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順生論

第47章 四七職業

順生論 张中行 3131 2018-03-20
職業是靠勞動以維持生活的一種社會性的位置只意義可以廣,那就舊時代的家庭婦女也可以算是一種,因為也是靠勞動維持生活。通常是用狹義,就是要有個社會承認的職位名稱,如上至政府的總統,下至小商店的售貨員,等等,都是。人要活,活要靠多方面的物質條件,這些都要用勞動換(以金錢為籌碼),所以人生於世,就不能沒有個職業。自然,也有少數例外,如衰老可以靠供養,殘廢可以靠救濟,等而下之,不走正路,可以靠偷盜、搶劫等。職業還有個不明顯而也相當重要的用途,是使具有活而動的天性的人身心有個著落,從反面說是不至有無事可做之苦。總之,人,還有勞動力的時候,就不能不,至少是最好,有個職業。 職業種類繁多,幾乎近於無限。多會產生差異。差異也近於無限,這裡只說一些彰明較著的。總的表現為有高下;雖然在宣傳材料上,說是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下的分別。高下主要由五個方面決定。一是名,聲名之名。溥儀,人人都知道,因為,連復辟、偽滿也算在內,作了三次皇帝。梅蘭芳,也是人人都知道,因為是名演員。俗話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人生在俗世,難得不俗,所以就不能不視有名為高。二是權,說了算之權。有的人說了算,揚眉吐氣;另一些人,正好需要那一位說了算,就不能不低聲下氣。權還有大小之分,至大無邊,那就嘆口氣也成為指示。且說這口氣是在下民看不見的地方嘆的,所謂天高皇帝遠,所以就更高。三是利,財貨之利。財貨之利可以計算,所以高下之分尤為明顯。比如大學教授月薪一二百,中外合資什麼公司的職工月薪一千,由計算可知,公司職工的位置比大學教授高五倍。又如室內上班,平均日收入七元,街頭賣菜,平均日收入七十元,由計算也可以推知,賣菜的位置比上班高十倍。四是勞逸。這方面的差異更加多樣化,如斜靠在躺椅上發號施令逸,汗滴禾下上勞。又如同是售貨員,賣古董(縱使是偽品)逸,賣食品勞。人是一種怪動物,雖然閒也難忍,卻又好逸惡勞。因為好,逸的也就成為高。五是愛憎.愛是心里高興,如當節目主持人,描眉畫鬢,可以上電視,出風頭,青年人趨之若鶩。掃街,屠宰,殯儀館與死人打交道,等等,就大不同,幹得有滋有味的恐怕很少。人生難得開口笑,所以充當節目主持人之類就成為高。人之常情是趨高避下。可是如願卻不容易。原因的一方面是理,花花世界,當然任何事都要有人做。另一方面是事,人走上某個崗位,絕大部分要憑機遇,只有一點點是憑能力,想望而不能得,有如狐狸過葡萄架下,仰頭看,葡萄好吃,可是夠不著,也就只好作罷。

