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尼采選集

第62章 九PARMENIDES Ⅰ冰冷的理性

尼采選集 尼采 2541 2018-03-20
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 九PARMENIDES Ⅰ冰冷的理性 9.1純理性的抽象 如果說,赫拉克利特的每句話都宣示了真理的驕傲和莊嚴,但那是用直覺把握的真理,而不是靠邏輯的引線攀援的真理,如果說,他在西比爾式的迷狂中觀照而非窺望,領悟而非謀慮,那麼,在他的同時代人巴門尼德(Parmenides)身上,則有一個相反的形象和他比肩而立,同樣也是真理先知類型的人,不過彷彿是用冰而不是用火造就,向周圍閃射著刺人的寒光。 也許在他年事甚高時,巴門尼德曾經有過一個時刻,陷入了最純粹的、不被任何現實污染的、完全沒有血肉的抽象。在古希臘那兩個世紀的悲劇時代中,沒有一個時刻像這個時刻那樣更具有非希臘的性質。它的產品是關於存在的學說。這個時刻成了他本人生活的分界石,把它分成了兩個時期。然而,這個時刻同時也把前蘇格拉底(Pre-Socratic)思想分成了兩半,前一半可以稱作阿那克西曼德時期,後一半可以直接稱作巴門尼德時期。巴門尼德本人的早期哲學活動也還帶有阿那克西曼德時期的面貌,他提出了一個連貫的哲學物理學體系,來回答阿那克西曼德的問題。後來,當他被那個抽象之寒栗控制住,提出關於存在與非存在的最簡單命題時,他本人先前的體係也就成了廢物堆裡的陳舊學說之一。不過,他好像沒有完全喪失對他的青年時代這個強健的寧馨兒的慈父般關懷,所以,他要說:"雖然正確的路只有一條,但是,如果人們想要走上另一條路,那麼,就其品質和一致性來說,恐怕只有我的早期觀點才是正確的。"他用這樣的態度自衛,就是在那首論自然的偉大詩篇中,他也給了他早期的物理學體係以相當崇高的地位和頗為寬裕的篇幅,而這首詩本來是要宣布一個新觀點作為通往真理的唯一路標的。這種慈父般的關懷,儘管它或許只是不知不覺中造成的差錯,但在一個完全被刻板邏輯弄得僵化了的、幾乎變成了一架思維機器的天性中,卻是僅剩的人的感覺。

9.2純理性的正反抽象 在我看來,巴門尼德與阿那克西曼德之間的個人交往不是不可信的,而他之源出於阿那克西曼德學說則不但是可信的,並且是顯而易見的。所以,他不相信一個存在的世界與一個生成的世界的嚴格劃分。赫拉克利特同樣不相信這種劃分,這導致他根本否認存在。兩位哲學家都尋求一條出路,以擺脫一種二元世界秩序互相對峙或不協調的關係。阿那克西曼德向不確定者、不可確定者跳躍,藉此一勞永逸地避開了生成領域及其在經驗中給予的質。對於象赫拉克利特、巴門尼德這樣獨特的頭腦來說,作此跳躍並不容易。所以,他們試圖盡其所能地步行,而僅僅在雙腳不再找得到支撐點,必須跳躍才能避免跌倒的地方,他們才為自己保留跳躍的權利。

兩位哲學家一再直觀到的世界,正是阿那克西曼德如此傷感地責備並且解釋為犯罪地點和生成之非公義的滌罪場所的那個世界。正如我們已經知道的,在其直觀中,赫拉克利特發現,一切生成顯示了多麼可驚的合規律性和可靠性的秩序。他由此推論,生成本身決不可能是有罪的和非公義的。 巴門尼德的看法完全不同。他們各種質加以比較,相信自己發現了所有這些質並非相同的,而是必須被歸納為兩類。例如,他比較了明和暗,後一種質顯然只是前一種質的反面。因此,他區分了正面的質和反面的質,認真致力於尋索並記錄整個自然界中的這種基本矛盾。在這樣做時,他的方法如下:他舉出一對一對的矛盾,例如輕與重,薄與厚,能動與受動,然後按照明與暗的矛盾模式來理解它們。凡與明相一致的,便是正面屬性,凡與暗相一致的,便是反面屬性。如果他舉出了重與輕,則輕就歸於明一邊,重就歸於暗一邊。於是,重只被看作輕的反面,而輕則被看作一種正面屬性。這種方法本身就已經產生出一種抗拒、排斥感官提示的能力,即抽象邏輯程序的能力。對於感官來說,重似乎相當有說服力地顯示為正面的質,但這一點並不能阻止巴門尼德把它列為反面的質。同樣,他把與火相對立的土,與熱相對立的冷,與薄相對立的厚,與陽相對立的陰,與能動相對立的受動,都只視作反面的質,於是,在他眼裡,我們的經驗世界就分成了兩個互相隔離的部分,即正面屬性的部分(具有明、火、熱、輕、薄、能動和陽剛的性質)和反面屬性的部分。後者實質上只表明了前者即正面屬性的不具備和缺乏。因此,他把缺少正面屬性的這個部分描述為暗、土、冷、重、厚——總之,陰柔和被動的性質。

取代"正面"和"反面"這樣的表述,他使用了絕對的術語"存在"與"不存在",由之而得出一條原理,就是:和阿那西曼德的看法相反,我們這個世界本身包含著某種存在著的東西,當然,也包含著某種不存在的東西。我們不應該在世界之外,彷彿到我們的地平線那一邊,去尋找存在著的東西。相反,就在我們眼前,隨時隨地,在一切生成中,都包含了某種存在著的東西,並且在發生著作用。 9.3超越理性的"愛神" 然而,在這裡,他還剩有一個任務,就是具體回答"什麼是生成"的問題。這正是他為了不跌倒就必須跳躍的時刻,儘管對於巴門尼德這樣的天性來說,也許一切跳躍本身都會被看作跌落。只管這樣說吧:我們將要墮入迷霧,墮入"隱秘的質"(qualitatesoccultae)的秘教,甚至有點兒墮入神話之中。

巴門尼德象赫拉克利特那樣直觀普遍的生成和變易,只能把消逝解釋為不存在者的失誤。因為,存在者怎麼能對消逝負責呢!但是,生成同樣也必須藉助於不存在者才得以成立,因為,既然存在者始終存在著,就不可能是從自身中產生出來的,它解釋不了生成。因此,無論生成還是消逝,都是由反面屬性造成的。不過,生成之擁有一個內容,消逝之失掉一個內容,其前提是正面屬性(即上述那個內容)也都參與了這兩種過程。簡言之,可得出以下原理:"無論存在者還是不存在者,對於生成都是必需的;當它們共同作用時,就有了生成。" 可是,正面屬性與反面屬性如何互相接近呢?作為對立面,它們豈不永遠會互相躲避,使得一切生成都不可能?巴門尼德在這裡訴諸一種"隱秘的性質",一種對立面之間互相靠近和吸引的神秘傾向,而且,他用愛神阿佛洛狄忒之名,用日常熟知的陰陽兩性的關係,作為這對立面的象徵。阿佛洛狄忒的能力在於,她撮合了對立面,撮合了存在者和不存在者。一種情慾引導彼此衝突和排斥的因素結合起來,其結果就是生成。如果情慾得到了滿足,仇恨和內在衝突又促使存在者和不存在者重新分離——這時候,人們就說:"此物消逝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