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成語由來

第16章 Q

成語由來 王彤伟 5899 2018-03-20
商人把稀有的東西囤積起來,等待高價賣出去。也用以比喻依仗某種獨特的技藝、成就等以博取名利地位。 《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戰國末期,各諸侯國為了相互依賴與牽制,就相互派遣子弟到對方作人質。子楚在秦王的兒子們中地位比較低下,被派到趙國作人質。子楚在趙國生活窮困,車馬財用都不寬裕,所以很不如意。呂不韋到邯鄲做買賣,見到子楚後很可憐他,說:“子楚是稀有的貨物,可以先囤積起來。”呂不韋打算先幫助子楚爭取到政治地位,然後自己再從中撈取好處。 呂不韋和子楚知道,當時華陽夫人是秦國國君孝文王最寵愛的嬪妃,但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如果能博得夫人的喜愛,就能被立為太子。於是呂不韋花費重金買通了夫人的弟弟和姐姐幫子楚說好話,終使華陽夫人認子楚為自己的兒子。秦孝文王死後,子楚如願即位,他就是歷史上的秦莊襄王,也就是秦始皇嬴政的父王。呂不韋因為勞苦功高,被莊襄王封為相國。

杞:周代的一個小諸侯國。比喻不必要的憂慮。 《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杞國(姒姓古國,初在雍丘,今河南杞縣,後在淳于,今山東安丘東北,戰國初為楚所滅)有個人擔心天會塌下來,地會陷下去,自己的身體無處可藏,因而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有一個關心他的人於是前去開導他,說:“天是氣的聚集,沒有哪裡沒有氣。就像彎腰伸手、呼氣吸氣,整天都在天之中作息,為何需要擔憂天崩地墜呢?”憂天的那人又說:“即使天果真是氣聚集起來的,那日月星辰難道不會掉下來嗎?”開導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聚集起來的氣,是這些氣中有光芒罷了,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麼。”憂天的人又說:“那大地陷裂了怎麼辦?”開導的人說:“地是土積聚而成的,土它充滿了四方空間,沒有哪裡沒有土。就像你踱行踩踏,整天都在地上生活,為什麼還要擔心它陷裂呢?”憂天的人疑慮頓消,非常高興,開導他的人看他這樣,也非常高興。

慮:思考,考慮。得:收穫。指愚笨之人的細緻考慮也會有可取之處。後常用為發表意見時的自謙之詞。 《晏子春秋·雜下十八》:“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晏子,即晏嬰,是繼管仲之後齊國的名相,歷仕靈公、莊公、景公三世,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一天,他正在吃飯,齊景公派遣的使者來了。於是晏子就請他一起吃,分食了自己的飯菜,結果使者沒有吃飽,晏子也沒有吃飽。使者返回後把這事告訴了景公。景公說:“啊!晏子家窮得這樣,我竟然不知道,這是我的過錯啊。”於是派人送給晏子千金以及市場的稅收,希望他用這些錢來奉養自己的賓客。晏子推辭不受。景公又派人送去,他又推辭,這樣往返三次,最終拜謝說:“我家並不窮困,國君您的賞賜,恩澤已經覆及了我父母及妻子的家族,也延及到了朋友。假如用這些錢財賑濟百姓,您的恩賜就更厚重了。我家並不貧窮,我聽說,假如從國君那里大量索取,然後把所得的東西用於百姓,就屬於臣下代替君主治理百姓,忠臣是不這樣做的。從國君那里大量索取,但是不用於人民,就如同用筐子、箱子裝起來一樣,是有德行的人所不做的。前進時從君主那里索取,後退時得罪賢人,自己死後財物卻歸了別人,這就是所謂的只懂得收藏。粗衣疏食,只要自己內心滿足就可以了。”景公說:“過去我們的先主齊桓公把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管仲沒有推辭就接受了,您為何要推辭呢?”晏子說:“我聽說,聖明的人考慮多了,難免會有失誤;愚魯的人考慮多了,一定會有可取之處。我想這大概是管仲的失誤,我的所得吧?因此推辭而不敢接受您的賞賜。”

