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唐詩小百科

第93章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杜甫

這首詩很長,但是杜甫最重要的詩歌之一,所以應該對它有些了解。 先說一說詩歌的背景。 杜甫三十五歲到京城長安,困頓十年,才謀得了個從九品的小官——右衛率府冑曹參軍,俸祿太低,長安米貴,不得不把妻子兒女寄養在物價稍微便宜一些的奉先縣(今陝西蒲城)。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也就是“安史之亂”爆發的前夕,他得到一個機會去奉先縣省親,旅途所見,已是表面繁榮掩蓋下的民不聊生。於是,他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感想寫成此詩。 這一年,杜甫已經四十五歲了,而且身體很差。兩次科舉不中,困守十年不售,也有一些自怨自艾了。當年“自比稷與契”,“窮年憂黎元”,現在想起來,真是有點可笑。不是沒有泛舟江湖的“江海志”,但是,自己忠君愛國,憂民傷時的思想,是與生俱來的天性,就像“葵藿傾太陽”一樣,“物性固難奪”。這對我們了解杜甫是非常重要的。

杜甫冒著嚴寒,從驪山下經過,唐明皇和楊貴妃正在山上避寒,歡飲歌舞。貴戚之家,“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而“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杜甫感嘆了,他把這一不合理的社會現象,濃縮為震爍千古的十個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歷盡千辛萬苦,杜甫終於到家了。但是,他遇到的是人生最慘痛的事:“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個人的悲痛,觸動了杜甫同情人民的偉大胸懷。自己畢竟還是一個小小的官吏,“生當免租稅,名不隸征伐”,尚且如此,那些“失業徒”“遠戍卒”就更不用說了。詩的結尾兩句,是說自己的憂愁像終南山一樣高,像茫茫的大海一樣不可收拾。 杜甫的偉大也正在於此,這種思想與後來在蜀中所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現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