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紅樓心解

第16章 曹雪芹卒於一七六三年

紅樓心解 俞平伯 911 2018-03-20
關於曹氏的卒年本不成什麼問題。在脂硯齋甲戌評本有了明文: 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 壬午是清乾隆二十七年,那年的除夕即一七六三年二月十一日。這批雖不能定為何人手筆,卻靠得住;因這個人跟曹氏的關係非凡密切,下文又這樣的寫道: 余嘗哭芹,淚亦待盡,每意(欲)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餘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 ……甲午八月淚筆。 甲午八月乃一七七四的九月,以公曆計算在他死後十一年。 但近來卻有了異說。有人認為曹雪芹死於乾隆二十八年癸未。證據在雪芹的朋友,有個旗人叫敦敏的,他的《懋齋詩鈔》上有一詩《寄曹雪芹》,本詩雖不題年月,卻編在題癸未年的詩的後面,遂認這首詩也是癸未年作。既然癸未年尚有人送他詩,則曹氏決不能卒於壬午了。不過這個說法很懸虛。本詩既不題年月,安見得不是錯編在癸未年的詩後面呢?這也出於我的揣想,且不去講他。且述正面的理由。

第一,上引脂評沒有什麼可疑的,即主張新說的人也不完全否定它。壬午他雖認為癸未之誤記,(又怎麼知道他記錯了?)而除夕卻又說不錯,於是折衷為癸未除夕,即一七六四年的二月一日,新版就這樣寫著的。殊不知主張新說,必須把舊的推翻了才成。若東拼西湊,折衷為癸未除夕,這新說便站不住了。因為牽涉到另外一個證據。 第二,雪芹的另一個朋友叫敦誠的,有挽他的詩,題甲申年(一七六五)。詩云: 四十年華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誰銘。孤兒渺漠魂應逐(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新婦飄零目豈瞑。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故人惟有青山淚,絮酒生芻上舊垌。 末兩句分明是隔了一年來上墳的口氣。 “舊垌”即舊墳,《禮記》所謂“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我們且把兩個說法比較一下。雪芹若卒於壬午除夕,葬於癸未,到甲申年有人做詩這樣說,正合式了,若移後一年便亂了。死在癸未的“年三十”,不得不葬於甲申;葬於甲申當年有人去憑弔他豈非簇簇新新的新墳,為什麼要說“舊垌”呢?毛病出在不曾把敦誠的詩意看得明白,只依據敦敏的一首本未題年月的詩,這樣模糊影響的證據創為異說。這完全是不必要的。

因此我主張依據“脂評”,說曹雪芹卒於一七六三年;再用敦誠的詩“四十年華”往上推,即生於一七二三年。這樣說法就不會出大錯,因為詩上的“四十年華”也不宜十分呆看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