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第20章 忘了本謀,是每個人常犯的毛病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华杉 1039 2018-03-20
怒而撓之。 杜牧註解說:“大將剛戾者,可激之令怒,則逞志快意,不顧本謀也。” 對剛烈易怒的敵將,激怒他,給他施以沖動的魔法,他為解一時之恨,逞志快意,就會不顧本謀,本來要幹的、最重要的事也不顧了,一定要馬上解恨。結果恨沒解,把自己的命搭進去了。 這種詭計,主要是針對性格剛烈的敵將。 《尉繚子》說:“寬不可激而怒。”那性格寬厚者,他本來就不容易衝動,你沒法激怒他,引他上鉤。 典型戰例,是楚漢相爭時漢兵擊曹咎的“汜水之戰”。 項羽在成皋與劉邦對峙,誰也拿不下誰。劉邦就打了項羽一個后腰,派遣盧綰、劉賈率領兩萬多人渡過白馬津,協助建成侯彭越襲擊楚軍的後方梁地,攻下十多座城池,切斷楚軍的補給線。

項羽被迫親自率領軍隊,分兵去攻彭越,委任曹咎守成皋,臨行前仔細叮囑:“謹守成皋,則漢軍挑戰,慎勿與戰,毋令得東而已,我十五日必誅彭越,定梁地,復從將軍。” 項羽走後,曹咎遵照項羽的命令堅守不出,劉邦就施了“怒而撓之”之計,在成皋城邊專門築了一個高台,每日在台上罵喊羞辱楚軍,一連罵了五六天,楚軍受不了了,曹咎也沉不住氣了,忘了他在這兒的“本謀”是乾什麼的,要出城教訓教訓這幫混蛋!曹咎率軍出戰,渡汜水,渡到一半時,漢軍來了個標準戰術,半渡而擊,楚軍大敗,成皋失陷,戰局平衡打破。 曹咎自知將命喪於此,又愧見項羽,於是在河邊自刎而死。 “怒而撓之”之計,諸葛亮對司馬懿也使過,不過沒成功。

由於關羽丟了荊州,蜀漢只能從北線漢中的崇山峻嶺出發去伐曹魏,他的問題是糧食運不上去,為什麼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每次都半途而廢,核心原因是沒糧。每次差不多一個月時間,過了一個月還沒打贏,就得撤兵,否則回去路上吃的糧食都不夠。所以諸葛亮必須速戰,最好是野戰。曹魏也知道了規律,熬你一個月,就把你餓回去了,我不戰則必勝,戰則不一定,所以不出戰,已成為曹魏君臣上下高度一致的策略。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雙方在五丈原對峙,司馬懿照例高掛免戰牌。諸葛亮百般挑戰不得,也施了“怒而撓之”之計,給司馬懿送去女人衣服侮辱他。司馬懿根本不上當,還是不出戰。結果諸葛亮心力交瘁,病逝軍中,蜀漢的北伐事業就結束了。 司馬懿這是很強的“本謀意識”,始終不忘自己的根本目的、基本策略。忘了本謀,這是我們每個人常犯的毛病,不僅僅是因為憤怒,任何的干擾都會令我們越來越遠離本質的目的,而自己完全意識不到,追求枝節,而忘了本質。

所以佛經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本謀和初心,是我們每天、每事,要對照檢核的,要拒絕衝動,拒絕誘惑,排除乾擾,堅持本謀,不忘初心。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