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園林

第8章 第三節疊山——中國古代園林的獨特創造

中國古代園林 耿刘同 4011 2018-03-20
最典型、最獨特的中國古代園林的造景手法,要數假山。 和水景園中的水一樣,假山是對山林環境追求的體現。是祖國山河在庭院中、園林中的模寫,是對自然山川深入觀察並加以傳神刻畫、仿造的藝術品。它的出現,使中國園林從概念到形像都區別於任何外國園林體系。歷史證明,它對國外的園林產生過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仍在擴展之中。 假山,可以分為土山、石山、土石結合山三種基本類型,以土山的出現最早。 在古代造園手法中,就有挖湖堆山的巧妙運用,這種始於秦漢的工程技術,是在平地造園過程中出現的,和園林的起源一樣,帝王園林最早採用。平地起土,堆積成山丘,也形成了池沼,一舉兩得。頤和園後溪河,將改造開挖時的泥土,堆積在北岸,形成山丘,屏擋園外街市的喧囂。經過現在計算,這一帶山土的體量與河床的容積,幾乎相等,證明是挖湖堆山。土山經風雨沖刷,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山腳用石塊壘砌防護,這便是土石假山的雛形。

積土成一定高度的山,須佔很大的地盤,在面積有限的園林中難以做到,於是在土石山的基礎上,又出現了疊石假山。這種以石疊砌的假山,可以得到高聳的效果,也可酷肖峰石嶙峋的自然界山景。現存古代以各種石材建造的假山,千姿百態,搜盡了自然造化的奇峰怪壑,加以縮小再現。經過2000多年的發展,古代假山藝術達到了令人驚嘆的水平。以假山著稱的名園很多,北京北海內的靜心齋,蘇州的環秀山莊,揚州的個園,上海的豫園和蘇州的獅子林,都是以假山而著稱於世的名園。其中,揚州個園的四季假山,獨樹一幟,把假山藝術推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極致。這些名園中的假山都以疊石假山為主。 石山又分成兩大類,一類叫湖石山,一類叫黃石山。湖石是指太湖石,這是一種灰白透青的石頭,石形千奇百怪,上面有許多透空與不透空的孔竅。被稱為湖石的,也不完全出在太湖,北方就有北太湖石和土太湖石,顏色也不一定是青白色。但是被喚做湖石的一般外形多為曲線組成,總的感覺是圓的。另一類黃石山的石材,外形多為直線構成,顏色呈黃石或棕紅色,總體感覺呈方形。獅子林是湖石山一類,由於湖石的形狀,經過拼砌很像一群獅子,便有了這一名稱,並成為假山中的一個流派。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和頤和園內,都有獅子林的摹本。獅子林像獅群,只是神似而已,並不是用湖石塑造獅子,更沒有眼鼻口耳的具體刻畫。清代有一個董道士曾在揚州堆疊過一座名為九獅圖的假山,在一般情況下看,並顯不出特別的好處來,但大雪以後,卻真的能數出九頭活靈活現的雪獅子來。這座假山今天已經不存在了,但從這段傳聞中,我們可以想見其中的奧妙,這種借自然界的變化,所得到的藝術效果,正是假山藝術出神入化的創造技法。同樣的巧思表現在現存的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藏書樓前的假山里。這是一座以湖石為主的假山,山前是一座水池,全山倒影池中,在麗日當空的白晝,池中總可以看到一鉤新月的倒影,幻現在假山的倒影之中,這個人造的不升不落的月亮,原來是堆山時精心設計的。那隻新月的倒影,是預留的石縫中所露出天空的倒影,古人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景色描寫,有此一景,就使文津閣前的假山,生意盎然,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但是,絕大多數假山,都是本著整體看主峰突起,四面呼應,層次分明;走近看脈絡清楚,洞口半隱,蹬道迂迴;走進山洞,有的在平面展開,彎轉曲折,有的洞內有台階可以上下,洞內有各種處理的明窗、洞隙、孔眼引進日光,明暗有致,既感到身在洞中,又不致摸黑前進。有的洞內,還藏有石屋,設有石凳桌椅,可以休息。洞內的山道往往在山頂與山外的登山石級相會合,構成循環往復的通路,達到洞內、洞外、山頂、山腳都可遊賞的目的。而且,甚至在中途故意做成一些不通的岐路,錯走了要折回原地重找出路,給遊人平添了許多迷途知返的趣味。

