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故道白雲

第9章 41-45

故道白雲 一行禅师 14886 2018-03-20
舍利弗現在已很熟悉前往舍衛城的路徑。因為捨利弗與給孤獨長者早已培養好沿途居民對佛陀和僧團的好感,所以他們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的歡迎。他們晚間在阿夷羅跋提河沿岸的樹林中渡宿。日間,他們分成三隊前進。佛陀和舍利弗帶領第一隊。第二隊由馬勝領導。第三隊則由目犍連負責。比丘們一路上都保持著平和安祥的步伐。有時,地方居民會聚集在岸邊或林中聽佛陀說法。 他們抵達舍衛城那天,善達多和祗陀太子前來相迎,並帶他們到新建成的精舍。看到祗園精舍的優良設施,佛陀對善達多稱讚不已。善達多則謙說這是全賴舍利弗尊者和太子的功勞。 學僧羅睺羅現在已十二歲。雖然他本來是依止舍利弗為師的,但因舍利弗出外達六個月之久,因此他這段時間便依止目犍連尊者。現在來到祗園精舍,他又可以再回到舍利弗的管導之下。

當天,祗陀太子和善達多為佛陀的光監設宴歡迎。從與舍利弗的接觸,太子已對佛陀深深的仰慕。他們請了當地所有的居民前來聽佛陀的開示。參聽的人非常踴躍,其中包括有太子的母親摩利王后,和他的十六歲妹妹,跋吉梨公主。對佛陀名聞已久的群眾,都急俗親睹他的尊容。佛陀給他們講說四聖諦和八正道。 法會之後,王后和公主都茅塞頓開。她們都很想成為佛陀的在家弟子,但又不敢作此請求。王后需要先取得她的丈夫,波斯匿王的同意。她知道大王短期內必有機會與佛陀會晤,而到時他對佛陀的印像也必定如自己的一樣。波斯匿的妹妹就是頻婆娑羅王的妻子。她早於三年前已皈依佛陀的座下。 當日的法會,也有捨衛城的很多宗教領袖參予。他們大都是為了好奇而來。一部份的人在聽法後也頓覺心裡燃亮,有所領悟。其他的一些,則視佛陀為一個挑戰他們信念的強敵。但所有的人都一致認為,佛陀在舍衛城,肯定會替憍薩羅人的精神生活帶來重要的影響。

宴會和法會都完結後,善達多恭敬的跪在佛陀前面說道:“我的家人與我,以及我所有的親朋,供送祗園精舍給你和僧團。” 佛陀說:“善達多,你的功德無量。僧團今後便因你而可避免日曬雨淋和蛇蟲鼠蟻的侵擾了。這裡將會有比丘從四方流入。我知道你全心全意護法,希望你也能這樣虔誠的修行大道。” 第二天早上,佛陀和比丘到城裡乞食。舍利弗將比丘分成十二組,每組十五人。比丘在市中的出現,再次掀起了居民對祗園精舍的興趣。人人都羨慕比丘平靜和悅的舉止。 佛陀每星期在祗園精舍舉行一次法會。參加的人數眾多。不到多久,波斯匿王便得悉佛陀對當地人的影響了。他雖然忙於國事,沒有時間親往聽法。但從朝廷裡,他已聽到很多有關祗園精舍和這些來自摩揭陀比丘的消息。一天吃飯時,他自己提起佛陀這個話題。摩利王后便告訴他祗陀太子對建寺的貢獻。大王向太子詢問詳情,於是太子便細說他所知所見的一切。太子還希望大王批准,讓他成為佛陀的在家弟子。

波斯匿王很難相信一個像佛陀這樣年輕的僧人,可以證得真悟。依照太子所說,佛陀只得三十九歲,和大王自己同年。大王認為佛陀的成就,沒可能會超出於那些如富樓那迦葉、末迦利瞿舍梨子、尼幹陀若提子和刪阇耶毘羅胝子等長者。雖然大王很想相信兒子所說,但他難免有點懷疑。他決定有機會便親自會見佛陀,以釋疑團。 雨季將至,佛陀決定在祗園精舍安居。有了多年竹林的經驗,佛陀的大弟子很輕易便把一切安排妥善。在舍衛城,有六十位新比丘加入僧團。善達多又引導了不少朋友成為在家弟子。他們都熱烈的支持精舍的活動。 一天下午,佛陀接見了一個滿臉愁容的青年。佛陀獲悉達青年的兒子剛於數天前死去了,而他這幾天都留在墓前嚎啕大哭,高聲呼喊:“我的兒子啊,你往那裡去了?”他不眠不休,不吃不喝。

佛陀告訴他:“愛里生苦。” 那男子反駁道:“你錯了。愛並不會帶來痛苦,愛只會帶來喜樂。” 佛陀還未及解說,這個傷心的男子已毅然轉身離去。他漫無目的遊蕩,直到遇到一群在街上賭博的人,與他們搭訕。他告訴他們與佛陀的會晤,而他們都同意他的說法,認為佛陀不對。 “愛怎可能會生痛苦?它只會帶來喜樂!你說得對。那沙行喬答摩錯了!” 不久,這件事件在舍衛城傳開了,更成了熱門的爭論話題。很多的精神領袖都非議佛陀對愛的看法。當消息傳到波斯匿王的耳裡,他一天晚飯時便對王后說:“那人們稱佛陀為覺悟的人,其實未必如想像中的偉大。” 王后追問:“你為何這樣說呢?有人說他的不是嗎?” “今早,我聽到朝中的官員在議論喬答摩。他們說,他認為越愛得深是越痛苦。”

