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南洋華僑史話

第26章 第二節“防疫鬥士”伍連德

南洋華僑史話 巫乐华 1411 2018-03-20
接下來要說的是被譽為“防疫鬥士”的伍連德(公元1879—1960年),他和林文慶是連襟,兩人都是率眾開發詩巫的黃乃裳的女婿。伍連德最大的貢獻是在防疫學上,是飲譽世界醫學界的防疫科學權威。他生於馬來亞的檳榔嶼,接受英文啟蒙教育。 1896年,考取英國女皇獎學金,去英國劍橋大學的意曼紐學院學習醫科。看得出,伍連德的社會出身、教育文化背景和林文慶有很多相似之處。伍連德是一個很勤奮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秀,曾多次獲得獎狀和獎金。在經過嚴格考試之後,他得到一筆獎學金在聖瑪利亞醫院實習三年。他是獲准在該醫院實習的第一個中國人。伍連德在歐洲度過了七年的留學生活,曾在德國的哈勒大學、法國著名的巴士德學院作過研究。 1903年,他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學成之後,他回到馬來亞,並在吉隆坡醫學院從事熱帶疫病研究,後來在檳榔嶼行醫。他還用一部分時間去為華僑社會服務,參加社會改革,反對華僑吸食鴉片。 1907年,他應聘回祖國服務。他的第一個職務是天津帝國陸軍軍醫學堂的副監督,負責軍醫培訓工作。從這個時候起,伍連德連續在中國醫藥衛生界服務了30個年頭。他不僅獻身於防疫、滅疫戰線,而且還致力於國家醫藥衛生界的行政和研究工作。 1915年,他參與發起成立中華醫學會,擔任過會長,並負責《中華醫學雜誌》的編輯事務,為促進中國現代醫學的發展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他還興辦了幾所醫院,並在其中的一所北京中央醫院工作過四年。他先後擔任過外交部醫官,京漢、京張、京奉、津浦等鐵路的總醫官。 1930年被任命為全國檢疫事務所監督,負責監督剛頒布的全國衛生檢疫條例的實施。

1910年,他領導了一次滅疫鬥爭,這是他一生中的大事。 1910年年底,哈爾濱發現黑死病流行,疫情十分嚴重。伍連德被派往疫區調查疫情,並負責領導一個小組,與瘟疫進行殊死的鬥爭。他後來在回憶這件事時曾這樣說:“那時候無人捨得離開北京文明舒適的生活,更無人肯冒險到瘟疫流行的東北去,所以我們便去了。”他到達滅疫鬥爭的第一線後,採取了十分有力的措施。首先是嚴格控制交通,建立隔離疫區和病人收容所,並嚴格消毒以防疫病蔓延。為了有效地做到這點,他調動了軍警,嚴加管理。其次是集中火化屍體。伍連德初到疫區時,疫情正在發展中,死人很多,最多時每日死亡人數達180餘人。當時,火葬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的,因此到處是一排排等待土葬的棺材。而帶疫屍的棺材下葬等於是擴大疫源。為推行火葬,他只好請皇帝下旨。幾天后“聖諭”到達,准其所請。伍連德立即組織人力,將兩千多具屍體集中在一起焚化。鄰近的俄國疫區也仿效中國的辦法,甚至把已入土的棺材也刨出火化。伍連德的措施產生了很大的效果,次年三月,疫情就被控制住了。後來,在1917—1921年間,山西、東北又先後相繼發生兩次疫病,伍連德都親赴疫區參加滅疫鬥爭。

由於在撲滅和研究疫病方面的卓越貢獻,香港大學等著名學府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並選他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多次出席各種國際醫學大會。他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所得,寫出一批學術水平極高的研究報告、學術論文以及《肺疫論》、《霍亂》、《中國醫學史》(與他人合著)等專著,蜚聲於世界醫學科學界。 1937年,伍連德結束了自己在祖國長達30年的醫藥衛生活動返回馬來亞,在那裡掛牌行醫。晚年,他寫了一部內容十分豐富的英文自傳《防疫鬥士》,敘述自己一生的經歷,而且還記述了與他同時代的許多人和事。 1960年,他死於檳榔嶼,享年81歲。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