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傳統雕塑

第2章 第一章原始雕塑

中國傳統雕塑 顾森 2894 2018-03-20
最能代表中國原始時期雕塑實物的應是新石器時代的陶塑。 (圖1)它們是使用泥土這種軟材料加工成形後,經火燒製而成。我國陶器的製作最遲也不會晚於距今一萬年前,從發現的陶塑實物來看,如1977年河南新鄭縣裴李崗出土的陶豬,1978年河南密縣莪〔e 俄〕溝出土的陶塑人頭,均屬裴李崗文化,時間也可追溯到8000年前。從8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原始社會末期,遍布於中華大地的原始人創造了數不清的陶塑,正因為有這個極大的基數,才使這種易碎易毀的藝術品雖經幾千年歲月的淘洗,至今仍有相當數量遺存下來。這些陶塑有的是獨立的塑作,如陶鳥、陶豬、陶魚;有的是某一器物的附飾,如人頭蓋瓶,浮雕蜥蜴罐;有的是與器物複合在一起,成為一種模擬某一生物形態的既實用又美觀的器物,如龜形器、豬形器等等。原始陶塑表現的內容,正如原始社會所有文化一樣,遙遠而神秘。如在青海、甘肅、陝西的渭河流域和漢水上游一帶,先先後後出土了近10件人頭蓋瓶,有少女頭、老人頭,瓶的形狀都作大腹、平底。這種人頭蓋瓶有三個方面令人深思:其一是它們的人頭頂上普遍開有黃豆粒大小的小孔,什麼容器開這樣小的口呢?其二是有的瓶頸用泥條堆塑了纏繞的蛇身,與瓶蓋的人頭相連,這種人首蛇身的表現又有什麼含義?其三是這種瓶在原始人看來十分珍貴,在這一廣闊的地域中,新石器時代遺物多達四五萬件,這種瓶才幾件,而且有個別的瓶曾經斷裂過,上有原始人當時就粘接的痕跡,原始先民為何如此珍惜它?對以上問題,最流行的回答是瓶內裝的是亡故人的骨骸,瓶頂小口是留給靈魂出入的。這種回答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例如人首蛇身那個瓶,裡面又裝的什麼骨骸?類似這種千古之謎的陶塑有的是。又如山東膠縣三里河村出土的一個屬大汶口文化的提梁壺就是一例。大汶口文化的陶塑,多動物造型,這個提梁壺也具有這種文化特色。整個器物模擬龜形,但在壺的仰流下所塑的頭,似龜頭也似蛇頭,後面的長尾彎向前方與提梁合而為一,考古界定名為龜蛇合體玄武壺。根據何在?再如青海省樂都縣柳灣出土的彩陶罐,罐體上浮雕一個奇怪的裸體人像。這個人像既有男性的雙乳,同時又有女性豐滿的雙乳;生殖器既具有男性特點,又具有女性特點。這個男女合體的人像的寓意又何在?原始陶塑的人物造型,多鼻子飽滿,雙眼空陷,嘴巴微張,但由於眼睛的形狀及位置的不同,鼻子長短的變化,嘴巴開啟的大小,又使每件塑像具有自己的個性和特色。就今天的眼光看來,這些陶塑人像的面部表情略顯驚奇,眼神又多是凝視而迷惑不解的。或許,面對許許多多無法理解的大自然現象和人類自身現象,原始人只能作出這樣的表情來。


