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唐詩小百科

第67章 在獄詠蟬/駱賓王

蟬是害蟲,今天的人都知道,它用嘴上細細的管子吸食樹的汁液。但是古人不知道,好像從來沒有看見牠吃過東西,於是認為它只是餐風飲露,而且盡日高歌,與世無爭。這不是一副理想中的高潔之士的形象嗎?於是單調枯燥的蟬聲也似乎變得動聽了,有了“蟬吟”“蟬鳴”“蟬唱”等美麗的稱謂。古人的作品中,詠蟬的詩詞也就多起來。比如虞世南的:“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而且把自己的清廉高潔寄寓於蟬,比如李商隱詩:“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而所有的詠蟬詩,最好的還是駱賓王這首《在獄詠蟬》。 首先,詠蟬的地點就很特別,是在監獄中。駱賓王生活在武后時期,史書說他“數上書言事”,他大概還是書生意氣,並不完全懂得政治。武則天要靠嚴刑峻法來立威,你卻在那裡唱反調,而且言辭激烈,當然會觸怒武后,被抓進監獄了。駱賓王此時的心情,一是怨,“本為聖朝除弊事”(韓愈《左遷藍關示侄孫湘》),結果卻成了罪人;二是懼,他在詩的《序》中就說“見螳螂之抱影,怯危機之未安”;三是盼,盼有人把他的清白、他的高潔、他對朝廷的一片忠心表白於天下。於是,聽到秋吟的蟬聲,有感而發了。

“西陸”是秋天,古代天文學認為太陽循黃道運行,行到“西陸”,就是秋天了。 “南冠”是囚犯的代稱,典出於《左傳》成公九年。 “玄鬢”指蟬。蟬的翅膀幾乎是透明的,魏文帝時有宮人制蟬鬢妝。 “白頭”是作者自謂。駱賓王當時尚不到四十歲,頭髮不應該白了,不過是藉指憂思之深。 詩人在這裡用了“不堪”。可見蟬吟蟬唱帶給他的不是賞心悅耳,而是心煩意亂。他不堪的是什麼呢?詩歌在這裡漸入主題了。 蟬有翅膀,可以自由飛翔;聲藉秋風,可以遠遠傳聞。但是,當露水打濕了翅膀,蟬也就飛不起來了;當風太大了,鳴聲也會很快被吹散。這兩句明顯是以蟬自況了。我現在被系在囹圄,處境艱難;我申冤表白的呼喊,有誰能夠聽見? 詩的最後一聯,道出了詩人的尷尬,也道出了詩人的期望。 “誰為”就是“為誰”“向誰”的意思。沒有人相信我的高潔,我去向誰表白我的心呢?我們不妨把它理想解為“誰來”,詩人是在大聲地呼喚:“誰來為我仗義執言,向朝廷表白我的高潔情操和忠誠之心呢?”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