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故道白雲

第15章 71-75

故道白雲 一行禅师 17522 2018-03-20
又是雨季安居的終結。佛陀回到南方。沿途上,他在鹿野苑停下來。三十六年前,佛陀就是在這裡宣講第一說的教理,四聖諦。雖然這樣就像是昨天的事,但一切都已經有了很大的變遷。自佛陀初轉法輪以來,正法已被弘傳到整個恒河流域的國家。為了紀念法輪在這兒初轉,居民們建立了一個紀念塔誌記,而且又築了一所精舍給比丘們在這裡修行。佛陀在這裡給民眾說法和鼓勵之後,便起程前往伽耶。 路上,他又在優樓頻螺停下來,以能探視那古稀的菩提樹。奇怪的是,那老樹竟比從前更青蔥可愛。森林裡現在都遍布著小小的房舍。頻婆娑羅王也準備建塔紀念佛陀在此證覺。佛陀到村里探訪村童。他們與往昔的小孩一樣天真活潑。當日的看牛童縛悉底,現在已是僧團裡一個備受敬重的四十七歲長者。村童收割了一些樹上剛熟的木瓜供奉佛陀。村里每一個小孩,都懂得念誦三皈依文。

佛陀從伽耶再朝東北前行往王舍城。他剛抵達城都,便直往靈鷲山。在那兒,他遇見富樓那尊者。他給佛陀報告在輸廬那海島的弘法情形。他剛與數個比丘在那里安居完畢。海島上皈依佛、法僧的居民,已超過五百以上。 接下來的幾天,佛陀往訪當地的各個修道中心。一晚,正當他在其中一所中心裡禪坐時,佛陀聽到一個僧人誦經的聲音。他發覺那聲音裡帶有一點不安,就像那僧人是很頹喪似的。佛陀知道這個僧人必定是在修行上遇到困難。第二天早上,佛陀向阿難陀尊者詢問時,才知道那誦戲的僧人就是蘇納。佛陀還記得幾年前在舍衛城與他相識的情形。 蘇納尊者是依止摩訶契吒納尊者為比丘的。他跟摩訶契吒納尊者在婆波特山上修習了幾年。蘇納是個年青的富家子。他生性聰穎,舉止優雅,但體質卻有點虛弱。因此,他當比丘之後,需要特別費力才經得起居無定所,日食一餐的生活。雖然如此,他修行的意志卻如終沒有動搖。一年之後,他的導師把他引見當時在舍衛城的佛陀。

那初次的會面,佛陀問蘇納說:“蘇納,你的身體好嗎?你在修行、乞食和弘法上,有沒有遇到問題?” 蘇納答道:“世尊,我很好。暫時還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佛陀著阿難陀替蘇納打點一切,讓他在佛陀的房子度宿。阿難陀於是便把另一張床鋪,放好在房子裡。那夜,佛陀在房子外面禪坐,直至深夜三時。由於這個原因,蘇納便徹夜難眠。佛陀進來時,便這親友問他:“你還未有睡嗎?” “世尊,我還未有睡。” “你不累嗎?那你為何不朗誦一些已背熟了的偈頌?” 於是,蘇尊者便高聲朗誦了安般守意經的十六首偈語。他的聲線清澈嘹亮,而且念得一字不漏,非常暢順。佛陀讚歎道:“你念得美極了!你受戒了多久?” “世尊,我受戒剛超過一年。我只曾試過一次安居動了。”

那便是佛陀與蘇納的初次會面。現在,當佛陀聽到蘇納的唱誦,他知道蘇納是過份的用功。他囑阿難陀陪他前去蘇納的寮房。看見佛陀,蘇納立刻起坐,上前頂禮。佛陀請蘇納和阿難陀都坐在他的身旁,然後便問蘇納:“你出家之前是個樂師,對嗎?你是專攻十六弦西他琴的彈奏的,是嗎?” “對,世尊。” 佛陀又問蘇納:“如果你在弦線很鬆時彈那西他琴,效果會是怎樣?” 蘇納答道:“世尊,琴弦太鬆,西他琴是會走音的。” “那麼,琴弦太緊又會怎樣?” “世尊,琴弦太緊的話,會很容易斷。” “如果弦線剛好,不太鬆也不太緊,那又會如何?” “世尊,假如琴線的鬆緊恰到好處,西他琴便會奏出美妙的音樂來。” “正是如此,蘇納!如果一個人怠隋懶散,他在修行上必定無所成就。但如果一個人過份用功,他也會心疲力竭,難以振作的。蘇納,你要量力而為,不用壓迫身心至其極限。這樣的修行,才會證得道果。”

蘇納尊者站起來向佛陀鞠躬,以表示感謝佛陀對他的了解和提示。 一天下午,戌博迦醫師來訪佛陀。正好佛陀從竹林回來,戌博迦於是便問佛陀可否與他一起步上靈鷲山。看佛陀爬著石級,戌博迦心裡充滿爺慕。七十二歲的佛陀,仍然是那麼體強力壯。他輕鬆的地緩而行,一手持缽,一手提著一邊的衲衣。阿難陀尊者以同樣的姿態而行。當戌博迦說要替佛陀持缽時,佛陀微笑著把缽交給他,說道:“你可知道,'如來'已經持著缽爬了這個山不下數百次,一向都沒有問題的。” 這階盤旋著山邊而上的精雕石級,是戌博迦的父親頻婆娑羅王所供建的。爬完最後的幾級,佛陀便邀請戌博迦在他房子外面的大石上坐下。戌博迦詢問佛陀的健康狀況和旅途的情形。跟著,他便細心打量阿難陀尊者和佛陀,然後用沉重的語氣說道:“世尊,我覺得我應該讓你知道這裡的情形。僧才裡發生的事,對政局是有直接影響的。因此,我認為你是應該知道所有發生的事。”

醫師告訴佛陀,提婆達多尊者想取替佛陀在僧團裡的地位,已經是很明顯的事實。提婆達多在僧團里和上層的當權派,都已有不少的支持者。瞿迦梨便是他的謀士。他又得到迦留羅提舍、騫荼達婆和三聞達多幾位比丘的支持。他們全都有不少的學僧在他們的帶導之下。提婆達多尊者本身才智兼備,口才一流,很多比丘都非常的尊敬他。雖然他沒有正面作出對佛陀和大弟子的敵視宣言,便他卻時常對人提及佛陀的高齡,和質疑佛陀繼續領導僧團的能力。他更曾經暗示佛陀的教導方法落伍,再不適合時下的年青人。提婆達多深得幾位富者門徒的支持,而戌博迦就更不明白為何阿阇世太子對提婆達多特別擁護。頻婆娑羅王是如何的尊敬佛陀,阿阇世太子就是如何的尊敬提婆達多。太子給提婆達多建了一座修道中心在伽耶山上,就在佛陀昔日給迦葉兄弟和他們的一千門徒宣講'火經'的地點。太子每幾天便會親自送食物到這裡來作供。因此,那些希望討好太子的商人和政客,便都前來這裡參加法會和作供。提婆達多的勢力已逐漸增長。目前已有三至四百名比丘表明願意支持他。

