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尼采的智慧·尼采自我哲學解讀

第65章 美與醜


沒有什麼比我們對美的感覺更有條件,毋寧說更受限制了。倘使試圖離開愉悅去思考美。你就會立刻失去根據和立足點。 “自在之美”純粹是一句空話,從來不是一個概念。在美之中,人把自身樹為完美的天使;在精彩的場合,他在美之中崇拜自己。一個物種捨此便不能自我肯定。它的至深本能,自我保存和自我繁衍的本能,在這樣的昇華中依然發生作用。 人相信世界本身充斥著美;——他忘了自己是美的原因。惟有他把美贈與世界,唉,一種人性的,太人性的美……歸根結底,人把自己映照在事物裡,他又把一切反映他的形象的事物認作美。 “美”的判斷是他的虛榮心……一個小小的疑問或許會在懷疑論者耳旁低語;人認為世界是美的,世界就真的因此被美化了嗎?人把世界人化了,僅此而已。然而,無法擔保,完全無法擔保,人所提供的恰好是美的原則。誰知道人在一位更高的趣味判官眼裡是什麼模樣呢?也許是膽大妄為的?甚至或許是令人發笑的?或許是專斷的? ……沒有什麼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在這一簡單的真理上建立了全部美學,它是美學的第一真理。我們立刻補上美學的第二真理:沒有什麼比衰退的人更醜了,審美判斷的領域就此被限定了。從生理學上看,一切醜都使人衰弱悲苦。它易於使人想起頹敗、危險、和軟弱無能。在它旁邊,人確實喪失了力量。可以用功率計測出醜的效果。只要人在何處受到壓抑,他就可估出某種“醜”的東西還在身旁。他的強力感,他的強力的意志,他的勇氣,他的驕傲——這些都隨醜的東西跌落,隨美的東西高揚……在這兩種場合,我們得出同一個結論:美與醜的前提極其豐富地積聚在本能之中。醜被看做是衰退的一個暗示和象徵:哪怕極間接地令人想起衰退的東西,都會使我們做出“醜”這個判斷。每種枯竭,笨重、衰老、疲憊的徵兆,每種身不由己,不論疼攣或癱瘓,特別是解體和腐爛的氣味、顏色、形狀,哪怕最終弱化為一個記號——這一切都引起同樣的反應,都引起“醜”這個價值判斷。在這裡,一種憎惡之情油然而生:人憎惡什麼呢?毫無疑問,憎惡他的類型的衰落。他出於至深的族類本能而憎惡;在這憎惡中有驚恐,審慎,深刻,遠見,這是世上最深刻的憎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