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服飾

第46章 第五節梳妝

中國古代服飾 戴钦祥 708 2018-03-20
明初婦女發式基本保持宋、元時的式樣。嘉靖以後,花樣日多。這時期的婦女髮髻有梳成扁圓形、頂部簪寶石花朵的“挑心髻”;有將漢代墮馬髻稍作變動,將側垂髻梳成後垂狀的;也有將發向上梳起,以金銀絲綰結,頂上裝點珠翠如紗帽般的高髻。另有一種牡丹頭,是將頭髮梳至頂部,用髮箍或絲帶紮緊,再分成幾股,每股向上卷至頂心,再用髮簪綰住。梳成的發式蓬鬆如牡丹,故名“牡丹頭”。與此梳法相似,只是變換捲髮形式的還有“荷花頭”、“芙蓉頭”等。當時的蘇州鄉村有一首山歌唱道:“南山腳下一缸油,姊妹兩個合梳頭。大個梳做盤龍髻,小個梳做揚藍頭”,足見當時髻式名堂之多。此外,還有一種假髻,戴時罩在髻上,用簪挽住。到明末,發式更加繁多,有“羅漢髻”、“懶梳頭”、“雙飛燕”等等。

婦女當時盛行戴珠箍。珠箍是以彩色絲帶穿以珍珠,懸掛在額部,也是明代婦女發上的特殊裝飾。珠箍原是富貴人家婦女的飾物,後來流行至一般婦女。年輕婦女還有戴頭箍的風尚。式樣用料不一,冬季多用氈、絨等,製成中間窄、兩頭寬的形狀,外表覆以綢緞,加以彩繡,考究的還要綴以珠寶,兩端有扣,用時圍繞額上,扣在後面。因有禦寒作用,又稱“暖額”。富貴人家婦女,冬天用水獺〔ta塔〕、狐、貂等獸皮製成的暖額,圍在額上如兔蹲伏,故又名為“臥兔”。明、清小說中多有這種描寫。頭箍樣式時有變化,開始較寬,以後又窄,到清初時只有一條窄邊,係於額眉之上。另外還有以梳篦插於髮際作為裝點的。由於手工藝的進步,加工更趨精良,一種以金累絲工藝裝飾花紋的梳子深受當時婦女的喜愛。用鮮花繞髻,也是明代婦女的時興裝飾。鮮花亮麗、清香,婦女簪於髮際,起坐、行走,都給人以神清氣爽之感,這確是當時婦女的一個聰明的裝飾手段。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