戌博迦望著佛陀,低聲說道:“世尊,我並不覺得剛才所告訴你的需要要擔心。但有一件事,卻是真正使憂慮的,我聽聞阿阇世太子已開始對自己不能策政策感到很不耐煩了。他覺得父親已獨權太久,一如提婆達多想你傳衣缽給他一樣的沒耐。以我所知,提婆達多更給太子輸入了很多壞主意。世尊,這些都是我上次回宮替他們檢查身體時得到的印象。萬一頻婆娑羅王遇到厄運,你和你的僧團都難免會被受牽連。世尊,請你小心為要啊。” 佛陀答道:“戌博迦,我非常感謝你給'如'的詳細的報告。 知道刻下的情形,實在是很重要的。別擔心,萬一不幸有此情況出現,我是不會僧團受到拖累的。 ” 戌博迦向佛陀鞠躬後,便回到山下去。佛陀呆囑阿難陀不要對別人透露這天戌博迦所說的話。

十日後,佛陀在竹林給三千弟子說法。頻婆娑羅王也在座上聽講。佛陀說教證果必需的'五力'。它們就是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和慧力。 佛陀剛說法完畢,還未及有時間給人提問,提婆達多已站了起來,向佛陀頂禮。他說:“世尊,你已年紀老邁,健康大不如前。你應該過一些平淡的生活,以能安享晚年。世尊,對你而言,領導僧團的責任太重了。請你退休吧。我願意替眾比丘服務,做他們的領袖。” 佛陀望著提婆達多。他答道:“提婆達多,很感謝你對我的關心。不過,'如來'的身體仍然健康,還有足夠的體力去帶導僧伽。” 提婆達多轉身過來,面對群眾。三百個比丘立時站起來,合上雙掌。提婆達多再對佛陀說:“還有很多比丘是同意我所說的。世尊,請你不用擔心。我是有能力領導僧伽的。就讓我來替你釋下重擔嗎。”

佛陀說:“夠了,提婆達多,不要再多說。僧團裡雖然有好幾位比你能幹的大弟子,但我仍沒有請他們任何一人接班為僧團的領袖。那我又怎會把這位子讓給你。你還未有資格去帶導群僧。” 提婆達多尊者自覺被當眾羞辱。他面紅耳赤,滿臉怒容的再坐下來。 翌日在靈鷲山上,阿難陀對佛陀傾訴:“世尊,我對兄長提婆達多的行為,感到非常痛心。我恐怕他會因為被當眾羞辱而對你報復。我也恐怕僧團從始分裂。如果你批准的話,我想私下與提婆達多談談,希望給他一點勸告。” 佛陀說:“阿難陀,我明天這樣嚴厲待提婆達多,是想大家清楚知道他不是我心目中要傳衣缽的人。他現在要如何對付我,全是他一人要擔當的事。阿難陀,如果你認為與他談談會使他平靜下來,你便去試試吧。”

數日後,戌博迦再次來記佛陀。他告訴佛陀,提婆達多正計劃把僧團分黨結派,但對他將會採取什麼的方法,他暫時仍無可奉告。 這天正是佛陀在竹林每週一次的法會日。一大群的信眾前來聽他說法,包括了頻婆娑羅王和阿阇世太子。阿難陀尊者留意到,從其他修道中心前來的比丘人數,還要比先前兩次法會的人數為多。提婆娑多尊者也在座,他坐在舍利弗和摩訶迦葉兩位尊者中間。 再一次,提婆達多在佛陀剛說法完畢便站起來向佛陀頂禮。他說:“世尊,你常教導比丘過無欲無求的生活,只要在生活上有最必需的東西便足夠。我現在想提出五條新的僧規,以使我們的生活更為符合簡樸的原則。” 第一,比丘們應該只在森林里居住,而不准在村中或城裡投宿。

第二,比丘們應該只是靠乞食維生,而不准接納信眾在家裡的供食。 第三,比丘們應該用別人丟掉的破布縫製衲衣,而不准接受在家眾在這方面的供養。 第四,比丘們應該只睡在樹底,而不准睡在房間或屋內。 第五,比丘們應該只吃素食。 “世尊,如果比丘能依照這五條規例,他們一定可以達到無欲無求的生活。” 佛陀答道:“提婆達多,'如來'不可以接納你提出的新例為必守的僧規。當然,自願居於森林的比丘是可以隨時這樣做的。但其他的比丘仍可以在精舍、村中或城里居住。任何只想乞食的比丘,是可以拒絕接受在家眾在家裡的供食。但那些認為接受在家供食可能有助於法理宣揚的比丘,則仍然可以這樣做。用破布縫衣,也應該是隨比丘的發心而行。只要他們沒有超出擁有三衣的原則,比丘們是可以接納這方面的供養的。我當然高興見到比丘發心只睡在樹底。但那些仍然在房間屋內的比丘,我也一樣歡迎。只吃全素的比丘固然是難得。但只要比丘們知道在家人不是專意為供養他們殺性,他們是仍可接受含有肉類的食物的。提婆達多,在現行的僧規中,比丘們都有很多機會與在家人接觸。這樣,他們才可以將教理與別人分享,從而使更多的人接觸到正覺之道。” 提婆達多尊者問道:“那你是不肯接納這些新例了,對嗎?” 佛陀答道:“對,提婆達多,'如來'不能接納。” 提婆達多鞠躬後再坐下來,咀角掛上一絲暗自滿意的微笑。 當天晚上,佛陀在竹林的房子裡休息時,對阿難陀說:“'如來'其實是明白提婆達多的用意的。我相信僧團裡很快便會生起決裂。” 事隔不久的一天,阿難陀在王舍城遇見提婆達多尊者。他們在路旁停下來寒喧幾句。提婆達多向阿難陀透露自己已經另立僧團,給追隨他的僧眾舉行自己的戒誦、懺儀、安居和自恣日。阿難陀聽到之消息之後,非常難過,立刻回去告訴佛陀。接下來在竹林舉行的懺儀上,阿難陀留意到有數百個慣常有參加的比丘都缺度。他知道他們一定是去了提婆達多的中心了。 懺儀之後,幾個比丘前來謁見佛陀。他們說:“世尊,跟了提婆達多的比丘,都不停慫恿我們加入他的僧團。他們認為提婆達多的僧規比你的嚴正。