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漢化佛教法器服飾略說

第28章 第九節拂塵

拂塵,現代北方口語稱為“蠅刷子”。是一種驅除蠅蚋的工具,相當於“馬尾巴的功能”。其造型,一般為:細長的柄部,木製、竹製、藤製的常見,高級的有牙、犀、玉等質料的;和柄部相連接,如半個皮球狀的束毛主軸底圈,常用骨、牙、犀等質料製成。栽在束毛圈上的刷毛,一般用長而軟中硬的鬃毛製成。俗稱也叫“拂子”。 佛教相當重視拂塵。據說,釋迦牟尼佛歷寶階下凡時,大梵天王就手執白拂塵侍從。所以,佛教最重視白色的鬃拂塵。 此外,律部中更載有,為了防蚊蠅等,釋迦牟尼佛教導僧人置備各種拂塵的記錄。 講經的僧人,最好手執器物,以助揮灑。魏晉名士清談,常執持麈尾,以為談柄。參加清談的僧人也執持,所談的是佛經義理。名士清談家有時也手執如意,僧人也藉來用,並且執持得比麈尾更加執著,大有化為自己的專用器物之意。可是道教更重視如意,佛教也就不怎麼和道教爭奪它啦。

拂塵,在世俗人家,本為侍者、侍女執持之物。北宋以還,禪宗執以說法。住持上堂說法,必用拂塵,稱為“秉拂”;代理住持上堂的,還特稱為“秉拂人”。特許五種職位的僧人才能秉拂,通稱“秉拂五頭首”,他們是:前堂首座、後堂首座、東藏主、西藏主、書記。此種規定沿襲至今。現在禪林和講院住持上堂,還是手執拂塵。

持拂塵著法服的僧人(元·大德《圜悟禪師語錄》插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