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唐詩小百科

第8章 田園山水詩派

達和窮,仕和隱,一直是困擾古代知識分子的矛盾問題。他們的最高理想是“功成身退”,“功成不受賞,長揖歸田廬”(左思《詠史》),“願一佐明主,功成返舊林”(李白《留別王司馬》)。 但是這種想法並不是很現實的,更多的,是命運多舛,仕途不暢。灰心喪氣之餘,轉而卜居田園,嘯傲山水。晉、宋時期的陶淵明、謝靈運如此,唐代的許多詩人也如此。因此,也就有了許多田園山水詩的產生。 盛唐人的歸隱,與陶淵明已經有很大不同。陶淵明是真隱不仕了,而唐人的隱,多多少少有一點想走以隱求仕的“終南捷徑”,這一點,連李白都未能免俗。 盛唐人的歸田園,也與陶淵明有很大不同。他們往往都是大莊園主,沒有如陶淵明那樣身雜老農間,親身參加勞動的經歷,所以他們的“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孟浩然《過故人莊》)和陶淵明的“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陶淵明《歸園田居》),完全是兩回事。陶淵明的田園詩,是對田園生活的描寫;唐代詩人的田園詩,更多的是對田園風光的讚嘆。陶淵明筆下的田園生活,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唐代詩人筆下的田園生活,更多的是旁觀者的感受。

唐人山水詩也與謝靈運不同。謝靈運雖然性愛山水,但是牢騷太盛,以這樣的心情去寫山水詩,難免不夠沖淡平和。白居易《讀謝靈運詩》說他“壯志鬱不用,須有所洩處。洩為山水詩,逸韵皆奇趣……豈惟玩景物,亦欲抒心素。”,是很準確的。唐代山水詩人雖然也有人生不如意處,但要平和得多。尤其是多以禪理禪趣入詩,更有一種空靈縹緲的韻味。 謝靈運的山水詩,描寫遊覽所見,有移步換景之妙,但有畫境而少意境,如同工筆山水。唐人山水詩,或從大處著眼,或擷取一山一水、孤月煙渚、幽壑長松、飛瀑寒泉,如同寫意山水,又於山水描寫中融入客愁鄉思、懷人寄友,意境要深遠得多。 唐代著名的山水詩人,如王維、孟浩然等,都是審美高手、語言大師,其山水詩用語之流暢優美,更是謝詩所不能比擬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