王后說:“如果是喬答摩說的,那必定是真的。” 大王不耐,斥責她說:“你怎可以這樣說話。凡事都應該經過自己的審察。不要像小孩般盡信老師的話。” 王后不敢多言。她知道大王還未親會佛陀。翌日晨早,她囑一位婆羅門的朋友摩托車利佳迦,去向佛陀詢問此事,並請他作出解釋。她請這位朋友把佛陀所說的都小心筆記下來,向她報告。 摩利佳迦見到佛陀時,便提出王后的問題。佛陀這樣回答:“我最近聽說在舍衛城有一個婦人的母親逝世。她過度悲傷至失卻常性,到處向人問'有人見到我的母親嗎?你有見到我的母親嗎?'。我又聽說有兩個年青戀人,因女方的父母強迫她嫁給別人,因而雙雙自殺。這兩宗事件已足以證明痛苦是因愛而生起的了。”

摩利佳迦對摩利王后重述佛陀的說話。這天,當王后看到大王閒著的時候,便問他:“我的丈夫啊,你是否很疼愛跋吉梨公主?” “當然啦!”大王答道,心裡覺得奇怪。 “假若她有不幸,你會痛苦傷心嗎?” 大王震驚。他突然見到愛之中實隱著痛苦的種子。他一向的安全感轉變成為憂慮。佛陀的說話包含著殘酷的真理。這令大王十分困擾。他說:“我一定要盡快往訪這個僧人喬答摩。” 王后對此甚感高興,因為她知道大王見到佛陀後,一定會體會到佛陀的教化是與眾不同的。 波斯匿王單獨前往拜會佛陀,完全沒有守衛陪同。他只吩咐車夫把馬車在精舍的閘外停下,讓他自己進去。佛陀在他茅房的門前接會大王。互相作禮後,大王對佛陀坦誠地說:“喬答摩導師,人人都稱頌你為佛陀,一個證得圓滿覺悟的人。但我總是覺得,以你這般年紀而有此成就,實令人難以置信。就是比你年長很多的耆老大師,如富樓那迦葉、末迦利瞿舍梨子、尼乾陀若提子和刪阇耶毘羅胝子,他們都未敢自認證得圓滿的覺行。就連阿耆多枳舍欽婆羅和迦羅拘陀迦栴延也不例外。你認識這些大師嗎?”

佛陀答道:“陛下,我聽過他們所有的大名,更與其中數位相識。精神境界的證悟不是受年齡影響的。歲月並不是得道的保證。有幾樣東西是不容低估的,年幼的太子、小蛇、一點火花、和年少的僧人。太子雖仍年幼,但他具備了一個國君的宿命條件。一條小毒蛇,能在一瞬間致人於死地。所謂星星這火,可以燎原;一點火花便足以把整個城市化為灰盡。而年少的僧人,更可成就無上正覺!陛下,一個有智慧的人,是永遠不會小覷小太子、小蛇、小火花和小沙彌的。” 波斯匿王望著佛陀。他非常欣賞佛陀所說的。佛陀說得那麼氣定神閒,而內容卻精簡深奧。大王覺得佛陀是個可以信賴的人。他接著便發問最使他焦慮的問題了。 “喬答摩導師,一些人說你教他們不要去愛。他們說,是你告訴他們越是愛得深,痛苦憂惱便也越多。雖然我可以看到這裡面的一點道理,但我對這個看法,總是覺得有點不安。沒有愛,生命便似乎再沒什麼意義了。請替我解決這個問題吧。”

佛陀親切的望著大王。 “陛下,你問得很多。很多人都會因你這個提問而得益。愛有很多種。我們先要細心認識每一種的愛。生命裡很需要有愛的存在,但並非那種甚於色欲、情慾、執迷、有分別心和偏見的愛。陛下,有另一種愛,是生命裡極之需要的。這種愛包含著慈愛和悲憫心,或叫大茲和悲。” “一般人所說的愛,只限於父母子女、夫婦、家屬、宗親、和國民的互愛。這種愛的性質,都是依著'我'和'我的'的觀念而產生,因而是仍然糾纏於執著和分別心之內。人人都只想愛他們的父母、配偶、子女、孫兒、親屬和國民。就是因為被困於執著之中,他們往往在沒有事故發生的時候,已經開始憂慮意外降臨在心愛的人身上。當意外真的發生時,他們便會大受打擊,傷痛至極。至於有分別心的愛,則會產生偏見。人們對於他們圈子之外的人,可以變得毫不關心甚或歧視排斥。執著與分別心,都是導致自己和他人受苦的根源。陛下,所有人真正渴望著的愛,是慈愛和悲心。大慈或慈愛,是替別人帶來歡樂的心量。大悲或悲心,則是替別人解除苦難的胸懷。大慈和大悲都是不求回報的。慈愛和悲心亦不限於對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家屬、宗親和國民。這種愛,是遍及所有人和眾生的。在大慈和大悲裡,沒有絲毫的分別、'我的'或'非我的'的成份。正是因為沒有分別,因此也就沒有執著。大慈和大悲只會導致快樂和減輕痛苦。它們並不會帶來憂傷苦惱。沒有這種愛,生命便真如你說的,沒有意義了。有了慈愛和悲心,生命必會充滿平和、喜悅和滿足。陛下,你是一國之君。假若你實行慈愛和悲心,你的人民必定受惠。”

大王低頭深思。他再抬起頭來問佛陀:“我有家庭和國家要照顧。如果我不愛我的家庭和國家,那我怎能照顧它們呢?請替我闡明這點。” “你當然應該愛你的家庭和百姓。但你的愛是可以伸展到他們之外的。你愛你的太子和公主,但這並不是說你便不能關心你國家裡所有的年青男女。如果你這樣做,你現時有限的愛心,便可以變為全麵包容的愛心,而全國的青年人就將成為你的兒女。這就是慈悲心的真義。這並不是空談理想。這是實際做得到的,尤其像你所居之位,就更加輕而易舉了。” “那別國的青年又如何?” “雖然他們不在你國土之內,但這也阻礙不了你對他國的青年像你待自己的子女一般啊。你愛你的子民,並不應該構成你不能愛別國子民的理由啊。”