但發揮主動性,大道多歧,選,走上某一條,常常也是可能的。還有不少成功的例,如班超的投筆從戎,慧能(禪宗六祖)的離家學道,就是此類。今日怎麼選?想談三個方面。其一是怎樣對待上面談的高下:這個問題不容易處理,原因是義和利不容易協調。義,就算作說大話也好,為人處世,至少是關鍵時刻,應該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以職業而論,都趨高避下,掃街之類的事也就不會有人幹,我們必須寄身於其中的社會也就無法維持。這是說,由義方面考慮,我們也可以,甚至應該,避高趨下。但是,人間遍地是重利的梁惠王,有幾個重義的孟子呢?所以大話說過之後,又不得不卑之無甚高論,就是說,也不能不權衡得失,如市場買物,挑好的,合用的。可是這樣一來,兩種不能協調的原則兼顧,舉步就難了。幸而這是文字般若,至於實際,在可意與不可意之間,舍前者取後者的,大概不會有吧?法不責眾,所以再說一遍,卑之無甚高論,比如在月得五百與月得三百之間,較逸與過勞之間,我們都取前者而捨後者,也就既可以得到社會的諒解,又可以心安了。其二不再是問題,而是應該遵守的原則,是瞻望前途,成就大、貢獻大與成就小、貢獻小之問,應該堅決取前者而捨後者。這裡藏著一個也許不小的問題,是用什麼標準分辨大小。具體說不容易,只好依常識,說個概括的原則,是能夠利較多的人,甚至澤及後世的,是大,反之是小。大小都提出兩種,成就偏於就個人說,貢獻偏於就社會說。兩者紛常合攏,以漢朝為例,司馬遷寫成《史記》,張衡製成地動儀,都是既有個人成就,又有社會貢獻,所謂公私兼顧。顯然,能這樣兼顧最合算,也最合理,選職業,如果有可能,當然應該走這合算合理的路。其三是要適應自己的條件。條件有兩種,一是才能,二是興趣。才能,一半來於天,所謂天之生材不齊,如有的健壯,有的瘦弱,有的聰慧,有的拙笨,有的美麗,有的醜陋,等等。還有一半來於後天的教養,比如上學與失學,上大學與只念過小學,所知和所能就不會一樣。由社會方面說,要量材為用。自己方面也應該有自知之明,比如手無縛雞之力,就最好不選體力勞動,略識之無,就最好不選文墨工作;從正面說,是要選自己能勝任的,至少是經過練習必能勝任的。再說興趣,可能多半來於天,少半來於後天的習染。但既已定形,對於自己的情緒和成就,就會產生擺佈的力量。這可以表現為,順之就會心情舒暢,事半功倍;逆之呢,比如最討厭數目字而進了銀行,勉為其難,即使有幸而不出錯,終日,以至多年,皺眉應付,所受之苦也就太多了。所以,如果環境容許選擇,那就有如到餐廳點菜,應該點自己喜歡吃的。

以上是講道理,至於實際,問題就會更加複雜,或難解決得多。一個小難題是,客觀,某一職業的成就和貢獻,主觀,自己的才能和興趣,自己都未必能夠十拿九穩。拿不准,據之而選,也就有南轅北轍的可能,至少是像是合適而實際並不合適。大難題是道路千條,而擺在眼前的卻經常只有一條,就是說,不容許選。舊時代,弓人之子常為弓;放大一些說,人.總不能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現代情況也差不了多少,因為自己羽毛未豐,邁步出門,路幾乎都是與自己有關的人,或說社會給指定的。按部就班入學像是好一些,因為,理論上,分配要照顧個人的專業,可是由個人的理想和興趣方面考察,完全合適的,數量可能不多。所以總的情況就成為,為了謀生,社會(或說機遇)把一個人放在哪裡,他就只好不管理想和興趣,接受並依照要求幹下去。

以主觀印象為標準衡量,職業有合意的,如愛權,真就走上或大或小的說r 算的崗位;愛某種學業.真就成為某種專業的研究人員。這是事與願合,心情是得其所哉,工作,即使勞累也會自得其樂,而成就呢,如順水行舟,自然會事半功倍。問題是有了個職業,不合意,怎麼辦。先說心情,我的想法,宜於隨遇而安。理由之一,由整個社會方面看,任何事都要有人做,而人事的安排,我們還不能少聽從機遇而多聽從科學,安置不合適,或多數不合適,是不可免的,不可免,落到自己頭上就雖不合意而並不違理。理由之二,怨天尤人也無濟於事,反而不如安然接受而不計較得失。再說對待的辦法,可以分為守和攻兩種。守是盡職,這就是《孟子?萬章下》篇說的:“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嘗為乘田矣,曰:'牛羊茁壯長而已矣。'”把本職工作做好,於己可以無愧,於社會當然也會有益。攻是就把它看作自己的事業,俗語說,行行出狀元,深鑽,也許能成為這一行的狀元。最下是這山看著那山高,到不了那座山,在這座山又坐不穩。

可以不可以換職業?情況多種,要就事論事。以兩極端的為例,不喜歡換為喜歡的,不勝任換為勝任的,報酬少換為報酬多的. ,輕而易舉;其反面,如年歲已經較高,或所從事的工作是高學識或高技術的,改弦更張就不容易。兩極端之間的,比如不同的職位各方面都相差無幾,換不換兩可,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過也要承認,尤其現代,有些人是樂於動而不願守成的,那就多嘗試也無妨;但有一點要記住,是自己必須有不只勝任而且做得好的信心。 最後說說,職業還有個反面,是無業。無業有被動的,是社會問題,這裡不談。主動的無業任何時代都不多,因為人.總要活,不吃自己勞動所得就要吃別人(通常是祖先或家屬)的勞動所得,這,即使別人不說話,自己總當愧于屋漏吧?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