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第113章 僥倖是決策者最可怕的心態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华杉 1329 2018-03-20
懂兵法,不一定會用兵法,因為具體時候心態不一樣。 行軍篇孫子曰: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欲戰者,勿附於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 《行軍篇》,王皙註解說:“行軍當據地便,察敵情也。”行軍,包括行軍、宿營、布陣,一是要利用地形便利,二是要注意偵察敵情。所以《行軍篇》,就是講不同地形的注意事項,和觀察敵情判斷的要訣。 曹操註解說:“擇便利而行也。” 張預註解:“知九地之變,然後可以擇利而行軍,故次九變。”懂得九地之變,才懂得行軍,所以放在《九變篇》後面。 處軍、相敵。 “處軍”,就是駐軍、宿營,安營扎寨。

“相敵”,就是觀察敵人,判斷徵候,出現什麼現象,說明什麼問題。 王皙註解說:“處軍凡有四,相敵凡三十有一。”本章內容,講了四種地形的紮營方法,和三十一種敵情表徵判斷。 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爭,此處山之軍也。 這是第一種地形——山地的行軍要訣。 “絕山依谷”,杜牧註解說:“絕,過也。依,近也。”絕,就是通過;依,就是靠近。行軍通過山地,要靠近山谷。 山谷有什麼呢?曹操註解說:“近水草便利也。”山谷才有水源,又有草可以放牧。因為軍隊有馬,要吃草。炊事班還帶著豬、羊,也要吃草。 李筌註解說:“夫列營壘,必先分卒守隘,縱畜牧,收樵採,而後寧。”宿營要在險要地方分兵把守,然後能放牧牲畜,打柴煮飯。

後漢時期,武都羌族叛亂,馬援去征討。羌族在山上,馬援佔據山谷,奪其水草,堅守不戰。羌人水源斷絕,糧食吃盡,窮困不堪,就都投降了。 視生處高。 曹操註解:“上者,陽也。”生,就是陽面,就是朝南。 李筌註解:“向陽曰生,在山曰高。上高之地,可居也。” 所以絕山依谷,要靠近山谷,但可不能在谷底紮營,要在高處向陽的地方。在高處,視野開闊,便於防守。如果在山谷里扎營,就容易被人包圍,居高臨下攻擊。 為什麼強調要在陽面呢,因為陽面相對乾燥、溫暖、舒適,不易生病。如果在陰濕的陰面,那士兵就很容易感冒了,若流感橫行,在缺醫少藥的古代,則可能造成大規模的死亡。拿破崙說,再殘酷的戰鬥,也沒有營地不衛生對士氣的打擊大。瘟疫流行的非戰鬥減員,也遠比戰鬥減員來得可怕。因為戰鬥減員,你的人戰死,敵人也在戰死。而非戰鬥減員,是你自己病死,一點沒傷到敵人。

前面說馬援在平定羌族叛亂的時候,是佔據有利地形,困死了羌人。但之前我們學過的,他人生中最後一戰,討伐湖南苗族叛亂,則是冒險從水路進軍,被困在山高林密的河谷裡,紮營在陰濕的河岸邊,苗人從河岸高處鼓譟攻打,而他的部隊瘟疫流行,他自己也病死了。馬援決策的時候知不知道有這危險呢?當然他一清二楚,但他老了,最後一次立功機會,不在乎自己的危險生死,想冒險一搏,心態不一樣,犯了上一章講的“將有五危”中的第一條:“必死,可殺也。”這一條,他肯定也會背的。但為什麼違反呢,因為他這時有了決策者最可怕的心態——僥倖。 僥倖心理,人人常有。所以決策前,一定要作“僥倖檢查”——我這樣決定,有沒有僥倖心理? 戰隆無登。

杜牧註解說:“隆,高也。言敵人在高,我不可自下往高,迎敵人而接戰也。”仰攻總是吃虧的,不要硬上。 此處山之軍也。 以上就是在山地行軍紮營作戰的處置辦法。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