他們都拿你那次不肯接納提婆達多的建議為證明。他們都說竹林僧伽生活太寬容,根本與在家人的生活沒有兩樣。他們又說,你只是空談過簡樸的生活,沒有真正積極的施行嚴規。他們都認為你虛偽。世尊,我們並沒有被他們說服,因為我們都對你的智慧充滿信心。但一些比較年輕的比丘都缺乏修行的經驗,尤其是那些經提婆達多授戒的,都傾向於信服他五條嚴例。他們已決定今晚離開僧團,前去加入提婆達多的行列。我們只是認為應該讓你知道。” 佛陀答道:“請你們不要在這件事上太勞心。最重要的,是你們要好好的修行,作一個清淨高潔的僧人。” 幾日後,戌博迦到靈鷲山造訪佛陀,告訴他提婆達多已有五百多的僧眾追隨。他們全都居於提婆達多在伽耶山的中心。戌博迦又告訴佛陀,在城中正在進行的秘密政治活動,提婆達多也是活躍的份子之一。因此,他建議佛陀公開宣布提婆達多已再不屬於佛陀的僧團。 提婆達多成立了獨立僧團的消息,很快便傳開了。比丘們到處都被問及此事。舍利弗者指示他們以簡單的答覆回應,只需說'種惡因的人,自然會受惡果之報。導致僧團分裂,是嚴重的違犯教義'。 一天,佛陀與幾位比丘談起戌博迦建議他正式宣布提婆達多再不屬於僧團一事。舍利弗尊者參詳之後,說道:“世尊,我們一向以來都在眾人面前讚許提婆達多尊者的才智與德行。現在如果當眾宣稱與他脫離關係,是否適當?” 佛陀說:“舍利弗,你過去稱讚提婆達多,是否在說真話?” “世尊,我那歸當然是真的稱頌他。” “你現在公開斥責提婆達多的行為,是否也是說真話?” “當然了,世尊。” “這樣便沒有問題了。最重要的,就是要說真話。” 數日後的一次在家眾的集會上,比丘向信眾宣布提婆達多已被子逐出佛陀的僧團,因而僧團再不會替他的行為負責。 在這一連串的行動中,舍利弗和目犍連兩位尊者都異常沉默。就是信眾對於此事的提問,他們都三緘其口,不願作答。察覺到這個情形,阿難陀便問他們:“師兄們,你們對提婆達多的行國,一直沒有表示意見。是否你們別有打算?” 他們微笑。目犍連尊者說道:“對,阿難陀。我們有自己的方法服務佛陀的僧眾。” 外間流傳著很多關於僧團的分裂的閒言。大多數都是認為歸咎於嫉妒和器量少。另一些則懷疑別有內情,以至佛陀要公開聲言,與提婆達多脫離關係。不過,他們對佛陀和僧團的信心,始終沒有被動搖。 一個風雨交加的早上,城中的人都驚聞頻婆娑羅王要讓位給阿阇世太子的消息。新王就位的加冕儀式已擬定在十日後的月圓日舉行。對於沒有直接從頻婆娑羅王處獲悉此消息,佛陀覺得有點關注。一向以來,頻婆娑羅王作重要決定之前,都定必與佛陀商議。因此,佛陀對今次事出突然,覺得很值得懷疑幾日後戌博迦再度來訪時,便證實了佛陀的疑慮是對的。 佛陀與戌博迦一起在山徑上行禪。他們踏著緩和慢悄靜的步伐,一邊觀察著自己的呼吸。行了一段時間,佛陀便請戌博迦與他一起坐在大石上。這時,戌博迦才告訴佛陀,阿阇世太子已經把頻婆娑羅王軟禁。大王被困於宮中。除了王后之外,沒有其他人可以與大王見面。就是大王的兩位最信賴的謀士,也同樣地被軟禁區。他們的家屬被瞞騙,以為他們在這宮中有要事商議,不能回家。 戌博迦知道這麼多的內情,都只是因為他日前入宮替王后治病,才得知詳情。王后說,一個多月前的一晚,御前守衛發現太子悄悄入大王的寢宮,形跡可疑。搜查之下,他們發現他身藏利劍。於是,他們只好將他押見大王。大王望著兒子,說道:“阿阇世王,你為何要攜利劍入我寢宮?” “父王,我是想來殺你的。” “但你為何要這樣做?” “我要自己為王。” “你為什麼要殺父以為王?只要你與我商量,我是一定會讓王位給你的。” “我不相信你會這樣做。但我顯然是錯了,請你原諒我吧。” 大王問他:“這是誰出的主意?” 阿阇世太子起初不肯回答,但經過盤問之後,他承認是提婆達多尊者的主意。雖然當時已是深夜,大王仍召見他的兩位謀士,請問他們的意見。其中一位認為圖殺大王是死罪,因此應該同時處決太子和提婆達多。他還建議所有的比丘都也需處死。 大王卻不同意。 “我不能殺阿阇世。他是我的親生兒子。至於比丘們,他們已經申明不會負責提婆達多的行為。佛陀實在有先見之明。他早已預料到提婆達多尊者會有此妄為,因而與他斷絕關係。但我也不想處決提婆達多尊者。他是佛陀的近親,而且曾是一位受敬重的比丘。” 另一個謀士讚歎道:“陛下,你的慈悲真是無量!您堪稱佛陀的真正弟子。但你如何處置這個局面呢?” 大王說:“我明天會向百姓公佈我要讓位給我的兒子,阿阇世太子。他的加冕將會在十日後舉行。” “但太子意圖刺殺之罪又如何處置?” “我原諒我的兒子和提婆達多。我希望他倆會從我對他們的寬恕有所領會。” 兩位謀士和太子,都對大王深深作揖。大王還吩咐守衛不要將此事外揚。翌日,提婆達多聽到大王讓位的消息後,便趕往城中謁見太子。後來,太子只告訴王后,擔婆達多到來,是與他商議回冕儀典的安排。但王后卻發覺兩日後,大王與兩位謀士都被軟禁。戌博迦這樣終結他的報告:“佛陀世尊,我日夜禱告,都只是希望太子會在加冕後釋放大王和他的謀士。” 第二天,一個王使派請柬來。禮請佛陀和比丘前往參觀加冕大典。全城的衛兵都已心著張燈結採,佈置街道。佛陀又知道提達多尊者,將會帶同六百比丘前往觀禮。佛陀於是召見舍利弗尊者,對他說道:“舍利弗,我不打算參加加冕大典,也不希望我僧團裡的比丘參與。我們不能對這次不公平的暴行,作出任何支持的表現。” 佛陀和他比丘的缺度,在大典上明確可見。人們的心裡,都生起了疑問。不久之後,大眾都知道了頻婆娑羅王和他的謀士遭受軟禁的事實。