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第124章 相互馴養,是人與人之間關係最深刻的本質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华杉 4241 2018-03-20
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 曹操說:“廝養足也。”要用自己廝養的兵。 “廝養”這個詞,大有意思。 “廝”,廝磨,廝混,廝守。總之是打成一片,混得精熟。 廝養和豢養差不多。豢養有點貶義,但一罵人,說誰是誰豢養的走狗,便知這走狗,對主子是死心塌地的。 反過來想,如果不是罵人,是用自己身上,如果自己帶的兵都跟自己豢養的犬一樣,對自己死心塌地,那不是挺好的嗎? 看來這豢養,也挺不錯的。 那我們懂得如何豢養人嗎?我們豢養過某人嗎? 再反過來,我們希望被人豢養嗎?我們懂得被人豢養嗎?

有時候我們會說某人:“唉!這人,養不家!”是說你對他怎麼好,他也不知道你的心,跟你不一條心,你就放棄他了。 反過來想,有沒有別人認為我是“養不家”的人呢?恐怕也有過,別人對我們好,好到我們自以為常了,理所當然了,反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結果把對方傷害了。 這思想太深刻了,學問太大了。不過豢養這個詞有點不好聽,我們換一個中性的詞,叫“馴養”。 有一本影響深遠的世界文學名著,被稱為寫給成年人的童話,叫,就專講這馴養之道。 是作家安東尼·德·聖艾修伯里於1942年寫成的著名法國兒童文學短篇小說。本書的主人公是來自外星球的小王子。書中以一位飛行員作為故事敘述者,講述了小王子從自己星球出發前往地球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歷險。

其中小王子遇到狐狸這一段,狐狸要求小王子馴養他,道出了馴養關係的本質:愛與責任。領導者對下級的廝養、豢養、馴養,就是愛與責任。 我們先來讀讀這一段吧,很長,但絕對值得反复讀,仔細想: “來和我一起玩吧,”小王子建議道,“我很苦惱……” “我不能和你一起玩,”狐狸說,“我還沒有被馴養呢。” “啊!真對不起。”小王子說。 思索了一會兒,他又說道: “什麼叫'馴養'呀?” “你不是此地人。”狐狸說,“你來尋找什麼?” “我來找人。”小王子說,“什麼叫'馴養'呢?” “這是已經早就被人遺忘了的事情,”狐狸說,“它的意思就是'建立聯繫'。”

“建立聯繫?” “一點不錯,”狐狸說,“對我來說,你還只是一個小男孩,就像其他千萬個小男孩一樣。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樣用不著我。對你來說,我也不過是一隻狐狸,和其他千萬隻狐狸一樣。但是,如果你馴養了我,我們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對我來說,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我有點明白了。”小王子說,“有一朵花……我想,她把我馴養了……” “這是可能的。”狐狸說,“世界上什麼樣的事都可能看到……” 可是,狐狸又把話題拉回來: “我的生活很單調。我捕捉雞,而人又捕捉我。所有的雞全都一樣,所有的人也全都一樣。因此,我感到有些厭煩了。但是,如果你要是馴養了我,我的生活就一定會是歡快的。我會辨認出一種與眾不同的腳步聲。其他的腳步聲會使我躲到地下去,而你的腳步聲就會像音樂一樣讓我從洞裡走出來。再說,你看!你看到那邊的麥田沒有?我不吃麵包,麥子對我來說,一點用也沒有。我對麥田無動於衷。而這,真使人掃興。但是,你有著金黃色的頭髮。那麼,一旦你馴養了我,這就會十分美妙。麥子,是金黃色的,它就會使我想起你。而且,我甚至會喜歡那風吹麥浪的聲音……”

狐狸沉默不語,久久地看著小王子。 “請你馴養我吧!”他說。 “我是很願意的。”小王子回答道,“可我的時間不多了。我還要去尋找朋友,還有許多事物要了解。” “只有被馴養了的事物,才會被了解。”狐狸說,“人不會再有時間去了解任何東西的。他們總是到商人那裡去購買現成的東西。因為世界上還沒有購買朋友的商店,所以人也就沒有朋友。如果你想要一個朋友,那就馴養我吧!” “那麼應當做些什麼呢?”小王子說。 “應當非常耐心。”狐狸回答道,“開始你就這樣坐在草叢中,坐得離我稍微遠些。我用眼角瞅著你,你什麼也不要說。話語是誤會的根源。但是,每天,你坐得靠我更近些……” 第二天,小王子又來了。

“最好還是在原來的那個時間來。”狐狸說道,“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道。 “這也是一種早已被人忘卻了的事。”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比如說,我的那些獵人就有一種儀式。他們每星期四都和村子裡的姑娘們跳舞。於是,星期四就是一個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園去。如果獵人們什麼時候都跳舞,天天又全都一樣,那麼我也就沒有假日了。”

就這樣,小王子馴養了狐狸。當出發的時刻就快要來到時: “啊!”狐狸說,“我一定會哭的。” “這是你的過錯,”小王子說,“我本來並不想給你任何痛苦,可你卻要我馴養你……” “是這樣的。”狐狸說。 “你可就要哭了!”小王子說。 “當然囉。”狐狸說。 “那麼你什麼好處也沒得到。” “由於麥子顏色的緣故,我還是得到了好處。”狐狸說。 然後,他又接著說:“再去看看那些玫瑰花吧。你一定會明白,你的那朵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玫瑰。你回來和我告別時,我再贈送給你一個秘密。” 於是小王子又去看那些玫瑰。 “你們一點也不像我的那朵玫瑰,你們還什麼都不是呢!”小王子對她們說。 “沒有人馴養過你們,你們也沒有馴養過任何人。你們就像我的狐狸過去那樣,它那時只是和千萬隻別的狐狸一樣的一隻狐狸。但是,我現在已經把它當成了我的朋友,於是它現在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了。”

