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漢化佛教法器服飾略說

第14章 第二節三具足

所謂“三具足”,就是香爐一具,燭台一對,花瓶一對。按種類為三,故稱“三具足”;按個數為五,則稱為“五具足”。這一整套擺在供桌之上。民間稱為“五供”。 應該說明,這樣一套上供的供器是通用型的,或者說是“全民所有製”的。不但佛教上供用,道教也用,一般老百姓祭祀也用。有些明清的大型民間墳墓前安設石質的供桌,供桌上擺的是石質的五供。僧侶涅槃後一般火化,高僧的骨灰入塔,塔前不安設供桌與三具足。 進而言之,從佛教角度看,香爐在供奉時最為重要。今所見敦煌壁畫中,供養人、供養菩薩等差不多都是手執手柄式香爐的。說法圖中,則佛前常安置一個鼎式或罐式香爐,有時還帶爐蓋。 典型的執手柄香爐的壁畫,如:敦煌莫高窟397窟南壁下部,隋代壁畫,二供養菩薩;303窟隋代壁畫,供養僧人;225窟盛唐壁畫,女供養人雙手持爐柄;98窟五代壁畫,于闐王與王妃;409窟壁畫,西夏王所執手柄香爐中尚可見香煙裊裊上升;332窟元代壁畫,供養人依然執此種手柄香爐。


持手柄香爐的僧人
今所見唐代壁畫中已經有佛前供奉的一爐和另一對器皿出現。如莫高窟445窟盛唐壁畫,彌勒前供奉有一爐和一對罐形器皿;158窟中唐壁畫《天請問經變》,佛前供奉的是一爐和兩“火珠”(香燭的濫觴?);61窟五代壁畫,400窟西夏《藥師變》壁畫,均有一爐和另一對供器。 版畫中所見,則著名的鹹通九年刻本《金剛經》卷首圖,佛前為一帶蓋香爐,居其左右者為一對罐形高足高蓋形器皿。元至元年間刻本無聞和尚注《金剛經》的捲首圖中,出現了與今相同明確無誤的一爐、二燭台、兩花瓶組合。 連供品一起陳列的,如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弘治刻本插圖中,“修齋事”一幅,列供桌三個:前一桌陳香爐一,燭台二,茶杯四;中間一桌陳高足豆式供盤五,茶杯六;後面一桌陳大供盤五,花盆四。按現代觀點看,似乎不倫不類,胡亂安置。恐怕那時的擺設就是那樣兒的吧。必須提請注意的是,明萬曆刻本《南琵琶記》插圖,世俗禮儀中也出現了一爐二花瓶兩長擎燭台並列的畫面。可見,五供是帶有全民性質的器皿,非僧家所能獨有之物也。

至於供品,則現代寺院中常供的,不外水果、素點心(包括饅頭等),可能再加上一些素菜。花瓶中的花,有時也用假花如絹花等替代。不過,密宗不許用假花,用生花也有種種講究,有許多花不行;即使能上供的花,也得依各“部”與修法種類之不同,而有差別。據說,所供養的鮮花,如果長時間不枯萎,就顯示祈求者的罪孽已經消除。特別是在齋會之後,散花時散敷的花朵有的要是還顯得鮮嫩,那就顯示出所請的佛菩薩來會時是坐在那裡的了。 燭台,現代也有用電燈燭台的,倒可預防火燭。 此外,佛前常明燈,又名無盡燈、長命燈,係為施主得福而設。一般認為源自《賢愚經》中的“貧女難陀品”,說的是,貧女難陀因無力供養佛及僧人而悲傷,老在責備自己。一天,她乞討得到一個錢,就買了足夠點一盞燈的油,到祇園精舍供養佛。第二天,諸燈均滅而貧女之燈獨明。目連僧認為白天用不著點燈,要掐滅此燈,可就是掐不滅。釋迦牟尼佛說,這是發大菩提心的人點的燈,羅漢是滅不掉的,就是用四大海的水來澆,也澆不滅的了。從此傳下常明燈。後來連中國民間祭祀的祠堂等處也點此種燈,那可是跟佛教學來的呀。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