全國的人民都開始對新王朝作出默默的反抗。雖然提婆達多尊者自稱領袖,但一般人都看到他們下的比丘與佛陀的比丘有很大的分別。信眾開始停止供養提婆達多的徒眾。他們此舉,也同時代表著新任大王的譴責。 阿阇世王為此非常氣惱。但他卻不敢對佛陀或他的僧團有所行動。他知道如果他對佛陀不利,民眾必然會起而反抗。再者,鄰近的國家也一向對佛陀非常景仰,如果佛陀受害,他們也必定不會坐視不理。憍薩羅的波斯匿王,更有可能會出動軍隊,以保護佛陀。阿阇世王唯有再與提婆達多從詳計議。 已是很晚的一夜,佛陀正在靈鷲山上禪坐。他突然張開眼睛,見到一個半掩樹後的人。佛陀呼喚他出來。在明朗的月色下,那人上前,將一把利劍放在佛陀的腳下,然後像要作供的俯伏地上。 佛陀問道:“你是誰?為什麼來到這兒?” 那人高聲說道:“喬達摩導師,請讓我向你頂禮懈是被派來刺殺你的,但我就是殺不下手。你剛才禪坐的時候,我已曾提起此劍不下十次,但我卻不能提足走近你。我不能殺你,但又怕主人會因而殺我。你剛才叫喚我時,我正在考慮如何是好。請容我向你鞠躬致歉!” 佛陀問道:“是誰差使你刺殺'如來'的?” “我不敢道明主人是誰!” “好吧,我不勉強你說出主人的名字。但他怎樣吩咐你?” “大師,他教我從那條路徑上山,又指示我成事之後從那條路徑下山。” “你有妻兒眷屬嗎?” “沒有,大師。我還未娶妻,家中只有老母。” “那你細聽我的指示。你現在立刻回家,與母親連夜離開,前往鄰國憍薩羅。你和你的母親,可以在那裡重新生活。不要依照你主人教你的路徑下山,他一定會有所埋伏,把你殺掉的。現在就走吧!” 那人再次俯伏地上一次,然後便拔足而逃,把劍也留了下來。 第二晨早,舍利弗和目犍連兩位尊者前來,對佛陀說道:“我們認為現在是時候我們到對方僧團造訪一次。我們希望可以勸導那些一時無知而誤入歧途的弟子。我們特來問得你的批准,讓我們離開一段較長的時間。” 佛陀望著他們說:“如果你們認為是有此需要便去吧。但你們要小心為要,盡量保護自己,以免有生命危險。” 就在這時,舍利弗尊者留意到棄置地上的劍。他望入佛陀的眼裡,似要對他發問。佛陀點頭,說道:“是的,昨夜有人派士兵前來刺殺'如來',但'如來'卻到頭來給他指引。就讓劍留在這裡,戌博迦前來的時候,我會請他替我拿走。” 目犍連望著舍利弗,說道:“在這種情況下,或許我們不應該離開佛陀。師兄,你意下如何?” 未待舍利弗回答,佛陀便說:“不用擔心。'如來'是可以避免凶險的。” 當天下午,幾個比丘從竹林到來見佛陀。他們十分沮喪,說不出話來。滴滴的淚珠從臉上滾下。佛陀問道:“發生了什麼事?你們為何落淚?” 一個比丘拭乾眼淚,答道:“世尊,我們剛從竹林而來。路上,我們遇到舍利弗和目犍連師兄。當我們問他們往何處去,他們說要前往伽耶山。我們實在太傷心了,忍不住哭了起來。已經有超過五百比丘離棄了僧團,但我們真想不到你的兩位首席弟子都會離棄你。” 佛陀微笑,安慰他們說:“比丘們,不要傷心。'如來'對舍利弗和目犍連很有信心。他們是不會背叛僧團的。” 這時,比丘們才比較心安,坐到佛陀的腳下來。 第二天,戌博迦在芒果園宴供佛陀。阿難陀尊者也有同行。飯食之後,戌博迦告訴他們毗提醯王后也剛好來訪,並問佛陀會否介意與她會面。佛陀知道戌博迦是有意安排這次約會的,因此便叫戌博迦請這位前王后出來。 向佛陀鞠躬作禮後,王后開始啜泣。佛陀讓她一舒懷裡的抑鬱,然後輕輕的說道:“請你將一切告訴我。” 王后說:“世尊,頻婆娑羅王的生命危在旦夕。阿阇世王打算把他餓死。他再不准我帶食物給我丈夫。” 她說大王被軟禁的初期,她是可以帶食物探望他的。但一天當她照常攜著食物進入內宮時,守衛卻把食物拿走,只讓她空手進內。她又告訴佛陀,大王見她哭泣流涕,還勸她不要傷心,因為他對兒子的行為,絕不感到憤怒。他說寧願自己餓死,也不願見到國家動亂。翌晨,她把小小的飯糰放在發間,手裡再拿著一盆食物。守衛只顧沒收那盆食物,而沒有察覺到她發里的小飯糰。這樣,她才得以給丈夫繼續供食了幾天。但當阿阇世王發覺大王沒有被餓死時,便囑守衛對王后徹底搜查。最後,他們發現了她隱藏飯糰,使她沒法再給大王食物充飢。 三天后,她又想出一個方法來。她探望丈夫之前,首先把身體洗淨拭乾,然後將乳汁、蜜糖和麵粉混成槳狀,再塗上身體。待身體再乾了之後,才穿上衣服,前往內宮。守衛不見她裡有飯糰,便讓她進內。這時,她便脫去衣服,小心削下槳塊給丈夫吃。直至目前,她已兩次成功地帶槳塊給大王,但她恐怕事情敗露時,就是見大王的機會也可能被剝奪。 王后再忍不住飲泣起來。佛陀默然坐著。過了很久,他才問候大王的健康和精神狀況。王后告訴佛陀,大王雖然消瘦了很多,但仍能支撐下去,而且他的精神意志,更是十分高昂。他沒有表現任何悔恨之意。他仍繼續如常的談笑自若,就像沒有發生過似的。他利用被禁的時間禪修。他在宮內一條很長的走廊行禪。他房間一個後窗正好對著靈鷲山。他每天都會朝著匿王峰坐禪一段時間。 佛陀又問王后有沒有與她的兄長波斯匿王聯絡。當王后說她沒法這樣做到時,佛陀便說他會派一個比丘到舍衛城通知波斯匿王,請他盡量給予援助。 王后感謝佛陀。跟著,她透露了在阿阇世王出生之前,宮中的天象家已預言太子日後會背叛他的父親。在她懷孕期間,她曾試過突然有咬大王手指吸血的衝動。她自己也被這種慾念嚇倒,更不相信自己會有如此恐怖的念頭。她從小便最害怕見到鮮血,不忍目睹家禽被殺。而那天,她竟然渴望著一嚐他丈夫的鮮血。她當時極力抗拒這種慾念,直至大哭起來。感到十分羞恥,她雙手掩面,不肯告訴大王她的困擾。