這時,那些玫瑰花顯得十分難堪。 “你們很美,但你們是空虛的。”小王子仍然在對她們說,“沒有人能為你們去死。當然囉,我的那朵玫瑰花,一個普通的過路人以為她和你們一樣。可是,她單獨一朵就比你們全體更重要,因為她是我澆灌的。因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為她是我用屏風保護起來的。因為她身上的毛蟲(除了留下兩三隻為了變蝴蝶而外)是我除滅的。因為我傾聽過她的怨艾和自詡,甚至有時我聆聽著她的沉默。因為她是我的玫瑰。” 被稱為成年人的童話,因為他揭示了人與人之間關係最深刻的本質,就是相互馴養。 上下級之間相互馴養,夫妻之間相互馴養,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相互馴養,官府與百姓之間相互馴養。馴養,就是建立聯繫,咱們之間有聯繫,我知道你會對我怎樣,在什麼條件下會怎樣,在什麼情況下會怎樣,在什麼時間會怎樣。我也知道,我該對你怎樣。

馴養,就是愛與責任,期待與依賴。 馴養關係是深刻的,但又是越深刻,越脆弱!經不起任何一丁點兒背叛。 馴養是沒有意外的,一切都很踏實,比如馬戲團馴獸,訓練海豚頂球,頂一次一定會得到一條小魚,絕不會落空,如果有一次落空,這馬戲就演不起來了。 回到兵法,西點軍校對領導人的訓誡有一條: “心裡要裝著手下人的利益,並且有能力讓對方知道這一點。” 馴養關係,你心裡一定要裝著對方,不能只裝著你自己的目的。並且要讓對方知道、信賴你心裡替他想著。如果你覺得對方“養不家”,恐怕還是你心裡替他想得不夠,或沒有能力讓他知道你替他想著。 一個團隊,就要有相互馴養的意識、精神和儀式。 這本事一輩子都修煉不完。

接著讀孫子: 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 如果在士卒對你還沒有親近依附之前,就用處罰去管理,他們就會不服。不服,就很難使用了。 杜牧注:“恩信未洽,不可以刑罰齊之。” 梅堯臣注:“德以至之,恩以親之,恩德未敷,罰則不服,故怨而難使。” 所以你一定要先對大家有恩德,你的處罰,才是令人信服的。要先讓人們敬愛你,人們才會敬畏你。一去就想讓大家都怕你,那當不了領導。 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也。 反過來,如果大家對你已經親附,但你卻不能嚴格執行紀律,那這隊伍也不能用於作戰。 曹操注:“恩信已洽,若無刑罰,則驕惰難用也。” 只有恩,沒有威,只有愛,沒有罰,則驕兵惰將,不可用也。

這都是廝養之道。廝養不是廝混,打成一片沒問題,紀律嚴格也不含糊。 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 曹操注:“文,仁也。武,法也。” “文”是懷柔安撫,是胡蘿蔔;“武”是軍紀軍法,是大棒。胡蘿蔔加大棒,才能打造必勝之軍。 晏子舉薦司馬穰苴,說他“文能附眾,武能威敵”。 吳起說:“總文武者,軍之將;兼剛柔者,兵之事也。” 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 “令素行”,“素”,平素、平時。軍令不是上了陣才開始執行,說:“現在開始要打仗了哈!軍令要開始執行,不像平時那麼隨便了哈!”而是平時就嚴格執行,讓大家養成服從執行的習慣。 如果平時很放鬆,不給大家養成好習慣,要上戰場了才開始宣布要嚴格,那大家就會不服,因為沒有服從的習慣。 只有平時就令行禁止的軍隊,才能兵將相得,上下協調一致。 杜牧註解說:“居常無事之日,需恩信威令先著於人,然後對敵之時,行令立法,人人信伏。 “令要在先申,使人聽之不惑;法要在必行,使人守之,無輕信者也。三令五申,示人不惑也。法令簡當,議在必行,然後可以與眾相得也。” 法令的關鍵,一在事先申明,人人明了;二在有法必行,沒有例外。 “三令五申”,是我國古代軍事紀律的簡稱。 “三令”:一令“觀敵之謀,視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聽金鼓,視旌旗,以齊其耳目”;三令“舉斧,以宣其刑賞”。 “五申”:一申“賞罰,以一其心”;二申“視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畫戰陣旌旗”;四申“夜戰聽火鼓”;五申“聽令不恭,視之以斧”。 三令五申都搞清楚,法令簡單恰當,而且議在必行,沒有例外,這就大家都踏踏實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果三令五申,都是空話;人人犯錯,選擇性執法,那就個個僥倖,人人焦慮,心裡都不踏實。 《尉繚子》說:“令之之法,小過無更,小疑無申。故上無疑令,則眾不二聽,動無疑事,則眾不二志,未有不信其心而能得其力者也,未有不得其力而能致其死戰者也。” 這是講制定法令的方法,你制定的法令,如果之後發現有問題,有些小的缺點,如果不是要命的,也不要變更,就這麼執行。有些小的不明白的地方,也不要重申補充。這樣法令就是法令,下了就執行。 法令的嚴肅性、權威性、穩定性,比法令的現實性更重要。諸葛亮和魏軍作戰,以寡敵眾。但是,正在此時,有一批士兵的服役時間到了,按法令應該回家。諸葛亮說:“信不可失。”沒有留他們打完這仗再走,照樣到時間就放他們回去。結果人人願意留下一戰,上下相得,士氣暴漲,大敗魏軍。 這就是諸葛亮和士卒之間的相互馴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