千慮一失 評價一部作品,要把幾十萬字的小說讀了又讀,爛熟於心,然後才可能千慮一得,有所體悟,有所發現。 黔:地名,貴州一帶。技:本領。窮:窮盡,沒有了。比喻連僅有的一點本領也用完了。 唐·柳宗元《黔之驢》:“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憗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盪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han,虎吼),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黔地過去沒有毛驢,有個喜歡多事的人就用船運來了一頭,運到後卻沒有什麼用,就把它放在山下。老虎看到它,覺得是個龐然大物,還以為它是神。於是悄悄地藏在樹林中偷看它,逐步出來接近它,小心謹慎,不了解它究竟是什麼。

有一天,毛驢一聲長鳴,老虎大吃一驚,逃得遠遠的,以為毛驢要吃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來來往往地觀察它,覺得毛驢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本領。漸漸地習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後後地走動,但老虎始終不敢和毛驢搏鬥。老虎逐漸再靠近驢子,態度更加不莊重,觸碰它,擦擠它,衝擊它,冒犯它。毛驢禁不住大怒,就用蹄子踢老虎。老虎於是非常高興,盤算道:“毛驢的本領只不過如此罷了!”於是老虎大聲吼叫著跳過去,咬斷了毛驢的喉嚨,吃完了它的肉才離開。 黔驢之技 金哥已經黔驢技窮,卻仍不死心。 弩:古代用機械射箭的弓。強弩發射出的箭,到了末程,連薄薄的絹也穿不過。比喻衰微之勢。 《漢書·韓安國傳》:“且臣聞之,衝風之衰,不能起毛羽;強弩之末,力不能入魯縞(gao,細白的生絹)。”

西漢景帝時,韓安國官至御史大夫。有一次,和匈奴接壤的馬邑縣豪紳聶壹向皇帝建議,利用財物誘惑匈奴,然後設伏兵襲擊,從而一舉消滅他們。皇帝讓大臣們商議這件事情,王恢認為此計可行,主張實施它;韓安國不同意,兩人為此展開了爭論。韓安國認為匈奴遠在千里之外,又常常像鳥群一樣遷徙不定,因此難以一舉制服。韓安國又說:“我聽說,猛烈的風吹到最後連羽片毛髮都吹不起來;強勁的弓弩發射的箭,到了最後力量衰減,連最薄的產自魯國的細絹都不能穿透。漢軍如果千里奔襲,就會像烈風之末、強弩之末一樣,取不到任何效果。”但是漢景帝最終還是採納了王恢的建議,出兵三十多萬誘擊匈奴。匈奴在即將進入伏擊圈時發覺了漢軍的埋伏,馬上退了回去,漢軍無功而返。皇帝非常惱怒,認為王恢建議發動馬邑戰役,但戰役沒能進行;匈奴退卻時,他本可攻擊匈奴的後勤部隊,但又畏縮不前,沒有進攻,應讓廷尉問罪。廷尉判決王恢死刑,王恢找人求情疏通不成,自殺身亡。

侵略戰爭剛開始時小日本如狼似虎,不過還沒有到潼關,就已經成了強弩之末。 巧言:表面好聽而實際虛偽的話。令色:偽善、諂媚的臉色。指用花言巧語和媚態偽情來迷惑、取悅他人。 《尚書·皋陶謨》:“能哲而惠,何憂乎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相傳皋陶為舜的大臣,掌管刑法獄訟,因為執法公平,得到百姓的擁戴。有一次,舜召集皋陶以及大禹、伯夷等人一起討論有關部落聯盟的大事,皋陶陳述了自己的主張,即為《皋陶謨》。它是我國古代最早、最完整的議事記錄。 皋陶說:“忠誠地遵循堯的聖德,君主就會決策英明,群臣就會同心輔佐。”大禹說:“道理是這樣,但是怎樣做到呢?”皋陶說:“嚴格要求自己,堅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寬厚地對待自己的民眾,他們就會擁戴你。同時,還需知人善任,安撫民眾。”大禹說:“你說得不錯,但是這些大概連堯、舜也難以做到。因為知人善任才算明智,才能恰當地任用官員;安撫民眾才算仁慈,民眾才會懷念。假如民智而仁慈的話,哪裡還用擔心作亂的兜呢?哪裡還用流放三苗族的民眾呢?哪裡還用害怕巧舌如簧、面露巴結諂媚之色、心底奸佞之人呢?”