不久之後的一天,頻婆娑羅王用刀把水果削皮的時候,不小心割作手指。王后竟然不能自探,要吸啜大王手指流出的鮮血。大王雖然大驚,但也沒有製止她。王后跟著倒臥地上哭泣。大王趕忙扶起她,垂問究竟。這時,她才告訴大王她的恐怖慾念。大論她怎樣盡力抗拒,也敵不過身不由己的衝動。但她知道她體內嬰兒,才是這兇念的來源。 王室的天象都提議把嬰兒打掉,或讓他生下來後把他殺掉。但頻婆娑羅王與王后都不忍這樣做。太子出生時,他們便為他命名阿阇世,意即'沒有出生地的敵人'。 佛陀建議王后最好只兩三天才往見大王一次,以免引起阿阇世王的懷疑。這樣,她每次探訪便可以長時間一點。他又建議大王應該每次吃少一點那滋養的槳塊,以能留下一些作為王后不往探訪時食用。作了這番建議之後,佛陀便向戌博迦告辭,回到靈鷲山去。 在伽耶山逗留了剛逾一個月,舍利弗和目犍連兩位尊者便返回竹林。比丘見到他們回來,都非常高興。但當他們向兩位尊者問及伽耶山的情況時,舍利弗和目犍連只是報以微笑。數日後,超過三百名比丘從提婆達多的僧團回到竹林。竹林的比丘興奮得不得了,個個都忙著歡迎回巢的兄弟們。四日後,舍利弗尊者作了一次準確的核數,才知道從伽耶山回來的比丘達三百八十之多。於是,他和目犍連尊者一起帶領他們前往靈鷲山謁見佛陀。 站在他的房子外,佛陀看見比丘們由兩位長者弟子領著上山。在靈鷲山上居住的其他比丘,全都從他們的房舍出來,歡迎這群回歸的僧人。舍利弗和目犍連先離開僧群一會,以能與佛陀私聚片刻。他們向佛陀頂禮後,便應邀坐下。舍利弗尊者微笑說道:“佛陀世尊,我們帶了近四百個比丘回來。” 佛陀說:“你們做得很好。告訴我,你們是怎樣令他們回心轉意的?” 目犍連尊者述說:“世尊,我們最初抵達時,提婆達多剛午食完畢,準備給比丘們開示。他似乎很想模彷你。當他見到我們的時候,他表現得十分高興,並請舍利弗到講台上,坐在他的身旁。但舍利弗拒絕了,只和我各坐講台的一邊。提婆達多對比丘說:'今天,舍利弗尊者和目犍連尊者都來到這裡與我們一起。他們都是我昔日的好朋友。讓我藉此機會,請舍利弗尊者給大家作今天的開示。'” 提婆達多轉過身來向舍利弗合掌。師兄於是便接納他的邀請,上前說法。他以極美妙的方法講說四聖諦。所有的比丘都聽得陶醉。但我發覺提婆達多卻在打瞌。他顯然是為近日城裡發生的事疲於奔命。法會還未到一半,他已呼呼入睡了。 我們在伽耶山的個多月裡,曾參加了他們所有的活動。每三天,舍利弗師兄便會給比丘開示一次。他對比丘們的教導,都是肺腑之言。我有一次留意到提婆達多的謀士瞿迦梨在他耳邊細語,但提婆達多卻沒有理會他。我相信瞿迦梨一不定期是想提醒他對我們加以提防。不過,提婆達多卻很高興有捨利弗師兄這樣的人才替他說法。 一天,剛開示完'四念處'的教理之後,舍利弗對眾比丘說:'今天下午,我和目犍連尊者將要離開你們,回到佛陀和他的僧團那裡。親愛的弟兄們,真正覺悟了的大師,就只喬達摩導師一個。比丘的僧團是佛陀成立的。他才是我們的本源。我知道佛陀一定會很歡迎你們回去的。兄弟們,沒有比見到僧團分裂更痛心的事。我一生就只遇過一位真正的導師,而他就是佛陀。我們今天要離開了。但如果你們決定回歸佛陀,請你們前來竹林吧。至時,我們會帶你們往靈鷲山與佛陀見面。 ' “那在,提婆達我入了城裡公幹,而一向對我們都有顧忌的瞿迦梨尊者,便站起來抗議。他甚至以粗言辱罵我們,但我們都只當充耳不聞。我們取回自己的衣物,便悄然離開伽耶山,前往竹林精舍。我們在竹林精舍逗留了五天。不到多久,三百八十名比丘便從伽耶趕到。” 舍利弗尊者問道:“世尊,這些比丘有需要再受戒嗎?如果有需要的話,我會在他們正式跟你見面之前,替他們安排一個受戒儀式。” 佛陀說:“不必了,舍利弗。他們在僧眾面前懺悔過失便足夠了。” 兩位弟子鞠躬後,便再與待著的比丘會合。 接著的數天,再有三十五個比丘離開伽耶山。舍利弗尊才為他們舉行過懺過大會之後,便把他們引見佛陀。阿難陀尊者與這三十五位剛回來的比丘暢談伽耶山的情況。他們說,當提婆達多從王舍城回來,發覺近四百名比丘已回到佛陀的僧團時,他怒得臉色發紫。接下來的幾天,他都沒有與任何人說過一句話。 阿難陀問道:“舍利弗和目犍連兩位師兄對你們說了什麼,才使得你們離開提婆達多尊者,而回到佛陀這裡?” 其中一個比丘答道:“他們從沒有說提婆達多尊或伽耶山僧團的一句壞話。他們只是全心全意的說法。我們大都是受戒了只兩年、修行功夫仍未穩固的比丘。當我們聽了舍利弗師兄的開示和受過目犍連師兄的教導後,我們才體會到佛陀的教理是如何的高深奧妙。有捨利弗和目犍連兩位尊者的高德與智慧在我們之中,就如同伸縮陀在我們之中一樣。我們不能不承認提婆達多的口才很了不起,但他與兩位尊者相比,便不可同日而語。舍利弗和目犍連兩位尊者離開後,我們都再作詳細的考慮,才決定回來佛陀這裡的。” 阿難陀問道:“你們離開時,瞿伽梨比丘有何反應?” “他怒氣沖衝的咒罵我們,但這令我們更堅決要離開。” 一天,佛陀正站在山坡上欣賞著黃昏的景色時,他突然聽到山下有人大叫:“世尊,小心啊!有巨石在你背後滾下!” 佛陀轉頭一看,見到如牛車般大小的巨石正向他滾來。因為山徑的岩古凹凸不平,佛陀一時間很難退避。幸而巨石將滾至佛陀之處時,便被另兩塊大石擋住。可是,那些大石的撞力很猛,導致一些碎石頓時四散。佛陀的足部被其中一塊碎石擊中,血流如泉,把衲衣也染得通紅。抬頭一望,佛陀只見一個人在山上急急逃走。 他的傷口非常疼痛。他把披搭外衣摺作坐墊,放在地上。