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唐詩小百科

第66章 野望/王績

這首詩是初唐詩人王績歸隱故里時所作,不僅是他的詩歌中最好的一首,也是初唐詩壇最為成功的五律之一。 很多人講詩,都打著孟子“知人論世”的幌子,實際上是以己意解詩,講出了許多連作者本人可能都不知道的興寄情懷。 比如這首《野望》,本是作者在秋天的傍晚閒遊中,對落日餘暉下的山中美景的描繪,卻被有的人賦予了太多的徬徨苦悶情緒。古人模山描水,或為自然美景所感動,或借寫景抒寫情懷,但一首詩總有一個側重,並不是二者都必須兼顧的。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不過寫眼前所見之景,目遇之成色,耳聞之成聲,如是而已。如果你非要說以“千秋雪”喻高潔,以“萬里船”喻志向,杜公有知,可能也會啞然失笑了。

杜甫也有一首《野望》:
這首詩雖題名《野望》,但於望中所見,除首聯以外,幾乎沒有提及,這是感時傷懷、託物言志的類型。王績的《野望》,與杜甫詩顯然並不相同,他所寫的,就是望中所見的秋日薄暮景色。 首聯中,東皋是地名,大概是王績家鄉的一座小山,王績因此自號“東皋子”。 “徙倚”是徘徊,這裡並沒有徬徨的意思,不過就是走來走去而已。 “欲何依”,很多人都講為找不到依靠,甚至說是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其實都錯了。這首詩如果一開頭就如此沉悶,下面根本就無法寫了。 “欲何依”的意思,是想找一個可以靠一靠,歇一歇的地方,好像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所說的“撫孤鬆而盤桓”。

二、三兩聯,是望中之景,也是全詩最精彩的部分。 “樹樹皆秋色”,是什麼樣的“秋色”?是飄落的黃葉,還是如火的紅楓;是挺拔的禿枝,還是蒼翠的松柏。 “山山唯餘暉”,夕陽的餘暉,為一座座山頭抹上明亮的橙紅。如此壯美的秋景,“不似春光,勝似春光”(毛澤東《采桑子·重陽》),哪裡有一點點“悲哉秋之為氣也”(宋玉《九辯》)的悲涼?披著一身夕陽,牧童趕著牛羊下山了,獵手帶著獵物回來了,靜止的秋景圖畫因為人物的動作也生動起來了。詩人用極簡練的筆墨,為我們勾畫出一幅田園牧歌式的秋山薄暮圖。 “相顧無相識”也是寫實,勾引起詩人淡淡的落寞之感。 “采薇”,用的是《詩經·召南·草蟲》“陟彼南山,言採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之意,倒不必一定要牽上伯夷、叔齊不食週粟的事,因為無論於隋於唐,都挨不上。

這首詩已經基本脫離六朝詩歌的藩籬,無論意境、格律、用語都是比較典型的唐詩了,尤其是格律成熟,平仄粘對,二、三聯的對仗都很工穩,在初唐詩壇中是不多見的。而“徙倚欲何依”一句,多少可以看出一點受六朝詩歌影響的痕跡。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