花言巧語 他真是一個巧言令色的小人。 黷:濫用。形容濫用武力,肆意發動戰爭。 《三國志·吳志·陸抗傳》:“然後順天乘運,席捲宇內,而聽諸將徇名,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雕瘁,寇不為衰,而我已大病矣。” 三國末期,吳國國君孫晧(hao)暴虐無道,軍隊頻繁出戰,百姓疲憊困頓。大將軍陸抗上疏說:“我聽說《周易》推崇順應時勢,《左傳》讚美把握時機,所以夏桀罪惡眾多,商湯出兵征討,商紂荒淫暴虐,周武王發動軍隊攻伐。如果沒有那樣的時機,商湯寧可被囚禁,周武王寧可從孟津撤回征伐的大軍。如今不致力於富國強兵,努力耕作積蓄糧食,讓文武人才報效施展他們的才能,用道德訓導官員,用仁義安撫百姓,然後遵循天命承受運數,席捲天下。而是聽任眾將領捨身為名,無休止地發兵征戰,所耗費的資財動輒數以萬計,士卒傷病憔悴,敵寇沒有減損,我方卻已經非常疲憊了。我們現在確實應該暫時停止攻城略地的小謀劃,來蓄養軍民的力量,尋找時機再作進一步的打算,使我們自己沒有什麼悔恨。”

曹操在軍事上有很深的造詣,但他並不是一個窮兵黷武的好戰分子。 絲毫不侵犯別人的利益。多指軍隊紀律嚴明,不侵犯百姓的任何利益。 《後漢書·岑彭傳》:“彭首破荊門,長驅武陽,持軍整齊,秋毫無犯。” 岑彭,東漢光武帝劉秀手下的著名將領。他曾經平定河北,攻克洛陽,統一關中,立下赫赫戰功。 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春開始,岑彭率軍征伐割據蜀地的軍閥公孫述。戰爭中,岑彭審時度勢,或屢出奇兵,或輕騎奔襲,大破蜀軍。曾經有一次,岑彭率軍晝夜兼行一千餘里,一舉攻克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並派精銳騎兵攻打廣都(今四川雙流),一直攻到了離成都幾十里的地方。公孫述被岑彭迅疾的攻勢嚇得大驚失色,用手杖戳著地面說:“他是何方神聖?”後來,公孫述暗地裡派了一名刺客,謊稱投降,乘夜刺殺了岑彭。

岑彭治軍嚴整,軍隊紀律嚴明,不侵犯百姓的任何利益。當岑彭攻下武陽後,邛谷王任貴聽說了岑彭的威信,馬上從幾千里外派使者來投降。當使者到達後,岑彭已死,光武帝就把任貴所進貢的全部財物都賞賜給了岑彭的妻子兒女。蜀地的百姓愛戴想念他,就在武陽給他建立了廟宇,按時祭祀。 解放軍進城以後,風餐露宿,秩序井然,買賣公平,秋毫無犯。 求:追求或尋找。本指不遂所欲。現多用於意外地遂願。 《詩經·周南·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周南·關雎》是的第一篇,是一首青年男子熱戀一位採集莕菜的女子的詩。全詩集中描寫了男青年追求女青年而不得的痛苦。這首詩寫道: 雎鳩小鳥對著唱,歇在大河沙洲上; 端莊美麗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對象。

