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佛法概要

第45章 第一節序言

佛法概要 明旸法师 2883 2018-03-20
如來成道記說:“淨法界事,本無出沒,大悲願力,示現受生”。我佛釋迦牟尼、他親證了法事、本來是沒有生、沒有滅。可是為了大悲心切,度生願深,因此於無生中示現有生,於無滅中示現有滅。才有從兜率、降王宮、八相成道的一大事因緣,應化事蹟,風聞世界,道播四方。 “法華經”雲:“佛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就是為“開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為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為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為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總的說來,就是要令眾生,人人成佛,個個得道的唯一目的。我們要知道,佛陀所說的律學,就是“五篇三聚,解脫木叉”。就是要達到這個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偉大目的。 其次,在古代印度,當釋迦如來降生時期,它的經濟文化、學術、建設等都非常興旺發達。這時婆羅門的知識界人士,如雨後春筍,到處可見。實是百花齊放,萬紫千紅,分河飲水,各立門庭。在佛教看來,當時就有以六師為首的九十六種外道,制定了許多修習苦行,來延誤眾生。這為首的六師是一、富蘭那迦葉,二、末迦黎拘舍尼,三、刪闍夜里羅胝,四、阿耆多翅舍欽婆羅,五、迦羅鳩馱迦栴延,六、尼犍陀若提等。他們提出許多論點和一些規律,例如持牛戒、持雞戒、拔發、臥刺、投灰、拜水等。有的婆羅門所定的戒律,看起來和佛教戒學相彷彿,甚至超過,其實不是這麼一回事,主要是所修苦行,決不是我佛所教導的戒定慧三無漏學道理,雖然吃一番苦,不能得到了生死、成佛道的真實道果。佛陀出世應蹟之後,正如昊日當空、群昏爍破,戒雷震響,法雨遍施,使佛日永耀於中天、慈雲普蔭於大地。

現在先向大家介紹一位清代高僧玉琳國師的簡歷。在清朝順治十五年間世祖章皇帝召國師入宮,在萬善殿封他為“大覺禪師”。後來到了庚子年春天。皇帝又派遣使者敕賜玉琳國師一隻寶貴的紫金缽,兩頂袈裟,有二十五條四長一短(俗稱為祖衣)也就是僧人受三壇大戒時所披的僧伽黎大衣,一是紫色,一是紅色。又稱為說法衣,它是僧人講經說法或在隆重莊嚴的法會道場中主法大師或方丈大和尚所披的。當時皇上又加封玉琳國師為大覺普濟能仁國師的光榮稱號。到辛丑年春,國師南旋來到浙江杭州附近的天目寺安住。丙辰年秋天,即康熙十五年八月國師世緣已畢,度生願滿,撤手圓寂,世壽六十有三,僧臘四十有四。 玉琳國師的尊師是一位有道高僧,當時隨侍左右的兩位弟子就是玉琳和他的師兄巖頭祖師,師兄確是一位老實樸素,專事精修,閑靜少言,一心用功的和尚,可是玉琳國師適得其反,他是一位聰穎玲俐,善說會道的干事專家。因此他能得到師父的垂愛,另眼看待十分歡喜。而巖頭祖師則不然,經常被師父當做一個老修行,無所作為的啞羊僧。幾年後,有一天玉琳國師廣發大心,要想出外去朝山拜頂參訪名師,以博見聞,幸得師父同意,在束裝就道之前,去向師兄巖頭告假,想不到這老修行別出心裁地贈給玉琳師弟三個錦囊並且囑咐說:第一個錦囊要等到遭遇最危險的時候啟用,第二個錦囊要等到最緊張的關頭使用。第三個錦囊要等到最光榮顯赫的時候動用。玉琳國師素來認為這個笨頭笨腦的師兄,只會吃飯用功,終日有口難開的老修行,怎麼今天變了樣子,而且還會有未卜先知這一套錦囊妙計呢?起初玉琳國師還是半信半疑地接受了三個錦囊也並不予以重視,既承師兄慈悲美意只好帶在身上便是。