蘇州的環秀山莊的假山,佔地很小,進入山內很有看頭。這座假山,用小塊的太湖石拼合而成,整體感卻很強,接縫處的灰漿都隱蔽在拼縫的里面,非常自然。鑽山一遊,景緻豐富,單是迂迴的山道就有60餘米,令人驚嘆山石匠師出人意外的想像力和模寫能力。山內兩處石屋,一處採用自然山洞的形式,頂壁都是山石砌疊而成,酷似自然形成的溶洞;另一處稱為石室,頂壁都採用普通的房屋室內處理辦法。區區小山之內,兩處石屋的變化,是煞費心機的。比環秀山莊佔地更小的著名疊石假山,有揚州的片石山房和小盤谷。片石山房出於明末清初繪畫大師石濤和尚之手,現雖只剩原物的一半,但峭岩深壑,一峰突起躍出園牆,頗具畫意。小盤谷的妙處,在於山與水的結合,它具有環秀山莊的假山長處,更巧妙的是,山和水平分秋色,互相輝映,進入山中,幾處路口臨水,以石洞框取對面水閣涼廳的倒影,有著無限的詩情畫意。而在水閣涼廳中憑欄看山,主峰倒映入池,別是一番情意。規模巨大的假山,在私家園林中有上海豫園的大假山,傳為明代疊石名家張南陽的作品,這是一座黃石堆疊的假山,重巒疊嶂,氣勢很大。

在皇家園林中,以假山聞名的,還有北海的靜心齋,這是以北方石材堆疊的,規模很大,在中心湖面的四岸展開,峰勢舒緩,無論從哪一個方向看去,都能得到峰巒疊翠的壯觀景色,可以說,它在北京地區首屈一指。頤和園中的許多大型假山,不但體量龐大,而且藝術價值也很高。由於這些假山,多數都是主景的陪襯,而被埋沒。如前山佛香閣兩側的大黃石山和後山四大部洲象徵鐵圍山的假山,都高達20多米,外形氣勢恢宏,山內岩洞千變萬化,所用石材之大,是任何現存古代假山所不能比擬的。光說搬運這些石頭就不容易,何況將它們堆疊成有形、有趣的假山呢!這兩處的假山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它們與真山相交接,溶為一體,精彩之處,真假難分,以假亂真,以真亂假,有的地方,真會將真山錯認為假山。

