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漢化佛教法器服飾略說

第12章 第四節現圖曼荼羅

佛教寺院的壁畫或捲軸畫等類畫面中,常出現由方形和圓形圖案界成的畫。畫的是曼荼羅,這類畫特稱現圖曼荼羅。 南亞次大陸的密宗在修持自創的一套“秘密法”時,為防止魔鬼聚合侵襲,在地上畫出一個圓形或方形的區域,甚至建立一個土壇,在上面擺上法器,畫上佛像、菩薩像等。這個區域之內,就成為佛和菩薩等諸位聚集之地,稱為曼荼羅,意譯“壇”、“壇場”、“輪圓具足”、“聚集”等。一般在修行完畢以後撤消,壇上畫的像等毀廢。 漢化佛教和藏傳佛教則採用壁畫、捲軸畫等方式繪出曼荼羅,長期保存,修行時對之用功。傳至日、朝諸國,亦復如是,而且有青出於藍之勢。這是因為漢化佛教的密宗在宋代以後衰微,不如日、朝等國,特別是日本,一直流傳光大。中國人現在研究的主要是藏密(藏傳佛教的密宗)而非漢密了。不過,曼荼羅圖像還是能在寺院中經常見到的。藏傳寺院內更多。這種以圖像表現而非在土壇上顯示的曼荼羅,特稱現圖曼荼羅。

現圖曼荼羅,按其圖示內涵,主要可分兩種:一種是“金剛界曼荼羅”,另一種是“胎藏界曼荼羅”。金剛界,是梵語Vajra-dhatu的意譯,音譯“嚩日囉馱靚”,略稱“金界”。密宗認為,宇宙中一切萬物均為大日如來顯現出來的。大日如來,就是大毘盧遮那佛的意譯,是密宗將宇宙實相佛格化的表現。密宗認為他是根本佛,是一切諸佛菩薩所出之本原和所歸之果體。表現他智德方面的稱為金剛界,意為猶如金剛石之堅固,不為外物所壞;表現他理性(本來存在的永恆悟性)方面的稱為胎藏界,意為大日如來的理性存在於一切萬物之內,猶如胎兒之在母體、蓮花種子之蘊於花胎。兩界合稱金胎兩部。又名真言兩部,蓋以密宗行法時口誦真言、手結密印(密宗手印)觀想諸尊之故。附帶說幾句:密宗比其他各宗,手印多出數十倍。欲知其詳,國內有李鼎霞所編《佛教造像手印》一書,搜羅極詳。此書1991年10月在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金剛界曼荼羅的圖像由九大部分組成,每部分稱為一會,合為“九會”。大日如來、阿閦〔chu處〕如來、寶生如來、阿彌陀如來、不空成就如來五佛是其主尊。全圖共1461尊“尊像”。胎藏界曼荼羅則分成“十三大院”。大日如來、開敷華王佛、無量壽佛、天鼓雷音佛、寶幢佛五佛是其主尊。全圖共414尊“尊像”。這兩種圖十分複雜,一般隨喜者不必深究,知道以下幾點便可: 一點是,金剛界曼荼羅以西為上,東為下;胎藏界則以東為上,西為下。注意別看倒了。 另一點是,因尊像太多,難以一一畫出,或為了省錢省事節約畫幅,所以圖中尊像的畫法有三:畫出相貌的,稱為尊形曼荼羅,用於主要尊像。簡單一些,只在應畫像的本位上畫出該尊持用的法器,如金剛杵、刀劍、塔、輪寶、蓮花等物,或該尊手印,稱為三昧耶曼荼羅。三昧耶為音譯,有“平等、本誓、除障”等涵義。再簡單一些,則只在本位上寫上該尊的“種子”(下面詳述)便可。

再一點是,畫的時候,當然最好把九會或十三大院的一整幅曼荼羅全部畫出,那叫“都會(都門)曼荼羅”。若是辦不到,只畫其中一部分,如一會,則稱為“部會曼荼羅”。再辦不了,只畫一尊,配上點別的,稱為“別尊曼荼羅”。除金胎兩部外,還有以別的佛為主尊的,總稱雜曼荼羅,又稱為諸尊曼荼羅。總括而言,曼荼羅,有極複雜的,也有較簡單的,不可一概而論。 把曼荼羅作為禮拜供養之對象時,稱為曼茶羅供,簡稱曼供。一般寺院每有殿堂建築落成時行曼供,作為落成慶典之一部分。 此外,還有將金胎兩界諸尊鑄造成金屬小像的,密宗在立壇於地表之上時,將之連同各種法器、供器、供品列於壇上。那是行秘密法時所用,嚴禁外人參觀,作者無緣得見。不過,每見流散在外的金屬小像,總覺得或有一些與此有關。

