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史前文化

第7章 第二節破石作器

中國史前文化 王仁湘 2253 2018-03-20
人類之所以能超越所有動物而成為地球的主人,主要是因為人掌握了製作工具的技能,並能不斷發展這項技能,創造出自己所需要的器具。上面所說的造火技能,實質上也包括在這個範疇之內,火也是廣義上的工具。從簡單工具到復合工具,從機械器具到智能機器,人類已不滿足於成為地球的主人,已經開闢了進軍宇宙的航程。 人類最初使用的工具並沒有復雜的製作過程,自然界賜與人類許多隨手便可揀來的工具,如枯枝、裂石等。當人類萌發出想改變石塊的形狀以使之更適合使用的願望時,這種願望一旦付諸實施,工具製作的時代便開始了,這就是漫長的舊石器時代的起點。 石器製作經歷了兩個大的發展過程,先是打製,後來又發明了磨製技術,這是新、舊石器時代的分野。最早的石器經過簡單的打製即可使用,外觀粗糙,器型單純,用途沒有嚴格的區分。一般是將石塊上直接打下石片稍作修整即成,常見的器型有砍砸器、尖狀器和刮削器幾種。有些打製石器與自然破裂的石塊似有相同之處,實際人工石器有明顯能觀察到的打製痕跡、修整痕跡和使用痕跡,並不難將它們與自然石塊區分開來(圖3)。


圖3 舊石器中期丁村文化石器
到舊石器時代晚期,石器技術有了重大發展,又發明了間接打擊法,它是一種借用間接力從石核上剝離石片和石葉的方法。獲得的石片石葉小巧輕薄,可以製作小件利器;石葉拼嵌在骨柄上,可以製成小刀類複合工具。打製石器技術由此發展到頂峰,舊石器時代也即將宣告結束。 舊石器時代晚期在工具製作技術上取得的成就還有兩個:磨製和鑽孔。山頂洞人就有磨製鋒利並帶線孔的骨針,而且還有穿孔後作飾物的獸牙、海蚶殼、石珠、小礫石和青魚骨等,類似穿孔飾物在華北其他幾個晚期舊石器地點也有發現。 石器的製作可能是隨時隨地進行的,但也曾發掘到一些專門的製造場所。內蒙古呼和浩特附近的大窯村,就發現過一處舊石器製作場,在大塊燧石周圍,分佈著成層的石塊、石片、石屑,有許多是石器的半成品和廢品。這處石器製作場揭示出舊石器時代的人們從原生岩層中開採石料、就地製作工具的情形,為研究舊石器製作程序和工藝技術,提供了重要資料。

磨光石器的出現,是新石器時代到來的重要標誌之一。磨光石器的製作要求更高,先將石料打成預想的器坯,再經細細打琢,最後磨光。起初只是磨光刃部,後來全器都磨得十分光滑。新石器時代石器器型與過去已有明顯不同,最常見的已非砍砸器和刮削器,而是斧、鏟、錛〔ben奔〕、鑿、刀等,不少器型要加縛長柄,組成複合工具,使得勞動效率有明顯提高。 到了新石器時代中期,磨製石器技術又有了提高,石器表面相當光滑,有的還用皮革進行拋光處理,光滑無比,器型規整,棱角分明,刃口鋒利。還發明了切割石材和管鑽技術,鑽出的孔眼相當工整。加工石器的這些成功的技術,同時也被採用到玉器的製作中,而且又有發展,這一點我們在後面還將述及。

考古工作者發現新石器時代也有一些專門製作石器的場所。山西懷仁縣鵝毛口和廣東南海縣西樵山都曾發掘到這類石器製造場。西樵山為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一座孤立火山丘,山體周圍發現有當時人們為採石而開拓的洞穴,附近有大量石片碎屑、石器半成品和廢品,也有少量石器成品,包括一些磨光石器,還發現人們食棄的成堆介殼。 中國史前時代的石器有自己的特點,這也是中國史前文化的主要特點所在。例如舊石器中,石片石器始終占主導地位,礫石器較少,器型以刮削器和尖狀器最多,構成了中國舊石器的主體。同時也表現出分區特點,南北存在一定差異。 新石器時代的石器也有一些明顯的地域性特點。黃河中下游地區早期多磨製較精的舌形石鏟、石鐮,還有帶足的石磨盤;仰韶文化石器在器型上有所增加,見到穿孔石斧和石刀,還有兩側帶缺口的長方形石刀;龍山文化又新見半月形石刀和石箭鏃,磨製精細。黃河流域磨製石器的特點是多長方形石刀,石斧多,石錛少,又以厚形斧居多。

長江流域較早的磨光石器型體稍小,如河姆渡文化所見。稍晚出現較大石器,如馬家浜和大溪文化所見,一般通體磨光,有棱有角,用管鑽法穿孔。長江流域磨光石器中的斧、鏟,以扁平形居多,錛也較多,並有一定數量的雙肩石器。 華南地區新石器早期使用較多的是打製石器,磨製石器種類較少,不大見刀形器,流行有肩的斧、鏟,錛形器所佔比例較大,並有高水平的石器拋光技術。 北方地區流行形體小巧的細石器,還有一定數量的打製與磨光石器,但磨製並不很精細。 石器製作技術的不同,造成了石器種類和形態上的不同,而這些差異歸根到底是需求的不同造成的,顯然與生產方式的不同有關。南方多錛、鑿,大體與發達的木工製作相適應;黃河流域多石刀,則是收刈粟穗的需要;北方多見細石器,又被認為是發達的畜牧經濟的產物。

史前時代勞動工具的主體是石器,也有不少輔助性的工具,包括木器、骨角器、蚌器等。木器由於不易保存,發現不多,河姆渡遺址集中出土過一批,器型有鏟、耜、槌、矛、匕、槳、碗等。骨角器在許多史前文化中,是除石器外使用最多的器具,有作農具的耜、鏟、鋤,也有作獵具的箭鏃。河姆渡遺址出土骨箭鏃千餘件,半坡遺址也出土過300件之多。獸骨還被廣泛用於製作生活用器,如笄、串珠、食勺、衣針和髮梳等。蚌器中最常見的鏟、刀、鐮,是使用普遍的農業生產工具。 此外,還有一類陶土燒製的用具,如紡輪、銼刀等,還有一些殘破陶片加工的長方形陶刀。 史前時代的石器、骨器、蚌器等,並沒有因發明它們的時代的消亡而消亡,它們在文明時代初期仍然在生產中起著主導作用。青銅時代的生產工具以青銅鑄造的並不多,安陽殷墟出土的石、骨、蚌類生產工具就相當多。後來青銅工具不少都仿自石器,清楚地表明了一種傳承關係。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