下面好戲來了,請大家細聽會有啟發。 這位博學多才的國師動身去朝拜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當時交通不便船隻不多,正巧有一隻禦船往朝普陀,玉琳便要求搭赴,好在國師人品端方相貌莊嚴,肌膚淨白,如琉璃之美,侍衛者就同意他的要求,讓他登舟坐在船頭。行駛不久,突然狂風大起,烏雲蓋頂,波浪翻天禦船大有覆舟之危。全艙人心惶惶,忐忑不安,正在此一發千鈞的生死關頭,國師想到師兄的臨別贈言十分重要不得已立刻打開那第一個錦囊,一看原來是一張小紅紙上面恭楷寫著“免朝”二個字,國師福至必靈,微微一笑,心領神會。他想這只禦船一定有順治皇上在此,海龍王朝拜皇帝所以興風作浪。想到這裡,國師便隨手把“免朝”這個錦囊拋擲水中,當下即見風平浪靜,化險為夷,全船上人特別是順治皇帝正在坐立不安,精神徬徨之際,忽然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大大出乎意料。就問左右侍臣,侍臣奏曰,“船頭上坐有一位中年和尚,在非常危險時刻,我們見他從衣袋裡拿出一個紅色小錦囊丟進巨浪,頓時暴風停止,驚濤退盡,從此一帆風順,一船生命財產得以保住。”皇上得知這個和尚大有道理,因此立即召見,一看非常歡喜。玉琳國師生得相好莊嚴,道貌岸然,而內才又是博通群典,對答如流,皇上生大歡喜心,一方面有敬仰之意同時又感師救護深恩故矢志封他為一國師表,因此在朝禮普陀之後,將玉琳和尚隨駕同來京城拜為國師。但滿朝許多文武大臣大家認為陛下一拜為師,我們文武百官誰可以不下跪,甚至少數幾位白頭功臣也得下拜,對此心中有些不服,意見紛然,說這位高僧年事尚輕,是否有道,定功如何,必須一試真實。皇上隨下令派四位宮女為國師賜浴洗塵以見分曉。當然皇命當從,玉琳暗想一關才過,一關又到,宮女為他洗浴真不平凡,究竟怎樣才能安然度過這一關,心裡的確十分緊張,幸而第一個錦囊的神算靈異早已銘記心頭,這次情急心慌之餘隻有將一線希望寄託在第二個錦囊上面,於是急忙打開一看只有一枚小小的繡衣針,國師立即會意,把針暗暗緊握手中,在那蠢然欲動情難自禁的關頭,把針向手指一刺,頓然扭轉乾坤,心神安定下來,到此賜浴結束,又安度一關,得到宮女們異口同聲地讚為稀有,認為難能可貴,皇上及諸臣乃加倍敬信,這位國師真是道高德重名符其實。遂下聖旨選擇吉旦,焚香結壇,舉行盛典拜為國師。

國師此時,想到兩關已過,第三關又來,怎麼辦,對老師兄的神通既然心悅神服,因之信心百倍,在這登台拜師最最光榮的時候不能不把第三個錦囊打開,一看是個“佛”字,他靜慮會意一下,快把“佛”字貼在胸前,便可安心地接受順治皇帝和文武大臣等的頂禮膜拜。就這樣高興、圓滿、勝利地結束了這場經歷危險、緊張、榮耀三關的特大喜事。這正是一代高僧玉琳國師的光輝事蹟。 但是我們應當進一步來探索一下,玉琳國師為什麼今生會有這祥大的福德,和琉璃雪白的莊嚴相貌,據說:國師的前生是住在寺廟裡的一個六根缺陷品貌醜惡的和尚,有一次,一位女齋主設齋供養諸師,每人又親發一件衣服結緣。當時玉師也在坐就餐,齋主發到他的面前。一見六根不全的玉師,心生厭惡,就不與結緣,玉師當下生大愧恨,深自沉痛,悔恨宿世業障深重,今生感此醜陋惡果,他回想《藥師經》中有說:禮拜《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可以報感琉璃身體。所以立下宏誓,發奮圖強,一心一意,虔誠禮拜《藥師經》。古人云:“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又云“有志者事竟成”。玉師終身頂禮,最後拜死在蒲團上,圓寂而逝,拜經功德不可思議,所以轉世即感殊勝福果為一代高僧並得國師稱號。

通過玉琳國師這一段刻苦修行拜經的故事,可以充分證明戒律在修持上的重要性,它是一切善法的基礎。這是以善因而感召的樂果。同時又可以看到巖頭祖師老老實實,一心為道的老修行的本來面目,真是妙在其中矣,決非凡情而能思忖聖人境界,作為我們修道人的一面極好藉鏡,獻給一切持戒修行辦道者,以期從中得個消息。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