“但當他們不在我的管轄之下,我又怎能表示對他們的愛護呢?” 佛陀望著大王。 “一個國家的興盛與安全,不應該是因為別國的衰弱和動亂而得來的。陛下,持久的太平盛世,是有賴所有國家的合作,同步邁向以大眾利益為首要的目標。如果你想憍薩羅能永享太平,又不希望你國內的年青人戰死沙場,你便一定要幫助其他國家保持安定。要真正和平,外交和經濟政策必要依從慈悲的路線。在愛護你自己的子民之餘,你也要同時愛護和關心其他的王國,如摩揭陀、伽屍、毗提訶、釋迦國和拘利耶。 “陛下,我前一年回釋迦國探親,曾在喜馬拉雅山下住上數天。在那裡,我曾深省思索賠一引起以非暴力為原則的政制。我發覺到一個國家,是可以不靠如監禁或死刑等武力來維持治安的。我曾與我的父親淨飯王商談過。我現在也藉此機會與你分享這些意念。一個培育慈悲心的君主,是不需要倚賴武力政策的。” 大王驚嘆:“妙!妙極!你的說話至為感人!你無疑是真正的開悟者!我答應你一定會對你所說的話詳加思慮。我將會透切地領會你教誨內的智慧。但現在,請許我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一般的愛,都含有分別、慾念和執著。依你所說,這些都會帶來憂悲苦惱。但一個人又怎可以無欲無執的去愛?我對子女的愛,應該怎樣才可避免憂慮和痛苦?” 佛陀答道:“我們得先看愛的性質。我們的愛,是應該給我們所有愛的人帶來和平和幸福的。如果我們的愛存有佔有的私的心,我們便沒可能給他們平和快樂。相反的,我們只會令他們感覺被困。這種愛不外是一種牢獄。當我們所愛的人再無法覺得快樂時,他們便會想辦法釋放自己,以能重獄自由。他們不會接受牢獄的愛。這種愛亦會因而逐漸變為憤恨。 陛下,你有聽聞十日前在舍衛城因為私愛而導致的悲劇嗎?當兒子要結婚的時候,這個母親認為是被人拋棄。她不以兒子娶妻為多得一個女兒,反而覺得失去了兒子和被出賣。她因此由愛此恨,在這對年青的夫婦食物中下毒,把他們殺死。 陛下!依覺悟之道,沒有了解便沒可能有愛。愛就是了解。你不了解便不能去愛。彼此不了解夫婦,是不會相愛的。不了解的兄弟姊妹也是不會互相相愛護。父母子女沒有彼此了解,也很難互愛。假使你想你所愛的人快樂,你一定要學習去了解他們的苦惱與期望。當你了解他們,你便可以幫助他們舒解苦惱和達成願望。這才是真愛。如果你單是要他們跟隨你的意願而忽略了他們的需要,這便決不是真愛。這只是佔有和支配別人的慾望,以及試圖滿足自己需要的錯誤途徑。 陛下!憍薩羅的人民都有他們的苦惱和願望。如果你能了解這些,你便是真的愛護他們。朝廷裡百官也有他們的苦惱和願望。你了解他們的苦惱和願望的話,便可帶給他們歡樂。為此,他們便會一生都忠心於你。王后、太子和公主都有他們的苦惱和願望。你了解他們的苦惱和願望的話,便一定可以令他們快樂。當每人都享受著平和、幸福和喜悅的時候,你自己也就會知道什麼是平和、幸福和喜悅。這就是醒覺之道上,愛的定義了。 ” 波斯匿王被深深感動。一向以來,沒有一個精神導師或婆羅門教士能打開他的心懷,使他對事理能夠有此深入的體會。他想,這們導師的光臨,實在是國家的福氣。他希望成為佛陀的弟子。過了一會,他抬頭對佛陀說:“我很感激你贈給我多方面的至理明言。但我仍有一件事困擾著我。你說基於執欲之愛會帶來痛苦煩惱,而基於慈悲之愛可帶來平和幸福。我雖然看到慈悲之愛的無私和不自利,但我仍認為它會有痛苦煩惱。我愛我的人民。當他們愛到如風災火患等天然災害的摧殘時,我也感同身受他們的痛苦。我相信你也會這樣反應。你看到別人生病或死亡時,你一定也感到痛苦。” “又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你將會更深入的了解慈悲的體性。首先,你應該知道因執欲之愛所帶來的痛苦,要比因慈悲帶來的痛苦多上千倍。有兩種痛苦需要辨別,一種是完全沒用並且紛擾身心的;而另一種則是滋長關懷和責任感的。在面對別人受苦的情形時,基於慈悲的愛,可以供給我們作出下面反應的能量。而基於執欲之愛,則只會製造多一些焦慮和痛苦。慈悲實在是最有效救援行動的能源。大王!慈悲是必要的。慈悲心所產生的苦痛,是一種有能力幫助別人的痛苦。任何不能體會他人痛苦的人,根本不屑為人。 慈悲是了解的果實。修習覺察之道就是要體證生命的實相。這實相就是無常。一切都沒有永恆和個別的自體。一切總有一天會成為過去。當一個看清事物的無常之性,他的視線便會變得平靜和諧。