種子(種字)與曼荼羅關係密切,但不是一碼事。 “種子”本是佛教中用的一種比喻,謂因果均有本源。密宗把梵文字母和所供諸尊與法門分別搭配,這種字稱為“種子字”,簡稱“種字”。 漢文佛經中的大部分,係由南亞次大陸和中亞等地區的各種文字翻譯而來。梵文本被認為是最正規的權威性底本。梵文是記錄梵語的拼音文字,在歷史發展中曾使用過一些不同的字母。自南北朝時期梵文傳入我國起,直到唐代,中國出現了一些研究梵文的書籍。它們把當時傳來的代表性字母書體稱為“悉曇”,是梵語對音Siddham的音譯,意譯是“成就”、“成就吉祥”等。按這些書(而不是按現代的語言學研究),總括起來,“悉曇”共有51個字母。其中常用元音字母12個,輔音字母35個(包括介乎元音輔音之間的兩個,稱為“界畔”),還有罕用的四個(附在元音系統內)。作為拼音字母,按說“悉曇”只有形與音,而不表字義。可是,南亞次大陸土著自幼學習字母時,常用一種把某個字母和某個包涵它的字聯在一起的記誦方法。例如“阿(轉寫a)字本不生(轉寫梵語anutpada之意譯)”,就是一種佛教徒用的記誦字母方法。這樣一來,在佛教梵語中,推而廣之,往往在一定場合下,對某些字母賦予一定的意義了。

佛教(特別是瑜珈行派和法相宗)認為,植物種子能產生果實,便用來作比喻,喻指一切物質與精神現像也有其因果性“種子”,它具有本源性質。密宗更把“種子”和梵文字母聯繫起來,把一種種子用一兩個字母表示,稱為“種子字”,簡稱“種字”。從現代語言學的角度看,它可大體上歸入用一兩個字母來代表一個名詞術語或某種概念的“略語”、“簡稱”一類,猶如現代英語中用USA代表美國的英文全稱,用am表示“上午”;又像化學元素符號,如用Au代表金,Ag代表銀一般。 密宗的修持,強調口誦“陀羅尼”(音譯,意譯為“真言”,即咒語),立外方內圓的“曼荼羅”(音譯,意譯為“壇城”),以供養諸尊神佛。一般在寺院中常見到的曼荼羅多為壁畫或畫幅,上繪各“部”神佛圖像,主尊居中,脅侍諸尊環繞。有時,因為畫面太小難以畫像,或因施主錢少布施不起畫像錢,或因認為安置之處犯不上花細工畫像,就在應畫神佛之處寫上種字代替。此種只寫種字而不畫像的,特稱“種子曼荼羅”。此種曼荼羅常施用於佛殿頂棚“平棊〔qi棋〕”,作為圖案形彩繪,如北京市法海寺大雄寶殿平棊“毘盧遮那佛曼荼羅”即是。

一些佛教的思想意識範疇(稱為“法門”)也建立種字。例如“四大皆空”這個範疇,共包括“五大”,各有種字。地(轉寫a,音譯阿),水(va,嚩),火(ra,囉),風(ha,訶),空(Kha,佉)。密宗把“心”(實為腦)看成圓明的“月輪”。修持時,常對月輪中由個人意念顯現的事物進行“觀想”,即集中心神於此事物之上。常觀想的是種字顯於“心月輪”上的各種“字輪”。 “五大”的字輪是常被觀想的。初學者常是先寫下來貼在對面處作為觀想對象。據其文字所寫方向,有三式:居中種字豎寫,不動;其餘四個種字,分四方,“自利”者內向寫,“利他”者外向寫,“自他二利”者一致豎寫。它是“字輪觀”中最常修持的。 除一般性的種字以外,更有書寫“陀羅尼”的。最常見的是觀世音菩薩六字陀羅尼。這六字,漢字音譯為“唵嘛呢叭(口爾)吽”,意思是“歸依蓮華上的摩尼珠(佛教認為的一種寶珠)”。它本是阿彌陀佛讚歎蓮華手菩薩(傳為觀世音菩薩化身之一)的話。據說,誦讀、書寫這六個梵文字,能不入六道輪迴之門。這六字真言也常作輪狀書寫於平棊。信仰藏傳佛教的多書寫於經筒、門旗之處。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