跟著,他跏趺坐在其上,集中呼吸以能平伏痛楚。比丘們都朝他來。一個比丘喝道:“這一定是提婆達多所為!” 另一個比丘說:“各位兄弟,讓我們分頭四處巡邏山間,以確保佛陀的安全。另再費時了!” 全部比丘都在那兒團團轉,鬧得本來平靜的傍晚沒點安寧。佛陀說:“兄弟們,請別吵鬧。沒有需要這樣嘈吵的。'如來'不需要受保護或看守。請回去你們的房子吧。阿難陀,派週那沙彌前去請戌博醫師到來。” 他們都如佛陀吩咐去做。戌博迦沒拖延,立刻上到靈鷲山,並囑他們把佛陀用擔架抬下山去,前往芒果園。 不到幾天,城裡的人便知道佛陀曾兩次被襲。他們都覺得難以置信,而且感到非常不安。同一時間,他們又獲通告頻婆娑羅王逝世的消息。他們現在才從方面獲悉大王曾被軟禁的事實。人民的心裡,滿是悲憤。他們都以靈鷲山作為他們精神上反抗新王的力量象徽。他們越發對先王哀悼,對佛陀的崇敬便越發加深。雖然佛陀對近來發生的連串事件都保持緘默,但每個人對他的緘默,都十分諒解。 頻婆娑羅王去世時六十七歲。他比佛陀年輕五年。他三十一歲那年,在佛陀的帶導下接受三皈依。十五歲繼位的他,總共在位五十二年。其間,他曾在王舍城被大火燒毀後,重建城都。在他統治之下,摩揭陀一直享受太平,只經歷過一場與鴦伽國的短戰。鴦伽的婆羅提多王戰敗後,鴦伽便有一段時間落入摩揭陀的控制範圍。登位的補庫薩提王,因與頻婆娑羅王交和,兩回便再沒有衝突了。也因為這個原故,補庫薩提王也成為了佛陀的門徒。頻婆娑羅王一向都明白和睦鄰國的重要。他自己與憍薩羅國波斯匿王的妹妹憍薩羅鞞毗公主成親,讓她成為王后。他又從摩達羅與離車兩族迎娶妃妾。他自己的姊姊則嫁給憍薩羅的大王為妻。 頻婆娑羅王為了表示對佛陀的深切敬愛,在宮中的庭園裡建了一個塔來供奉佛陀的頭髮與指甲。塔底四周的香燭長期燃點著,以表示他對佛陀教誨的感恩。他安排一個名叫窣祿摩蒂的宮女專職打理此塔。窣祿摩蒂把塔旁的花劃細心料理,又把四周的台階級打掃,保持清潔。 用巨石襲擊佛陀的事件之後十天,佛陀與幾個比丘在城中乞食時,阿難陀尊者突然見一頭大象沖向他們。大像似乎是從宮中的象房逃出來的。他認出這頭大象叫摩羅祗梨。它的凶悍難馴,是人所共知的。阿難陀沒法明白看管象房的,怎會讓它逃了出來。這時,所有的人都慌忙逃跑。大象揚著象鼻、耳朵和尾巴,直沖向佛陀。阿難陀抓著佛陀手臂,想把他拉開閃避,但佛陀卻一動不動。他屹然而立,氣定神閒。一些比丘在他背後蹲著,另一些則拼命飛奔。人人都尖叫著,呼喚佛陀避開。阿難陀鼓起勇氣,上前站在佛陀與摩羅祗梨之間,就在這時,阿難陀也預料不到佛陀竟會喊出一聲威猛的巨叫。那是往昔在波奈耶伽的羅稽特森林裡,佛陀對像後朋友的叫聲。 聽到此巨叫聲時,摩羅祗梨只離開佛陀不到十尺。它突然停住了。大象四腳跪下,低頭頭,像要向佛陀頂禮一般。佛陀輕撫摩羅祗梨的頭上,然後一手握著它的鼻子,引領它回到宮裡的象房。 眾人都拍掌歡呼。阿難陀微笑。他回想起昔日他和佛陀還是小伙子的時候。年青的悉達多在武術上未適敵手。他的武藝樣樣皆精箭術、舉重、劍術、賽馬等,而今天,佛陀竟能把一頭狂奔亂撞的大象,也馴服得如他的老朋友一樣貼服。比丘和群眾一起隨著佛陀步往象房。抵達時,佛陀給那看管的一記嚴厲的目光,但接著卻用慈悲的語氣說:“'如來'不需要知道誰主使你的放大像出來。但你應該明白這種行為的嚴重後果。數十人,甚至數百人,都可能因此而送命。你要保證再沒有此種情形出現啊。” 那看管的向佛陀跪下,鞠躬作禮。佛陀扶他起來後,便繼續與比丘們乞食。 佛陀與他的比丘,全部都前往參加頻婆娑羅王的葬禮。喪禮儀式莊嚴肅穆。民眾都對失去賢君而感到十分悲慟。各人都紛紛前來給大王致以最後的敬禮。現場有超過四千名比丘。 葬禮完比後,佛陀在戌博迦的芒果園度宿一宵才返回靈鷲山。戌博迦告訴他,在過去的一個月,毗提醯王后都被禁止往訪大王。大王獨自一個人過世。他被發現死去時,是倒臥在他最喜歡的窗前。他呼最後一口氣時,雙眼仍朝靈鷲山的方向望著。 葬禮之後不久,戌博迦帶了頻婆娑羅王與蓮花伐蒂王妃的的兒子,無畏王子,來謁見佛陀。王子要求成為比丘。他告訴佛陀,自他父親死後,他已對榮華富貴的生活不感興趣。他曾多次聽佛陀說法,並且對覺悟之道非常嚮往。他很想過比丘平和清淨的生活。佛陀欣然接受他的請求,讓他加入僧團。 十日後,佛陀披上外衣,持著乞缽,離開了王舍城。他越過恒河,朝北而行,沿途往訪大林精舍之後,便前往舍衛城。又快將是雨季了。他要回到祗園精舍準備一年一度的安居。阿難陀、舍利弗和目犍連三位尊者,偕同三百比丘與佛陀同行。 抵達舍衛城之後,佛陀直往祗園精舍。許多的比丘和比丘尼都已齊集來歡迎他。他們對摩揭陀發生的事故都略有所聞。現在見到佛陀安然無恙,他們才較為安心。契摩比丘尼也在場。她現在是尼眾的主持。 波斯匿王知道佛陀抵步,便立刻前來謁見。在談及王舍城的情況時,佛陀給他細說每一事件,包括了曾與他的親妹毗提醯夫人的會面。他告訴大王雖然毗提醯夫人表面仍然保持安祥,但她其實內心充滿悲淒。波斯匿王說,他已派遣了人員前往王舍城,要求甥生阿阇世王解釋軟禁頻婆娑羅王一事。這是一個月前的事了,但到現在還沒有回覆。波斯匿王已有再傳口訊,告訴阿阇世王如有需要的話,可以隨時到舍衛城親自向他解釋。為了表示他對此次事件的不滿,波斯匿王已下令討回他妹妹嫁給頻婆娑羅王時,送給摩揭陀的一區地域。這地區就在伽屍的婆羅奈斯城外。 安居的第一天,所有的修道中心和精舍都住滿了比丘。每十日,佛陀便會在祗園精舍給所有的僧尼說法開示。