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宋詞小百科

第30章 王沂孫

南宋末年,已經是一派衰敗景象。金朝也已經沒落,沒有能力南侵了,但是,在北方草原,卻崛起了另一個少數民族——蒙古族,這個本來也受女真人(金)欺負的民族,現在已經壯大起來。很快,在成吉思汗的領導下,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元。 1234年,蒙古人滅了金,緊接著,就開始了對南宋的進攻。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7),宋亡。 宋、元之交的文人士子,絕大多數在宋亡之前,已經對黑暗腐敗的社會失去了信心,嘯傲山水田園,結社吟詩填詞,相與唱和。只有少數人,愛國熱情被激發,投入了抗元的鬥爭之中,如文天祥;或繼承辛棄疾的遺風,如劉克莊、劉辰翁等。入元以後,因為元人統治極其殘暴,又特別不喜歡讀書人,文人學士的日子都不太好過,其作品之中,自然就多了一些亡國之痛和故國之思的內容。

南宋後期其實也有不少很有名的詞人,如吳文英、周密、王沂孫、張炎、蔣捷等,他們常常結為吟社,在一起分題限韻填詞,相互品題,既是一種遊賞,也有助於藝術水平的提高。現存《樂府補題》一書,就是他們五次聚會的詠物詞作的合集。 這些詞人中,以詠物見長的是王沂孫。 王沂孫,字聖與,號碧山、中仙、玉笥山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生卒年不可考,年輩大約與張炎相仿。入元後曾任慶元路學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樂府》。他最長於詠物詞,現存六十四首詞中,詠物詞有三十四首之多,而且不僅數量多,藝術性也較高。他的詠物詞很少對所詠對像作表面具象的直接描寫,而是藉用一些典故,妙用一些象徵和擬人手法。比如他的《眉嫵·新月》:

上片寫月,已用到不少典故,如“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在香徑”,用唐李端《拜新月》“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下片就有感而發了。 “嘆謾磨玉斧,難補金鏡”,用《酉陽雜俎》卷一《天咫門》所載故事,鄭仁本表弟與王秀才遊嵩山,遇一人,說月亮乃是七寶合成,有八萬二千戶在修理它,他就是其中之一。打開包袱,裡面還有斧鑿等工具。王沂孫在這裡是在抒發家國之嘆了。半壁江山,又遭侵略,已經沒有辦法修得完整。 “看雲外山河,還老盡,桂花影”,故國山河,也只有在月中的影子還是完整的了。佛教傳說,月中所有,是大地山河的影子。末世的悲涼情懷,盡現詞中。 王沂孫的詠物詞,藝術性確實較高,後人也推崇備至,尤其是清代常州詞派。但情調過於低沉,缺乏思想深度,境界並不是太高。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