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順生論

第5章 四天道

順生論 张中行 2142 2018-03-20
天道向善是個相當普遍的信仰,其表現有多種形式。相信有神有鬼,在暗中主持因果報應,獎善罰惡,是一種最粗淺的形式。 “天地之大德曰生”、“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是另一種形式。這樣的天道雖然近於有意志的,卻未必具有擬人的形象。 還可以更抽象,表現為宇宙論方面的一種看法,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不管多麼龐大復雜,它的行程總是趨向於一種已定的目的,這樣的行程,不是如流水之自然趨下,而是有選擇地走向某種有價值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所以無論宇宙的整體還是人生的種種活動,都不是沒有意義的。 有鬼神主持公道的想法,現在很少人相信了,這裡不談。皇天樂善,是不是這樣呢?證明一定不是這樣自然不容易,但是大量的事實使我們不能不懷疑這種想法。專就生命現像說,我們常見的是弱肉強食,大魚吃小魚;天災,無限的生命可以同時絕滅;人禍,據說長平一次活埋四十萬:說是“天地之大德曰生”,不像。至於“惟德是輔”,“常與善人”云云,事實也顯然並不如此。所以過去有不少人提出疑問,如楊街之《洛陽伽藍記》的一段話就說得明白而沉痛:“昔光武受命,冰橋凝於罅水,昭烈中起,的盧踴於泥溝,皆理合於天,神祗所福,故能功濟宇宙,大庇生民。若(爾朱)兆者,蜂目豺聲,行窮梟獍,阻兵安忍,賊害君親,皇靈有知,鑑其凶德,反使孟津由膝,贊其逆心。《易》稱天道禍淫,鬼神福謙,以此驗之,信為虛說。”

在人間,為善可以得禍,但也未嘗不可以得福,不管怎樣,這總是宇宙中的一點點塵埃,可以存而不論。至於整個“存在”的趨向問題,那就既龐大而又玄遠,確鑿地說是如何如何或不是如何如何都很不容易。目的論者相信宇宙整體的進程有價值、有意義,如果事實真是這樣,當然也很好。但是反复思索,總使人感到,這種如意的想法,其來源是希望,是信仰,言之成理至於無懈可擊是很難的。 難於言之成理,最主要的原因是天道難明,不得不強不知以為知。對於整個“存在”的性質,例如是什麼,如何來,如何去,為什麼,等等大問題,直到現在,我們幾乎還是毫無所知。有些人,其中多數是哲學家或宗教家,不願意安於不知,更不願意安於生命之徒然,於是深思冥索,苦尋究竟,終於想出一些似乎可以自圓其說的解釋;這當然也好,但是問題在於,這是主觀的猜測,既不能舉出事實來證驗。又不能舉出必須是這樣而不能是別徉的理由。因為不能舉出只能如此的理由,所以常常是一百個人有一百種想法,這自然不能都對,而最大的可能是都不對,因為悶坐井中,冥想天地之大,如鄒衍之徒所為,幸而言中的可能是沒有的。

天道難明,強不知以為知,其結果當然是,說得如何天花亂墜,都是隔靴搔癢。但是,這裡無妨退一步想,假定天道向善的如意想法是可取的,我們能不能安然信受呢?似乎仍舊有困難,因為,我們還會感到有些疑問。其一,不管所謂天道是有意志的,還是無意志的,既然目的是趨向於至高至善的境界,那麼,在時間的順序中(假定事物是在時間的順序中發展變化,像我們覺知的那祥),我們任意截取先後兩個段落相比,總當能夠清楚地看出來,後一個段落比先一個段落是較高的,較善的,但是這卻是很難衡量辨別的。其二,如果人類的道德觀念是通於天道的,而天道應該是無不可能,那麼,它本來就使善充滿到處,統轄一切,豈不更好?而事實是偏偏有大量的惡,這是為什麼?其三,天道向善,而至高至善的境界要在無限長的時間中逐漸實現,如此大費周折,這道理也是很難理解的。

此外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人類所謂善,真是可以擴大到人類以外,當作評價一切的標準,甚至整個“存在”都必須信受奉行嗎?我想.如果有人竟至這樣設想,那必是患了自大狂的病口不要說整個“存在”,姑且局限在地面上,例如人發明殺蟲藥和殺菌藥,救了不少人的生命,這當然可以算作善了,但是如果不是處在人的地位,而是處在蟲和菌的地位,這究竟是善還是惡就成為問題。推到地面以外,善惡的分辨就更渺茫了,舉例說,銀河系旋轉而不靜止,其中大量的恆星也生生滅滅,以至於整個宇宙是“有”而不是“無”,這是善呢,還是惡呢?顯然都說不上。 我們生而為人,站在人類的地位說長道短自然是難免的,不過要講包括其他在內的大道理,那就應該眼睛睜大,心情冷靜。這樣,我們會很容易地認識,所謂善惡,是人類以己身為本位來評價事物(嚴格講應是評價人的行為)的一套概念,推到人類生活以外是行不通的。而講到善惡的本原,其實也簡單得很,不過是人生而有“欲”。人類樂生,於是把可以利生的一切看作善.人類畏死,於是把可以避死的一切看作善;其他衣食住行等等事物的評價都不過如此。這裡也許有人會想到更根本的問題,即“欲”的價值問題。這當然很難說,有所欲是己然的事,歡迎也罷,不歡迎也罷,反止是既成事實,除自順受之外,又能怎麼樣!前面說,有的人不安於生命之徒然,這是想給“欲”及其派生的一切找個理論的靠山,以證明人事上的種種瑣屑是理合於天。這種意圖是可以理解的,而如果有所得,也未必沒有用,如《易》傳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這一類。但是這類領悟,歸根到柢不過是一種形而上學的信念,用它自悲或自欺都可能有大用,如果竟以為這就是真理,定而不可移,那就與相信鬼神沒有分別了。因此,想到天道方而的問題,我們以為寧可這樣說,天道遠、人道邇,人生有涯,人力有限,我們最好還是不捨近而求遠吧。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