這些法會通常都是午飯後舉行的。從遠處前來的僧尼因為趕不及乞食,在家眾便竭力的造飯供養,以確保他們不會餓著肚子聽法。 佛陀這次第一講的主題是關於快樂的。他告訴會眾,快樂是真實的,而且可以落實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佛陀說:“首先,快樂並不是感官之欲的滿足。感官的享受,只是真正的快樂的幻象,也其實是苦惱的根源。” “就如同一個患了痳瘋病的人,他被迫在森林裡獨處。他因皮肉潰瀾而日夜受著疼痛的折磨。他於是掘坑燃火,站在火坑上由得皮肉燒焦,以能使疼痛短暫消除。這便是他唯一可以感到比較舒適的方法。像奇蹟一般,他幾年後竟然病徵暫退,可以回到村中過正常的生活。一天,他在森林裡見到一群有痳瘋的人,一如他從前一般,在灼燒他們的身體和手腳。他非常同情他們,因為他現在了解到,一個健康正常的人,是不可能忍受這般的火灼的。如果現在有人要把他拉進火裡,他必定會極力反抗。他了解到他曾以為是舒適的感覺,實在是一個健康正常人痛苦的源頭。” 佛陀說:“欲樂就是火坑。它只會給有病的人帶來快樂。一個健康的人是會退避欲欲之火的。” 佛陀解說,真正快樂的來源,是自由與自在,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經驗到生命的美妙。快樂就是察覺著現刻發生的一切,而同時絕無執著和憂懼。一個快樂的人會珍惜現刻正發的每一奇境,一陣涼風、清晨的天空、一朵金黃的鮮花、一棵紫竹樹、一個小孩的微笑。一個快樂的人懂得欣賞這一切,而卻毫沒有被它們系縛著。明白了一切法的無常無我,一個快樂的人是不會被這些享受吞噬的。因此,這個快樂的人便可活得自在,無憂無懼。他明白一朵鮮花早晚會凋謝,因此它凋謝時,他不會傷心。一個快樂的人了解萬法生死之必。他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他對死亡全不擔憂或懼怕。 佛陀告訴他們,有些人相信要在未來得到快樂,首先要在目前受苦。他們在身心上作出犧牲和承受痛苦,以為這樣才會獲得日後的快樂。但生命是當下的存在。他們這樣的犧牲,是在浪費生命。另一些人認為要得到平和、喜悅和解脫,一定要先折磨自己。他們修習異常的苦行,把自己的身心刻意摧殘。佛陀說,這類修行只會令人現在在與未來都產生痛苦。又有一些人認為既然生命短促,轉眼即逝,他們便應完全不顧未來,而盡情去滿足他們目前的慾念需求。佛陀說,這樣執於欲樂,只會替現在和未來都帶來痛苦。 佛陀的教導,就是要避免兩極。他所教之道,是要理智地生活,以能為現在和將來都得到快樂。解脫之道並不需要勉強身體受苦以得到將來的快樂。單靠日中一食、禪修,修習四念處、四無量心和對呼吸的覺察,一個比丘便已經可以替自己和周圍的人創造現在和將來的快樂了。日中一食,可使身體健康輕盈,又可節省時間來多習修行。活得輕快自欺欺人,便可以更容易幫助到別人。比丘們獨身無子,並非是一種苦行,而是為了有更多時間為要守清淨之身而被剝削了快樂,那他便不是生活在教理的精神之中。一個依著貞潔之精神而生活的比丘,是會散發自在、平和與喜悅的。這種生活才會成就現在和未來的快樂。 法會之後,在家弟子富樓那納問佛陀可否與他私談。她告訴佛陀,她的丈夫善提婆給孤獨長者現在病重。他受著很大的痛苦,以至不能前來參加法會。他的病況已漸趨嚴重,生命危在旦夕。他恐怕沒有機會再見佛陀最後一面。 翌日,佛陀與舍利弗和阿難陀兩位尊者,一起前往探望著提婆。善提婆見到他們,非常感動。他臉色蒼白枯瘦,差點兒不能坐起來。佛陀對他說:“善提婆,你的一生充滿快樂和意義。你曾替無數的人解除痛苦,因而打動民心,被賜'給孤獨長者'的美譽。祗園精舍,更是你創建之偉績。你為弘揚正法,也不遺餘力。你一生依教奉行,替你自己、你的家人和其他人都造福不淺。你現在可以安息了。我會請舍利弗尊者多些來探望你,給你特別的指引。你不必到精舍到了。保留你的體力吧。” 善提婆合掌以表示感恩。 十五日後,佛陀的法會講題是關於在家眾的生活。他告訴在家眾怎樣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午到真正的快樂。他再一次檢討他在早前給僧尼開示過的生活原則,'現在的平和、未來的平和'。佛陀說:“一個比丘過貞潔的獨身生活以能享受現在的平和喜悅。這種生活也肯定可以替未來產生快樂。但並不只是無家室外的比丘才可享愛這種快樂的。在家眾也可以信教奉行而獲得同樣的快樂。首先,不要為了金錢而過份沉迷於工作,以致影響目前的家庭幸福。你和你家人的快樂是首要。一個體諒的目光、一個衷心接受對方的微笑、一句關懷的話、分享著溫馨和專注的一頓晚餐,這全都可以為現在這刻創造快樂。培養當下此刻的覺察,可以避免令你身邊的人和你自己受到痛苦。你對別人的目光、你的微笑、以及對別人關懷的表現,全都可以創造快樂。正直的快樂,並不是靠財富與名氣得來的。” 佛陀還記得幾年前在王舍城與一個名叫私伽羅的商人一次的對話。一天清早,佛陀持缽離開竹林不久,在城外一條小徑上遇到一個年青男子。私伽羅正向東、南、西、北、上、下等六方叩拜。佛陀停下來詢問他這樣做的目的。私伽羅說,這是從小他父親便教他每天清晨必做的儀軌。他一向就是這樣跟著去做,但卻從來不知道有什麼意思。 佛陀告訴他說:“叩拜是一種可以為現在和未來增長快樂的修行。”他告訴私伽羅向東方叩拜的時候,可以觀想對父母親的感恩。