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詩歌戲曲 溫文爾雅

第26章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溫文爾雅 汪龙麟 1452 2018-03-20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論語·學而》(節選) 2007年4月10日至13日,溫家寶總理應邀對韓國、日本進行正式訪問。溫總理此訪是中國總理時隔7年首次對韓日兩個鄰國的訪問,受到兩國政府和人民的熱烈歡迎和盛情接待。 4月12日,溫總理在日本國會發表了題為“為了友誼與合作”的演講。在演講中,溫總理說:“中國古代先賢說:'與國人交,止於信','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日本人也常說,'無信不立'。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更應以誠信為本。《中日聯合聲明》等三個政治文件,從政治上、法律上和事實上總結了兩國關係的過去,規劃了兩國關係的未來,是中日關係的基石。不管遇到什麼情況,只要雙方都嚴格遵循這三個政治文件所確定的各項原則,兩國關係就能順利向前發展。”

上文所引的“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論語·學而》,是孔子弟子子夏的言論。關於子夏,《論語·先進》篇載,孔門有十哲,“文學:子遊、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子夏是孔門四科文學科的佼佼者,他姓卜,名商,字子夏,《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可說他是孔子晚年所收最為得意的弟子之一。中記載了不少子夏與孔子的師生對話,從中可見子夏的秀異出群以及孔子對他的讚美欣賞。本文所選《論語·學而》中子夏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敬重內在品德高尚的賢人,看輕外表漂亮內心庸俗的美色;奉養父母親,能夠竭儘自己的能力;侍奉君王,能夠為國家奮不顧身;與朋友交往,說話誠實守信。這樣的人,即使沒有接受過教育,我也一定會說他接受過最好的教育。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句格言,闡述的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誠信原則。 “信”,屬於儒家“五常”之一。漢代董仲舒在《賢良策》中認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大學》主張:“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誠信,是為人安身立命之本,孔子在《論語·為政》中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朱熹在《朱子語類》中則解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道:“人而無真實誠心,則所言皆妄。”就是說一個人一旦言而無信,那麼他的一切言行都將失去別人的信任。而如果人與人之間交往全都缺乏誠信,那麼整個社會就會爾虞我詐,社會秩序也就會一片混亂。

《論語·顏淵》曾記載子貢向孔子問政,孔子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並且明確告誡子貢,如果在這三者之中去其二,則只取“信”,因為在孔子看來,“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信一直是社會交往中最為基本的原則之一。要想獲得別人的信任,只有自己先對別人講誠信。誠信,是個人道德修養的基本內容。曾子在《論語·學而》中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也就是說曾子將忠信作為自己的為人準則,每日反省檢查,督促自己不可一日不講誠信。正是古人這種努力的道德實踐與自覺的理論提倡,才形成了中華民族與人一諾千金不移、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誠實守信的優良傳統。今天,我們提倡誠實守信,這既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繼承與弘揚,也是迫切的現實需要,很難想像,一個不重誠信、不講信用的社會將會是怎樣的一個社會?

溫家寶總理引用儒家關於誠信的論述,用意是希望日本方面要信守自己的承諾,他特別提醒日本方面要重視《中日聯合聲明》等三個政治文件,因為這是中日關係的基石,如果連白紙黑字的承諾都可以背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則“國而無信,更不知其可”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