無常的存在不會為他的身心帶來困擾。因此,慈悲所引致的痛苦感覺,沒有其他痛苦來得沉重苦澀。慈悲之苦,只會增加一個人的力量。大王!你今天已聞得解脫之道的基本綱領。另一天,我會再和你分享更多的法要。 ” 波斯匿王的心裡充滿謝意。他起來向佛陀鞠躬頂禮。他知道他很快便會要求佛陀納他為在家弟子。他又知道摩利王后、祗陀太子和跋吉梨公主都已經對佛陀非常敬重。他希望一家人可以同時被接受皈依。他還知道自己的妹妹,憍薩鞞毗,和妹夫頻波娑羅王,都已皈依佛陀。 那天晚上,摩利王后和跋吉梨公主都留意到大王的轉變。他似比平時平和意悅。她們知道這必定是與會晤過佛陀有關。雖然她們很想問大王有關他這次與佛陀的會面,但她們又認為等大王自己告訴他們,會更為適當。 波斯匿王到祗園精舍的訪問,惹起了很多人對精舍的興趣,同時也提升了佛陀僧團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朝臣都留意到大王沒有一次錯過每週舉行的法會,因此他們也開始跟他一起參加。他們有些是出自對佛陀教化的仰慕,但一部份便只是為了討好大王而這樣做。來訪祗園精舍的知識份子和年青人與日俱增。在安居的三個月內,就有一百五十個年青人在舍利弗座下受戒為比丘。一向被大王護持的其他宗教領袖,都開始感到威脅,因而視祗園精舍為眼中釘。在雨季安居結束的典禮收,大王給每位比丘供養新的衲衣,又施濟食物和日用品給窮苦的家庭。大王一家人,也同時在這次大典中正式受持三皈依。 安居之後,佛陀和一眾比丘前往鄰近的地區向更多的人弘法。一天,正當他們在恒河附近的村落乞食時,佛陀留意到一個擔糞的男子。他是一個'不可接觸者',名叫蘇利陀。蘇利陀早已聽聞過佛陀和比丘,但今次還是首次見到他們。他十分慌忙,自知自上的衣服污穢和臭氣薰天。他趕快從路上跑開,走到旁邊的河裡。但佛陀早已決定要和蘇利陀分享大道。蘇利陀避開之時,佛陀也跟著他走。舍利弗明白佛陀的心意,於是便和佛陀當時的隨從,彌伽耶尾隨在後面。列隊而行的比丘,全都停了下來,靜默的在那裡觀看。 蘇利陀真被嚇壞了。他急急的把滿桶的糞放下,到處找地方迴避。岸上站著眾多其他的比丘,而佛陀和兩位比丘就直站在他眼前。不知所措,蘇利陀只好合上雙掌,河水及膝的站在那裡。 好奇的村民都全部從屋裡出來,走到岸邊看看發生了什麼事。蘇利陀是因為怕自己會污染比丘而迴避的。他沒有想過佛陀會這樣跟上來。蘇利陀深知僧團中有很多貴族階級的子弟。他知道污染了比丘將會是罪無可恕的。他只希望佛陀和比丘會快快回到路上。可是,佛陀就是不走。他向前直行到水邊,跟蘇利陀說:“我的朋友,請你行近些讓我們談談。” 雙掌仍然緊合,蘇利陀抗拒道:“大人,我不敢!” “為何不敢?”佛陀問道。 “我是個'不可接觸者'。我不想染污您和您的比丘。” 佛陀答道:“我們修行之道,是沒有階級界限的。你是一個人,就和我們一樣。我們絕不怕會被污染。只有貪、瞋、痴才會把我們污染的。一個像你這樣和悅的人,只會替我們帶來歡喜。你叫什麼名字?” “大人,我叫蘇利陀。” “蘇利陀,你想像我們一樣成為比丘嗎?” “我可以嗎?” “為何不可以?” “我是個'不可接觸者'啊!” “蘇利陀,我已經解釋過,我們所行之道是沒有階級的。在醒覺之道上,階級不再存在。這就像恒河、耶牟那河、阿夷羅跋提河、薩羅河、牟那河和廬奚多等河流。它們一旦流入大海,便再沒有個別的身份人。一個出家修行大道的人,無論他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或'不可接觸者',都已把他的階級放下了。如果你喜歡的話,你是可以像我們一樣成為比丘的。” 蘇利陀真的很難相信自己所聽到的。他把舍著的雙掌放到額上,說道:“從沒有人這樣慈祥的對我說話。這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天。假如你肯收我為徒,我發願會全心全意去實行你的教導。” 佛陀將乞缽交給彌伽耶,然後向蘇利陀伸手,說道:“舍利弗!來幫我替蘇利陀沐浴。我們就在河邊這裡給他授戒為比丘。” 舍利弗尊者微笑。他把自己的缽放在地上,然後上前協助佛陀。佛陀和舍利弗把他洗擦時,蘇利陀感到有點不舒服和不習慣,但他並沒有異議。佛陀囑彌伽耶阿難陀取來一件多出來的衲衣。蘇利陀受戒後,佛陀安排他依止舍利弗。於是,舍利弗便帶他回去祗園精舍,而佛陀和其他的比丘則繼續平和地乞食去。 當地的居民都親眼看到這一切。消息很快便傳開,說佛陀接納了'不可接觸者'加入僧團。這引起了城內高層階級的哄動。在憍薩羅,有史以來都未有過一個'不可接觸者'被精神團體接納。很多輿論都責備佛陀把傳統違反。一些比較嚴重的,更暗示佛陀在進行推翻體制,策動暴亂的陰謀。 