這裡,我們還要重點描述最有特色的一處假山,那便是揚州個園內的四季假山。這一處假山反映了我國古代園林再現自然和人化自然的宗旨。一般說,假山模仿真山也應有四時的景色差異。個園山石匠師的匠意,卻在於在同一時間裡、同一季候裡用假山表現出四季。把一個時間的概念借用空間表達出來,這正是我國傳統藝術中常用的一種寫意手法。個園的春、夏、秋、冬假山,不僅妙在它的組合,四座假山堆疊的藝術性,也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其中被視為秋季的黃石山和夏季的湖石山,孤立起來看,都可以說是同類假山中的精品。黃石山還可以進一步說成是同類假山中的極品。 個園的春山是由園門以外兩側山石圍起的竹圃開始的,數十竿竹子裡,間或栽立著幾峰石筍,疏落有致,不叢雜,不渲染,並以山石向園門內的道路延伸,似乎這春的勃勃生機要向園中送去。順園路左拐,一座湖石假山展現眼前,它在一池清漪中浮起。一座彎轉平橋由岸邊伸向水中,再折入水中的岩洞裡,只此一橋,佔盡了湖石池山的風采,出人意外,不必踏上橋板,已勾起了對岩洞中景色的懸念,已領略了夏季水洞中的清涼,加以山頂濃郁的常綠植物的配置,它確是夏季的山。循夏山到達山頂,可進入園中主樓的上層,秋山就展現在樓欄之外。沿樓廊走到盡頭,便可進入秋山峰顛。這是一座黃石假山,石色近土紅色,只此一色,便生秋意。這座山的好處,還在於它與主峰以外的配峰的呼應,在於它山勢脈絡的連貫。如果說,那座夏山是以池中的水找平了山腳,這秋山卻是以地找齊了山腳,彷彿一幅畫的底邊,一刀切似的平整。真山當然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此它好就好在不撇開假字,偏在假處出奇制勝。要說個園中的秋山是疊出來的,不如說它是擺出來的,擺得那樣得體,那樣平穩,那樣舒服,那樣既符合自然界的規律又可人心意。在那山中的一方隙地,只幾塊石頭,就夠人流連一番,回首望去,山頂住秋閣的一角飛簷、山腰只一步即可跨過的玉石天橋,才使遊人記起身在假山之中。出了秋山,折往南邊一座廳堂的前臉,便是冬山的所在。它藏在這全園唯一的半封閉的小天地裡。這冬山只一個藏字便點了題,從顏色上看,它純由白色的宣石疊成,儼然一座雪山。這座雪山背靠園牆,隔牆便是園門外的春山,牆上整齊地排列著圓形的漏洞,可窺視內外景色,也是冬山與春山之間的溝通,有人將它解釋成冬春之間的周而復始,果真如此,在這個有限空間裡所顯示的四季景色,則是無盡的了。

假山藝術,是中國古代園林的重要特徵,也是園林建築的特有形式。從古代現存的實物中,從現代作品中,我們都能感受到它那特有的風采和很少受到外來影響的獨到的藝術個性。 最後,附帶說一下假山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置石。它是以單塊的石頭,陳設在園林的庭院之中,故習慣稱之為置石。這種置石多采用太湖石或者與太湖石的“瘦、透、漏、皺”特徵相似的石頭。什麼叫“瘦、透、漏、皺”呢?原來,太湖石在水中長期形成千奇百怪的形態,有許多孔竅和空洞,這漏字就是指石頭上自然的空洞;透字呢,指空洞和空洞之間有相通連的孔道;瘦是石頭的大外形不臃腫;皺是說石頭表面有豐富的天然紋理。著名的太湖石大都稱為峰,如縐雲峰、端雲峰、冠雲峰等等。它們都是能說出來歷和故事的名石。揚州原有一座九峰園,就因園內有九峰太湖石而得名。乾隆皇帝看中了其中的兩峰,被運到了北京,兩峰中的一峰被置於清漪園內的石丈亭院子裡。把石頭稱為丈人,也是有來歷的,宋代畫家和書法家米芾〔fu扶〕,在官任上看到衙門後院的石頭,極為喜愛,特別穿上官服下拜口呼石丈,這便是石丈的來歷。民間繪畫中,米顛拜石是著名的題材,可見古代對石頭的偏愛。園林中供觀賞的這些奇峰怪石,其開採、運輸,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宋代在開封建艮嶽時,從南方起運太湖石,先要用泥土將石上的孔竅填實,然後再包裝上路,運到目的地,再將石頭浸入河中,剔刷泥土,這中間不知要耗費多少人工。

明代官僚米萬鍾,為在北京的海淀建勺園,收集奇石,他曾在房山看中一塊有極好觀賞外形的色青而潤的大石頭,鑿下以後,運到良鄉就運不起了,無奈棄置路旁。到了清代,乾隆皇帝下令將這塊石頭運到清漪園樂壽堂院內作為點景屏嶂,取名為“青芝岫”。因為有米萬鍾中途停運的事,所以民間又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敗家石。這塊石頭長七米,高五米,厚三米,是置石中最大的一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