圖1 獸形罐陶新石器時代山東泰安出土
除陶塑外,玉雕(琢、磨)是新石器時代雕塑的另一個大類。玉由原始人所發現,又為原始人所崇拜。在原始人看來,玉是石之美者,又有能通神,即具有連接神人兩界的神秘力量,若用玉製成象徵意義的器物,這種力量更會成倍增長。如琮,其形狀外方內圓象徵天地乾坤,中空的圓柱形象徵通天之柱,外壁所刻圖形是巫師通天的助手。用玉製成的琮,更加強了神巫之氣。今天的田野考古證明,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用玉的國家(如海城仙人洞遺址所出的綠色蛇紋石石器距今已有12000多年),而且也是大批量用玉的國家。中國原始社會的玉器,出土於新石器時代從早期到晚期的不同文化層中,分佈東起台灣,西到新疆、西藏;北起內蒙,南到廣東的廣大地區內。其中,西遼河流域、黃河中下游、長江下游是出土玉器密度最大、數量最豐的三個地區。而這三個地區又以西遼河流域、長江下游一北一南兩地成就最蜚然。西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玉器多動物造型,從這些動物造型中,可追溯到中華文化中一些崇尚物產生的原由。如紅山文化中的玉龍,被稱為中國第一龍,原因是它是中國最早的立體龍形象。作為歷史的見證,玉龍出現的年代,正是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時期,因此,龍在中國歷史上,雖有雌雄之說,但主要形象,始終是代表陽性的神物。不過紅山文化中的玉龍,遠沒有後世的龍那樣張牙舞爪、神氣活現,而基本上是一種爬蟲的形態。其中一件名為豬首龍(遼寧建平縣出土)猶如一個動物的胚胎蜷曲著身子。另一件黑色玉龍(內蒙古翁牛特旗出土)雖然在蜷曲的基本原型上身子已展開許多,仍還未出現腳和爪。這兩件玉雕,已開始出現利牙(豬首龍)和角的雛形(黑玉龍)。長江下游即今江浙一帶,從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開始,中經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北陰陽營文化,到新石器時代後期的良渚文化,陸續有玉器出土,而良渚文化玉器,以其數量多、品類繁、雕琢精美而被視為中國新石器時代玉器的最突出代表。如果說紅山文化的玉器,是以保留玉材天然色澤的動物形象造型(龍、龜、鴞〔xiao消〕、魚等),表現活躍的生命力,那麼良渚文化的玉器,則是以浮雕精美的幾何形象造型(琮、璧、鉞〔yue越〕、璜、冠狀飾等),以內蘊的禮儀特性為其標誌。但就玉器的豐富文化性而言,當然首推良渚文化玉器。其理由如下:

(1)良渚文化玉器在中國玉器的發展史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河姆渡文化中出現玉璜;崧澤文化中出現玉璜和玉璧;良渚文化中,玉璜、玉璧之外,又增加了玉琮。商周禮器的“六器”即蒼璧、黃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之中,河姆渡文化得其一(璜)、崧澤文化得其二(璜、璧)、良渚文化得其三(璜、璧、琮),其發展脈絡一目了然。 (2)良渚文化玉器是原始文化的豐富載體。在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琮、璜、鐲、鉞和冠狀飾上,有精美的紋飾,正是這些形象的“文”,向幾千年後的今人,透露出一些當初的信息。例如玉琮上的紋飾,一些學者結合文獻,認為具有原始巫術內涵。又如冠狀飾,過去多稱玉佩飾,後由於考古發掘中發現此類飾件放在死者頭骨旁,且鑽有束紮用的小孔,故推斷為一種冠飾;冠狀飾上雕刻的神人羽冠高聳,可以藉此推斷出原始社會裡部族首領的冠飾的具體式樣。此外在良渚玉器中,還有一些刻紋被今天有的學者認為是可識讀的文字。

(3)良渚文化玉器是原始社會玉雕的豐碑。良渚文化玉器的浮雕、透雕精美,圓雕小動物形像生動。良渚文化中的玉琮外壁,多有神人獸面紋浮雕。這種浮雕是塊面與線條的結合:主題紋飾以浮雕的形式凸起;在主題紋飾中以陰線刻出各種細部,在主題紋飾外的下一個平面,又佈滿陰線刻的捲雲紋、弧線、短直線等。這種技法實際已是商周青銅器“三層花”的先聲。商周以後,漢代畫像石和漢以後的佛教雕刻中也廣泛使用了這種線面結合的方法。以玉琮為代表的這種雕刻手段,作為中國雕塑的傳統,有一個脈絡清楚、承繼有序的發展歷程。 包括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紅山文化在內,各地原始社會遺址都出土許多玉裝飾物件,關於這些物件的功用還沒有完全統一的看法。基於原始人對玉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超自然力的認識,再考慮玉這種材料的寶貴和加工的不易,這些裝飾品就不能按今天的眼光看成是純粹愛美的裝飾品。為什麼戴?什麼人來戴?就不能不聯繫玉能通神的這種力量。例如良渚文化玉器,並不就是以藝術創作為目的,原始人這樣精心地製作肯定帶有更為神秘的含義。從一些保存較好的墓葬看,玉璧置放於死者胸腹部,玉琮環置於死者周圍,這裡面就可能內含了玉能保屍、玉能使靈魂不滅的神秘功能。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