這些傳言從各方面的在家眾甚或道聽作說的比丘流入精舍。一班大弟子,諸如舍利弗、目犍連、摩訶迦葉和阿耨樓陀等,便與佛陀會商,討論有關外間的這些反應。 佛陀說:“我們接納'不可接觸者',其實是遲早的問題。我們所行的,是平等之道。我們不承認階級的存在。我們現在雖然在蘇利陀成為比丘這件事上遇到了問題,但我們這歷史性的創舉,實會為後世所銘感的。我們必需要勇氣於而對這些困難。” 目犍連說道:“我們不是缺乏勇氣和能耐。但我們如何能夠減消眾人的敵對態度,以令比丘們無礙修行呢?” 舍利弗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繼續令人對修行保持信心。我會盡力幫助蘇利陀在修行上的進展。他的成功,便是對我們最有利的證明。同時,我們也要設法對人解釋我們對平等的信念。師傅,你認為怎樣?” 佛陀把手放到舍利弗的肩膊上。 “你所說的,正是我的心意。” 蘇利陀受戒所掀起的風波,很快也傳到大王的耳裡。一群宗教領導人要求與大王面談,以表明他們對此事的不滿。他們有力的陳詞,使大王分困擾。雖然他是佛陀的忠心弟子,但也要答應調查此事。幾天后,他造訪祗園精舍。 下車後,他獨個兒步入寺院之地。涼蔭下的路徑,不停有比丘從他身旁步過。大王沿著往佛陀住處的徑上走。每遇到一個比丘,他都鞠躬作禮。一如以往,比丘們閑靜平和的態度,鞏固了大王對佛陀的信心。行了半路程,他看到一個比丘坐在大石上,在松樹下給一小群比丘和在家眾說教。這個情景十分怡人。說教的比丘年在四十以下,但臉上已散發著很明業的安祥和智慧。他的聽眾無疑是被他所說的話吸引著。大王停下來聆聽之後,也深受感動。但他突然想起自己的來意,這才繼續前行。他希望遲些回來,才再聽這比丘的講教。 佛陀在房子外親迎大王,再請他在竹椅上坐下。互相問好之後,大王便問佛陀那在石上說教的比丘是誰。佛陀微笑著答:“那是蘇利陀比丘。他曾經是擔糞的'不可接觸者'。你認為他的說教怎樣?” 大王感到困窘。這個道貌岸然的比丘。竟就是那個擔抬糞便的蘇利陀!他從沒有想過這會是有可能的。個還未知如何反應時,佛陀再說:“自從第一天受戒,蘇利陀比丘便全心全意的虔誠修行。他是一個極之誠懇、聰敏、和有決心的人。雖然他只是受戒了僅三個月,已賺得德高意淨的美譽。你會想與這位難得的比丘結識和給他供養嗎?” 大王坦白的說:“我真的很想與蘇利陀比丘會面和給他供養的。大師,你的道理精深奧妙。我從沒有遇過如你這樣心懷轄達的精神導師。我真的認為沒有一個人、一樣動物或一樣植物,不是因你對他們的了解而受惠的。我告訴你,我今天到來,本來是要向你查問你為何會接納一個'不可接觸者'加入僧團的。但我現在已親見親聞,真正的明白了。我不敢再問。你倒不如讓我俯伏在你面前吧。” 正當大王站起來要俯身伏在地上,佛陀也同時起立,執著大王的手。他請大王再坐下來。他們都再坐下後,佛陀望著大王說:“陛下,在解脫之道下,是沒有階級的。在覺悟者的眼中,人人都是平等。每個人的血都是紅色。每個人的眼淚都是鹹的。我們都一致是人。那就是我歡迎蘇利陀比丘加入僧團的原因。” 大王合掌說:“我現在明白了。我也意味到你的道業上將會障礙重重。但我也同樣知道你有足夠的力量與勇氣排除萬難。至於我,我一定會盡我所能來護持正法。” 大王向佛陀請辭,再回到那棵松樹處,希望聽蘇利陀比丘說教。可惜,他和聽眾都不見了。大王只可見到數個比丘在小徑上專注地慢步而行。 一天,彌伽耶告訴佛陀,他知道難陀在僧團很不快樂。難陀曾私底下向彌伽耶透露他是如何的惦念在迦毘羅衛國的未婚妻。難陀說:“我還記得那天拿著佛陀的缽回去尼拘律園。我要離開時,阇羅芭達卡拉諾利情深款未的望著我說:'趕快回來。我會等你。'我仍很清楚的記得披在她織肩上那把烏黑秀發的光澤。她的影像時常在我禪坐時出現。每次她在我腦海浮現,我便會對她惦念思憶。我當僧人實在不快樂。” 第二天下午,佛陀相約難陀一起散步。他們離開祗園精舍,往遠處湖邊的一個小村莊行去。他們坐在靠湖的一巨岩上,居高臨下的望著清澈的湖水。一群鴨子漫遊而過。鳥兒在低垂的樹枝上歌唱。 佛陀說:“一些師兄弟告訴我,你不覺得當比丘的生活快樂。這是真的嗎?” 難陀默然不語。過了一會,佛陀又問:“你是否覺得自己已準備好回迦毘羅衛國去承繼王位?” 難陀急急回答:“不,不是。我曾告訴所有的人我不喜歡政治。我知道我沒有管治國家的能力。我不想繼位為王。” “那你為何不喜歡當比丘?” 難陀又再默然不答。 “你是否掛念著卡拉諾莉?” 難陀的臉上泛紅,但仍不作聲。 佛陀說道:“難陀,憍薩羅這裡也有很多美麗如卡拉諾莉的少女。記得在波斯匿大王宮中的宴會嗎?你有見以如卡拉諾莉般美麗的女子嗎?” 難陀承認說:“可能這裡有很多如她一般美麗的女子。