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詩歌戲曲 毛澤東詩詞鑑賞辭典

第12章 清平樂·蔣桂戰爭

毛澤東詩詞鑑賞辭典 毛泽东 1827 2018-03-20
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 ,一枕黃粱再現。 ,直下龍巖上杭。 ,分田分地真忙。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一九六二年五月號。 《清平樂·蔣桂戰爭》是首典型的馬背詩,記載了毛澤東的革命戰爭歲月。 1962年4月,毛澤東將這首詞連同其他五首詞(《采桑子·重陽》、《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錄寄《人民文學》發表時,曾作瞭如下簡要說明:“這六首詞是1929—1931年在馬背上哼成的,通忘記了。《人民文學》編輯部的同志們蒐集起來,寄給了我,要求發表。略加修改,因以付之。” 1929年3月至5月,蔣介石與桂系軍閥李宗仁、白崇禧之間爆發了戰爭。朱德、毛澤東率領紅四軍利用這種有利時機,在贛南開展武裝鬥爭和發動群眾,進行土地革命,先後佔領興國、寧都、瑞金、於都、廣昌等縣,接著又挺進閩西,佔領長汀城。 5月至6月,朱毛紅軍再度入閩西,曾三下龍巖城。至此,以龍巖、上杭、永定、連城、長汀五縣為中心的閩西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眼見紅軍不斷壯大,蔣介石急忙調集閩、粵、贛三省兵力,對閩西蘇區和紅軍發動第一次“會剿”。得到蔣軍進攻的情報,紅四軍主力先是向閩中前進,後又折返閩西蘇區,連克溪南、漳平,使龍巖守敵望風而逃。與此同時,閩西特委組織游擊戰爭,迫使贛敵、粵敵退守長汀、連城、永定。 9月21日,紅四軍攻占上杭,繼而攻占武平,永定守敵棄城而逃。敵人對閩西的“會剿”以失敗告終。 10月,蔣桂戰爭再次爆發。在這種形勢下,朱毛紅軍第三次入閩,攻占上杭。至此,閩西革命根據地已擁有長汀、上杭、連城、永定、龍巖、武平、寧洋、漳平等地,數百里區域近百萬人民獲得解放,根據地各縣普遍建立了蘇維埃政權,開展了土地革命,革命力量得以發展。毛澤東為這次勝利所振奮,也為革命前景所鼓舞,於是,《清平樂·蔣桂戰爭》這首詞又在馬背上哼成了。

1962年5月,《人民文學》發表這首詞時僅有詞牌《清平樂》,亦無寫作時間。不過,早在1959年人民文學編輯部就蒐集到這首詞,其傳抄稿中詞題為《進軍福建》。詞中“軍閥重開戰”句傳抄稿為“寧桂大開戰”,“收拾金甌一片”傳抄稿為“收拾張盧殘部”。 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中,這首詞已增補了詞題“蔣桂戰爭”,標明寫作時間是“一九二九年秋”。可見,詩人毛澤東對這首詞也作了精心潤飾和修改。 這首詞真實反映了當時的政治形勢和革命態勢。早在1928年10月,毛澤東就曾指出:“國民黨新軍閥蔣桂馮閻四派,在北京天津沒有打下以前,有一個對張作霖的臨時團結。北京天津打下以後,這個團結立即解散,變為四派內部激烈鬥爭的局面,蔣桂兩派且在醞釀戰爭中。”故“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確在毛澤東的意料之中。雖然詞以“風雲突變”開篇,但作為政治家、軍事家的毛澤東對時局並無突變之感。他這樣開頭,不過是修辭上的選擇罷了。這個“突變”,不過是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來戰雲密布的中國社會上空又一次戰局變幻而已。中國的大大小小的軍閥,為了自己的一己利益,相互之間時不時地展開爭奪戰。 “軍閥重開戰”中的“重”字,揭示的就是軍閥們連年混戰的歷史事實。軍閥混戰造成民不聊生、流離失所,因之,混戰“灑向人間都是怨”。然而,軍閥們爭權奪利,就算“成功”,也只能是“一枕黃粱再現”。很顯然,毛澤東是把蔣介石等新軍閥妄想用武力征服中國的野心比作不能實現的黃粱美夢。

詞的下片緊接著以輕快的筆觸描寫革命鬥爭的可喜形勢。 “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用字平實,而“躍過”“直下”二詞卻動感強烈,反映革命鬥爭的蓬勃發展,洋溢著喜悅之情。汀江,發源於福建西部長汀縣東北境杉嶺山脈的大悲山,流經長汀、武平、上杭、永定四縣,是福建境內第三大河,至廣東大埔縣三河壩注入韓江。龍巖,當時為福建西南部的一個縣;上杭,福建西南部毗鄰廣東的一個縣。紅軍到達這裡,打土豪、分田地,窮人翻身,一派熱火朝天的氣象。 “收拾金甌一片”中的“金甌”,為古時金質製成的小盆或小盂。南北朝時的梁武帝曾把國家比作金甌:“我家國猶若金甌,無一傷缺。”毛澤東在這裡沿用典故,——不過,這個金甌已經破碎,因為軍閥割據使中國四分五裂,故作者把自己用工農武裝割據戰略思想建立起來的革命根據地比作收拾金甌一片。 “收拾”一詞,看似口語,卻有來歷。收拾,收撿、收復、整頓之意。岳飛《滿江紅》中有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主席之語,或從此來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