨步扭身的石獅或仰首吼叫的天祿、辟邪,在表現動感中,又帶有漢代對動物刻畫常有的柔韌性。像漢代青銅素器那樣,漢代石獸比較注意的是與動物本身形體相像的造型效果。漢代石獸無論大小,總使人感到它們是有生命的血肉之軀。 (圖8)南朝石獸有名的是南京六朝王陵的石麒麟等神獸。這些石獸體積巨大,由於大量使用極富裝飾效果的浮雕線條來表現鬣〔lie獵〕毛羽翅,使這些碩大沉重的石頭也變得飄逸流動起來。這些藝術處理,與陵墓整個昇仙的氣氛和石獸本身的神靈之氣顯得極為協調,也與整個南朝綺麗的文化特色相一致。唐陵石獸在體量上大於漢石獸而與六朝王陵石獸略等,從雕塑特點來看,又是最具紀念性的。其原因首先是這些石獸具有很強的建築感和凝重感,沒有過多的細部描寫和過大的動態。其二是神靈之氣的減弱和精神作用的增強。這些石獸服從整個陵墓雕塑的總體構思,以表功宣威為創作目的。例如乾陵石獅,那傲視一切的雄姿,在相當大的空間內,容不下第二件雕塑。這種佔領廣大空間的能力,就是由石獅的建築感和精神內涵的豐富而來。在歷代陵墓石獸中,西漢中期的霍去病墓石雕是非常獨特的。霍墓石雕由塊塊巨石鑿成,在刻鑿過程中,以原石料的天然形態為創作根據,又經過巧妙構思而鑿成。例如魚,原是一塊兩頭略小中間略粗的巨石,在一頭小的地方刻出魚眼和魚口,別的部位略為加工,一件巨型魚的石雕就產生了。又如臥虎,很好地利用了石頭表面的起伏和石紋的走向,刻出的虎使人感到有毛皮的光澤與身體的柔軟。霍墓石雕非常符合老莊“以天合天”、“既雕既琢,復返於樸”的藝術思想,是利用天然材料的成功例子。


圖8 石獸石東漢陝西咸陽出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