但我關心的就只是卡拉諾莉一個。在此生中,就只有一個卡拉諾莉。” “難陀,執著可成為修行中的一大障礙。一個女人的美麗可以消失得像玫瑰凋謝般快速。你也知道一切無常。你應該洞視萬事萬物的無常性。看。”佛陀指著一個大竹橋上倚著拐杖,蹣跚而過的老婦。她的臉上縐紋滿佈。 “那老婦也必曾是個美人。卡拉諾莉的美貌也將隨著歲月消褪。而在同一段時間,你在覺悟之道的修行上,卻可為你帶來生生世世的平和愉悅。難陀,你看看那邊在樹上嬉戲的兩隻猴子。你可能覺得那雌的尖面紅股,一些也不吸引。但對那雄的來說,他就是世間上最美的猴子。他在雄猴心目中是獨一無二,而且願為她出生入死來保護她。” 難陀打斷了佛陀的話。 “請不要繼續說下去。我明白你想說什麼。我會把自己更全力的投入修行的。” 佛陀對他的弟弟微笑。 “你要特別留意觀察呼吸。靜思你的身體、感受、行念、意識、和意識所產生的物象。從你的身體、情感、心和心物上,透世地視察出生、成長、和壞滅等現象的過程。你有何不明白的,可以來問我或舍利弗。難陀,你要謹記,解脫所帶來的快樂,才是真正無條件的快樂。它是不可磨滅的。你應該以這種快樂為目標而邁進。” 天色漸暗。佛陀和難陀站起來,步回精舍。 祗園精舍現在的寺院生活已鞏固安定。比丘的人數已達五百之多。接下來的年度,佛陀回到毘舍離雨季安居。離車族的公子已把大樹林改變成寺院。他們建築了一座兩層高的講堂,並訂名為大林精舍。在娑羅樹林中,遍布著小型的房舍。公子們更與阿摩巴離慷慨的讚助這季安居的所需要。 從摩揭陀至釋迦國,都有比丘專程來與佛陀一起安居。全部人數達六百。在家弟子也從各方前來參與,以能接受佛陀的教化。他們帶來很多食物供僧,又參聽所有的法會。 雨季剛結束不久一個初秋的早上,佛陀接獲消息,知道淨飯王在迦毘羅衛國重病垂危,大王特派侄兒摩男拘利王子前來,請佛陀回家見他最後一面。在摩男拘利的特請下,佛陀同意乘馬車代步以節省時間。阿耨樓陀、難陀、阿難陀和羅睺羅與他同行。他們非常匆忙的離開,以至離車族公子和阿摩巴離都未能趕及與他們道別。馬車離開後,二百名比丘,包括了許多前釋迦族的王孫公子,便開步行前往迦毘羅衛國。他們都希望能參與佛陀父親的葬禮。 王族的成員在王宮的外閘接會佛陀。摩訶波阇波提立即帶他進入大王的寢宮。見到佛陀,大王青白憔悴的面容頓時燃亮起來。佛陀坐在床邊,緊握大王的手在他自己的手裡。八十二歲的大王,枯瘦極了。 佛陀說道:“父親,請你慢慢的溫和呼吸。微笑啊。這一刻,沒有什麼比你的呼吸重要。難陀、阿難陀、羅睺羅、阿耨樓陀和我,都會和你一起慢慢呼吸。” 大王逐一望望他們。他輕輕微笑,開始慢慢呼吸。沒有一個人敢哭。過了一會,大王望著佛陀,問道:“我已清楚看到生命的無常,又知道如果要得到真正的快樂,是不能讓自己迷失於欲樂之中。幸福是從簡樸自由的生活而得的。” 喬答彌王后告訴佛陀:“過去這幾個月,大王生活得非常簡單。他真的遵照你的教導。你的教化已把我們這裡每個人的生活都改變了。” 仍執著大王的手,佛陀說:“父親,看清楚我、難陀和羅睺羅。看看窗外樹枝上的綠葉。生命正持續著。因生命持續著,故你也會持續。你會持續在我、在難陀和在羅睺羅,以至在所有眾生之內。由四種願素而生的住世色身,解散後將會不停地重新組合。父親啊,不要以為身體過去了,生與死便可以把我們束縛著。羅睺羅的身體,也就是你的身體。” 佛陀示意羅睺羅過來握持大王的另一隻手。垂死的大王,臉上泛起可愛的微笑。他因為明白佛陀的說話而對死亡再沒畏懼。 大王的參謀和朝臣,當時都全部在聲場。他示意他們上前,然後用微弱的聲音說:“我在位時,一定曾令各位有很多不滿。冒犯之處,我希望臨死之前得到你們的原諒。” 朝臣百官都忍不住流起淚來。摩男拘利王子跪在床邊說:“王上,你是一個最賢德公正的國王。我們這裡沒有人覺得你有任何不對之處。” 摩男拘利繼續說:“請容我提議難陀太子回來迦毘羅衛國登位為王。全國的人民,都會高興見到你的兒子繼位。我保證自己會竭盡全力扶助太子。” 難陀望著佛陀,希望他替自己解轉圍。喬答彌王后也望向佛陀。佛陀輕聲說道:“父王、各位大臣,請容我跟大家分享我對此事的一點意見。難陀仍未具有足夠的能力去當一國之君。他仍需要在修行上再磨練好幾年才可勝任。羅睺羅只有十五歲,要當國王也是太年輕了。我想念最有資格成為國王的,應是摩男拘利王子。他是個才智兼備,慈悲明理的人。更何況他已為大王的參謀有六年多了。我僅代表王族和國民,懇請摩男拘利王子負起此重任。” 摩男拘利合上雙掌,提出反對:“我恐怕自己才疏學淺,未能勝任為王。請陛下、佛陀世尊和眾大臣另選賢能之士吧。” 眾大臣都齊聲贊同佛陀的提議。大王也首肯,並叫摩男拘利到他身邊來。他執著摩男拘利的手,說道:“每人都這樣信任你。