長長短短的莕菜,順著水流左右採; 純潔美麗好姑娘,醒著想來夢裡愛。 追求姑娘難實現,醒來夢裡都掛念; 相思深情無限長,翻來覆去難入眠。 長長短短莕菜鮮,采了左邊採右邊; 端莊美麗好姑娘,彈琴奏瑟親無間。 長長短短莕菜鮮,采了左邊採右邊; 端莊美麗好姑娘,敲鐘打鼓讓她樂。 夢寐以求 上級派我出國進修,這正是我求之不得的。 意謂曲調高雅,能跟著唱的人就少。比喻知音難得。後亦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戰國時期,楚國國君楚襄王聽到別人誹謗宋玉的讒言。有一次,他問宋玉:“你的所作所為大概有不妥之處吧,不然大家怎麼都這麼不稱讚你呢?”宋玉回答說:“啊!大概有這種情況。不過希望大王先原諒我的過錯,讓我把話說完。” 宋玉接著說道:“有個人在楚國的都城郢城裡唱歌,一開始唱的是《下里巴人》,城裡接著他應和的有數千人,接著他又唱《陽陵采薇》,城裡接著他應和的有數百人,隨後他又唱《陽春白雪》,城裡接著他應和的只有幾十個人,最後,這人又唱起又高又細的商羽之調,中間還夾雜著徵音的變調,這時城裡能夠接著應和的,僅僅只有幾個人而已。因此,曲子的聲調越高,能跟著應和的人就越少。因此鳥類裡有鳳凰而魚類裡有大鯨,鳳凰能高飛至九千里,穿越層層白雲,背負廣袤的青天,在遼闊深遠的天空自由翱翔。田間地頭的小(yan)雀,怎麼能決斷天地的高遠呢?鯨早晨從崑崙山出發,中午在東海邊的碣石晾曬魚鰭,晚上在河南的孟諸之澤中歇息。池塘里的小魚,又怎能丈量江海之大呢?其實,並非只是鳥裡有鳳凰、魚裡有大鯨,讀書人中也一樣。道德高尚的人有卓越的思想和不平凡的行為,超然於世卻不同流合污。世俗中的淺陋之人,又哪裡明白我的所作所為呢?” 陽春白雪 下里巴人 曲高和寡就容易脫離群眾。 權宜:暫時適宜。指為應付某種情況而採取的臨時措施。 《後漢書·王允傳》:“卓既殲滅,自謂無復患難,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東漢後期,在外戚和宦官的輪番專權之下,漢朝已經奄奄一息。為了對付宦官,董卓被徵召入京,他在誅滅宦官的同時趁機把持了朝廷政權。其後,董卓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朝野的反對。王允時任司徒,暗中結納呂布,製造呂布和董卓的矛盾。漢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最終趁皇帝大會群臣的機會利用呂布殺掉了董卓。 王允本來性格剛直,以前擔心豺狼一樣的董卓,所以有所收斂。董卓死後,王允以為再也沒有什麼禍患和危難了,就鬆懈下來,重新恢復了以前的性格。每次聚會時,缺少溫和之色,秉持正義、一絲不苟,不針對具體情況而臨時採取變通措施,因此大臣、手下都不大擁戴他,和他的關係漸漸疏遠。這時,董卓原來的手下李傕、郭汜趁機反攻,帶兵殺回長安,王允被滅族。 百年大計 “一國兩制”不是一種權宜之計和過渡性措施,而是由國家憲法和法律作保證的一項長期的國策。 錯:交叉。本指地界交叉,如同狗牙一樣參差不齊。後也用來比喻物體形狀如同犬牙參差不齊;或比喻多種因素相互錯雜,形成複雜的對峙局面。 《史記·孝文本紀》:“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謂磐石之宗也。” 漢高祖及呂后逝世後,呂氏家族的人企圖發動叛亂,奪取劉氏的天下,大臣們共同誅殺了他們,然後商議召請劉恆,擁立他為皇帝。劉恆也是高祖的兒子,排行居中,分封在代地,當時為代王。他就這件事情詢問身邊的侍從大臣,大臣張武說:“現在朝廷的大臣都是高祖在世時的大將,他們熟悉軍事,多有謀詐,恐怕意圖絕不止於僅做大臣,以前是因為畏懼高祖和呂后的權威。現在兩人剛死,他們就誅殺了呂后家族。剛剛血染京都,又在名義上說要迎請您,實際用意恐不可信。希望您假裝生病,靜觀其變。”另一個大臣宋昌卻不同意這種看法,他說:“剛才各位大臣的意見都不對,那些大臣無意也無力奪得天下,天下仍是劉氏的。第一,秦末群雄並起,劉氏能夠在其中脫穎而出,奪得天下,已經在思想上征服了各路豪傑,使他們消除了自己做皇帝的打算。第二,高祖分封劉姓子弟為各地諸侯,使各封地邊界交叉、相互制約,這是所謂穩如磐石一般的宗族,天下之人從此都已信服劉氏的強大。第三,漢朝興起後,廢除了秦朝的苛政,簡化了法令,推行恩惠和德政,使天下得到平安,人心難以動搖。即使太尉等大臣誅殺呂氏,也憑藉的是為劉氏效忠的口號。如今代王賢德聖明,美名傳遍天下,所以朝廷大臣才會迎請他為帝。”劉恆於是派人前去會見朝廷大臣,得知了他們的真實心意後,接受迎請成為皇帝,即為歷史上的漢文帝。 縱橫交錯 兩省相鄰,這一帶交界線犬牙交錯。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