他向南方叩拜時,可以觀想對師長的感恩。向西方時,可以觀想對妻兒的愛護。向北明,可以觀想對朋友的關懷。向下方時,可以觀想對同事們的感謝。向上方時,他可以觀想對所有聖賢的景仰。 佛陀教私伽羅五戒,以及怎樣徹視一切,以能不再被貪念、憤怒、激情和恐懼等影響他的行徑。佛陀又告訴他要遠離六種導致墮落的行為,酗酒、夜間在城裡的街道上蹓躂、嗜賭、涉足歡場、與損友往還、懈怠。他又教私伽羅如何斷定一個人是否良朋。他說:“一個好朋友應該是恆常的。無論你是貧是富、歡喜或憂愁、成功或失敗,一個好朋友對價錢的感情,都是不會動搖的。他會聽你的傾訴,與你分擔苦惱。他又會讓你分享他的喜樂和分擔他的悲傷,同時又視你的悲喜如他自己一樣。” 佛陀繼續他的開示:真正的快樂,可以在此生實現,尤其是當你們奉行以下幾點: 1、與賢德的善者結交以及避免跌入墮落之途。 2、在對修行有幫助的環境中生活,以建立良好的品格。 3、培養機會讓自己多學習正法、戒律、以及你自己的行業。 4、騰出時間來關心父母和妻兒。 5、與別人分享時間、資源和快樂。 6、盡量找機會去培養美德。不要嗜酒和賭博。 7、學習謙遜、感因和簡樸的生活。 8、找機會親近比丘,以研習大道。 9、一生的生活,都以四聖諦為基本。 10、學習禪修以能消解苦惱憂慮。 佛陀讚美那些在家庭和社會裡都活用教理的在家眾。他特別提到善提婆給孤獨長者,並且說他是個一生致力於創造快樂、服務他人,以及作有意義生活的表表者。善提婆的心量非常深廣,一生都依教奉行。佛陀說,那些比善提婆更多財富的人,他們的快樂,遠遠不及善提婆給予別人的快樂為多。善提婆的妻子富樓那納伽納聽到這裡,已被佛陀對她丈夫的讚美感動得流下淚來。 她站起來,恭敬的對佛陀說道:“世尊,一個有錢人的生活,尤其有很多產業的,通常都是非常忙碌。我認為那些以簡單的職業維生的人,他們的生活會比較適合修行。當我們看見比丘們無家庭妻室,只擁有三衣一缽時,我們都很渴望過簡樸無憂的生活。我們雖然都想活得悠閒一點,但畢竟卻有太多任務纏身。我們應該怎辦?” 佛陀答道:“富樓那納伽納,比丘們也有他們的任務啊。獨身的生活是有需要日夜都專念於戒行之中。一個比丘,把自己的生命奉獻大人。各位在家弟子,'如來'想你們也一嚐比丘的生活。我們就叫此種修行方式'八關齋式'吧。每月兩次,你們可以到寺院來受持此八戒一日一夜。你們要如比丘一般,日中一食。你們又可以行禪坐禪。你們可以全日享受貞潔、覺察、專注、輕鬆、平和與喜悅的僧尼生活。一天過後,你們便可以回到俗家的生活,如常的守持三皈五戒。” “各位在家弟子,'如來'將會叫比丘安排八關齋式的事宜。它可以在寺院甚或家裡舉行。你們可以請比丘到家裡替你們主持受式儀式,和指點你們當天的修行。” 富樓那納伽納對佛陀這個提議非常滿意。她說:“世尊,請問那八戒是什麼?” 佛陀答道:“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穿帶華衣寶飾、不坐臥高軟大床、以及不用金錢。此八戒可以使你們免墮昏沉顛倒。這天只日中一食,會讓你們有更多時間修行。” 眾人都很高興佛陀作出這項提議,讓他們在一些指定的日子裡守持八戒。 十日後,善提婆害裡僕人前來告訴舍利弗尊者,說善提婆的病情突轉惡化。舍利弗於是便叫阿難陀與他一起入城。他們到達善提家裡,看見他在床上臥著。一個從僕拉來兩張椅子給他們坐在床邊。 見到善提婆正受著肉體上的煎熬,舍利弗尊者便建議他觀想佛、法、僧以能減低痛楚。 “善提婆居士,讓我們一起觀想佛陀,徹悟的覺者;正法,智慧與慈悲之道;和僧伽,生活在和合覺察之中的高潔團體。” 知道善達婆再活不了多久,舍利弗尊者對他說:“善提婆居士,再讓我們觀想以下的,我的眼睛不是我,耳朵不是我,我的鼻、舌、身、意都不是我。” 善提婆依照舍利弗的指示去做。舍利弗又繼續說:“讓我們繼續觀想,我能見的不是我,能聽的不是我,能嗅的、嚐的、觸摸的、想的都不是我。” 舍利弗又教善提婆怎樣觀想六種意識,我所見的不是我,所聽的不是我,所嗅到、嚐到、觸摸到、想到的,都不是我。 舍利弗又說:“'土',這樣原素不是我。水、火、空氣、空間和意識等都不是我。我沒有被任何一樣原素抑製或纏縛著。生與死都不能碰我。我笑,因為我從沒有生,也永不會死。生不能使我存在。死也不能使我存在。” 忽然,善提婆哭起來。阿難陀驚見淚珠流下居士的面頰,便問道:“善提婆,怎麼了,你不否因為不能這樣觀想而覺得傷心?” 善提婆答道:“阿難陀尊者,我一點也不傷心。在觀想上,我絕對沒有問題。我是因為太感動而落淚。我有幸侍奉佛陀和比丘超過三十年,但卻從未聽過像信天這樣的高深教義。” 阿難陀說:“佛陀時常都有這樣教導比丘和比丘尼的。” 阿難陀尊者,在家弟子也能明白和修行這些教導的。請你告訴佛陀,希望他也與在家弟子分享這樣的教理。 ” 當天稍後,善擔婆便去世了。舍利弗和阿難陀兩位尊者,都繼續留在他身邊,替他誦經。給孤獨長者這一個家庭,是其他家庭的典範。他全家的成員都皈依了佛陀,而且更在日常生活中虔修正法。善提婆去世的前幾天,他剛獲悉排行最小的女兒善摩揭陀,在鴦伽與眾人分享教理。她家了一個在鴦伽做官的丈夫,但他卻是追隨那些不穿衣服的異行頭陀的。他每次叫善摩揭陀與他一起探訪頭陀,她都婉然拒絕。過了一段時日,她對佛道的精深理解終於打動了她的丈夫,更替很多當地的人開啟了心窗。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