佛陀更對你充滿信心。你是我的侄兒,我很榮幸可以把王位傳給你。你定會替我們延續百世。” 摩男拘利低頭鞠躬,遵從大王的意願。 大王喜極了。 “我現在要以安祥的合上眼睛了。我很開心能在我離開這世界之前見到佛陀。我的心裡再沒有掛慮。我也沒有悔疚和苦澀。我只希望佛陀能在摩男拘利初登王位的一段時間,留在迦毘羅衛國幫他一把。佛陀,你的德能將為我國帶來百世的安定和平。”大王的聲線逐漸轉弱。 佛陀說:“我定會留下來幫助摩男拘利,直至沒有需要為止。” 大王微弱的淺笑著,目光平和安祥。他合上眼睛,別了此生。喬答彌王后和耶輸陀羅哭起來了。大臣們也低聲啜泣。佛陀把大王的雙手摺放在腦前,然後示意各人不要哭泣。他教他們觀察著他們自己的呼吸。過了一會,他建議大家到外殿商討葬禮的事宜。 葬禮七天后舉行。超過一千個婆羅門參加儀典。但淨飯王葬禮獨特之處,就是在場代表著佛陀之道的五百個身穿橘黃衲衣的比丘。除了傳統的婆羅門經誦,大道的經文也被誦讀。比丘們誦念四聖諦、無常經、火經、緣起經、和三皈依文。他們用摩揭陀文讀誦,因為這是恒河以東的民間俚語。 佛陀緩步繞著火葬的柴新行了三圈。燃點柴木之前,他說:“生、老、病、死都在每人的生命裡必然發生。我們必需每天都在生、老、病、死上思惟反省,以使自己不會在慾海裡迷失。反之,我們要創造充滿平和、喜悅和自足的生命。一個證道的人會用平等心對待生、生、病、死。所有法的真義就是無生無滅、無成無壞、無增無減。” 一經燃點,柴木被火焰吞噬。鑼鼓聲響夾集於唱誦之中。大部份迦毘羅衛國的民眾都有前來參觀葬禮,以親睹佛陀主持火葬儀式。 摩男拘利登位後,佛陀繼續在迦毘羅衛國逗留了三個月。一天摩訶波阇波提喬答彌到尼拘律園探訪佛陀。她帶了幾件衲衣來作供,並同時要求佛陀給她授式為尼。她說:“如果你肯讓女人受戒,有很多人將會得益。在我們族中,很多王孫公子都已出家為僧。他們很多都是家室的。現在,他們的妻子也希望修習佛法,出家為尼。我自己也有此志願。如果可以這樣做,我便高興極了。這是大王死後,我唯一的願望。” 佛陀沉默了一段長時間才說:“這是不可能的。” 摩訶波阇波提哀求道:“我明白這是一件很難決定的事。我知道如果你接納女性為尼,將會要面對社會上的批評和遣責。但我不相信你是會懼怕這些後果的。” 佛陀再次默後不語。過了一會,他說:“在王舍城的一些女子也希望受戒為尼,但我認為現時還未是適當的時候。接納女性加入僧團的條件,當未成熟。” 喬答彌再三次向佛陀請求,但他的答覆始終沒有改變。她非常失望地離開了。回到王宮,她把佛陀的反應告訴耶輸陀羅。 數日後,佛陀回去毘舍離。他離開之後,喬答彌召集所有希望出家為尼的女人。她們包括一些從未結過婚的女子。她們全部都是來自釋迦族的。她對她們說:“我十分肯定在醒覺之道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可以證悟和解脫。佛陀自己也曾這樣說過。他也曾接納'不可接觸者'加入僧團。他是沒有理由不接納女性加入的。我們也是堂堂正正的人。我們也可以證悟和解脫。女人是沒理由被視為低等的。 “我建議我們全部剃頭,脫去所有的華服首飾,穿上比丘的黃袍,然後赤著腳步往毘舍離再請求披剃。這樣,我們便可以給佛陀證明,我們是和其他人一樣,可以過簡樸的生活和修行的。我們會行數百里路,沿途一邊乞食。這是我們唯一被接納的機會了。” 她們全都同意喬答彌的說法。她們都認定她是她們的領袖。耶輸陀羅微笑。她一向以來都很欣賞喬答彌的堅強和意志。喬答彌並非一個會被困難障礙到的人。對於這點,耶輸陀羅從昔日與她一起為貧苦大眾工作時已曾獲得證明。這班女人定了一天,作出行動。 喬答彌對耶輸陀羅說:“瞿夷,你最好暫時不與我們同行。我相信這樣會比較進行得順利。我們成功後,你便可以隨時跟上來。” 耶輸陀羅給她報以了解的微笑。 一天清早,正當阿難陀前往湖邊取水時,他與在離佛陀房子不遠站著的喬答彌和她帶領著的五十個女人相遇。每個女子都剃光了頭,身穿黃袍。她們腳現浮腫,染著血漬。驟眼看上去,阿難陀還以為她們是一隊從別處來訪的僧侶。看清楚之後,他才認出喬答彌夫人。差點兒不相信他的眼睛,阿難陀衝口而出:“哎喲,喬答彌夫人!你從那兒來的?為何你腳上有血?為什麼你和女士們這個樣子到來?” 喬答彌答道:“阿難陀尊者,我們剃光了頭,又把全部華衣寶飾捨掉。我們現在已一無所有。我們離開迦毘羅衛國後,行了十五日,沿途睡在路旁和在村落乞食。我求求你,阿難陀,請你代我們懇請佛陀,讓我們受戒為尼。” 阿難陀說道:“你們在這兒等著。我立刻向佛陀傳達。我答應你,我會盡力而為。” 阿難陀進入佛陀房時,佛陀正在穿衣。佛陀當時的隨從羅祗多也在。阿難陀把一切報告佛陀,但佛陀沒說什麼。 於是,聯絡員難陀追問:“世尊,一個女人可否成就入流、一返、不還、和阿羅漢等果位呢? 佛陀回答:“絕無疑問。” “那您為何不接納她們加和僧團?喬答彌夫人自你孩年時便把你撫育關懷。她愛你如親生兒子。她現在已拋棄一切財物地位,且已剃頭。她千里迢迢從迦毘羅衛國步行而來,都是為了證明女子也如男子一樣,可以經得起萬難。求您大發慈悲,准許她們受戒為尼。” 佛陀沉默了好一陣子。跟著,他囑羅祗多去召請舍利弗、目犍連、阿耨樓陀、拔提、金毘羅和磨訶迦葉等尊者前來。他們齊集之後,便一起詳細商討這個情形。佛陀解釋他並不是因為歧視女性而不許她們受戒為尼。他只是未能確定,在讓她們加入僧團的同時,是否可以避免產生僧團內部和與外間的負面衝突。 經過詳細的磋商之後,舍利弗說:“制定一些規條以表明僧尼兩種僧團之不同,才是明智之舉。此等規條應該可減低外界對僧尼的反對。由於女人幾千來都被歧視,外辦的對對是必然的。請你們參考一直以下的八敬法: 第一,一個女尼,或比丘尼,無論在何時何處,都要尊尚比丘,不論她的年齡或戒齡比他的多或少。 第二,雨季安居時,氫有的比丘尼都要居於比丘們安居之所附近,以便獲得他們的支持和指導。 第三,每月有兩次,比丘尼要派遣代表,往請比丘替她們訂下齋日,以作特別守戒日。這天,比丘會前去教導她們和鼓勵她們精進修行。 第四,雨季過後,比丘尼必需參加自恣儀典,在比丘和比丘尼之前作出修行的報告。 第五,當一個比丘尼破了戒,她必需在比丘在比丘尼面前懺悔。 第六,經過沙彌尼、正學女階段後,一個比丘尼要在僧尼兩眾前受具足戒。 第七,比丘尼絕不可以批評或禁令比丘。 第八,比丘尼是不可以給比丘們說法的。 目犍連大笑起來。 “這八敬法很明顯是歧視了。你還不承認嗎?” 舍利弗回答道:“這八敬法的目的,旨在開啟女性加入僧團的大門。它們不是旨在歧視女性,反而是終止對她們的歧視。你體會嗎?” 目犍連隨即點頭,以示認同舍利弗的高明見地。 柏狄耶說:“這八敬法是必需的。喬答彌夫人擁有如此權力。她又是世尊的母親。沒有這些規條,除了佛陀之外,便沒有其他人可指導她修行了。” 佛陀轉過來對阿陀說:“阿難陀,請去告訴摩訶波阇波提,如果她們願意遵守這八敬法,她和與她同行的女伴便可以受戒為尼。” 太陽已升上中天,而阿難陀卻發覺喬答彌夫人和她的女伴都仍耐心地等候著。聽完八敬法,喬答彌喜歡若狂。她答道:“阿難陀尊者,請告訴佛陀,正如一個少女在香水中洗過秀發後獲贈一串蓮花或玫瑰花環時的興奮,我也很高興地接受八敬法。只要我能被許受戒為尼,我便願意一生遵守這些規條。” 阿難陀回到佛陀的房子,禀告佛陀喬答彌夫人的答覆。 其他的女子望著喬答彌,眼裡滿是關注。但喬答彌安撫她們說:“姊妹們,別擔心。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得到受戒為尼的權利。這八敬法是不會防礙我們修行的。它們正是我們能夠加入僧團的門徑。” 那天,五十一名女子受戒為尼。舍利弗尊者負責安排她們暫時居於阿摩巴離的芒果林。佛陀又請舍利弗指導她們基本的修行。 八日後,摩訶波阇波提比丘尼往訪佛陀。她說:“世尊,請示現您的慈悲,教我如何可以在解脫之道上有迅速的進展。” 佛陀答道:“摩訶波阇波提比丘尼,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持住自己的心。多些練習觀察呼吸和觀照身體、感受、心和心所產生的物象。你這樣修習,便每天都會增長多一些謙虛、自在、無著、平和、和喜悅。這些質素生起時,你便可確定自己已走上了正確之道,醒覺之道和覺悟。” 摩訶波阇波提比丘尼希望在毘舍離建一所寺院給女尼居住,以能方便親近佛陀和眾大弟子。她又希望遲些可以在家鄉迦毘羅衛國開設一所女尼修道院。她派了使者給耶輸陀羅報傳喜訊,告訴她女尼受戒的消息。喬答彌比丘尼知道女子加入僧團的消息,一定會引起哄動。很多人都會激烈的反對和現斥佛陀和僧伽。她知道佛陀將會要面對很多的難題。她感恩,而且明白八敬法只是暫時用來保障僧團,以免令它蒙受這次沖擊的傷害。她有信心日後女子可受戒為尼已成定局時,八敬法便再沒有需要。 佛陀的僧團現在有四支流,比丘、比丘尼、優婆塞(男在家眾)、優婆夷(女在家眾)。 摩訶波阇波提比丘尼對比丘尼應穿著的衣服細心參詳。她的提議全都被佛陀接納。比丘是穿三衣的內衣、入眾衣、和大衣。除了以上三衣之外,比丘尼再加多一塊披搭在胸前的布,叫覆肩衣,和一條下裙。除了這些衣服和乞缽外,僧尼都可以有自己的肩、濾水器、補縫衣服的針線、清潔牙齒的竹箋、和每月兩次剃頭用的剃刀。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