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談藝錄》讀本

第18章 (一六)斷章取義與破除執著解

《談藝錄》讀本 周振甫 4001 2018-03-20
禪人活參話頭,可用詩句。李鄴嗣《杲堂文鈔》卷二①《慰弘禪師集天竺語詩序》 所謂:“諸釋老語錄每引唐人詩,單章只句,雜諸杖拂間,俱得參第一義。是則詩之於禪,誠有可投水乳於一盂,奏金石於一堂者也。”竊謂此即春秋時“賦詩斷章”之充類橫決耳②(參觀本書288頁又《管錐編》224—225頁)。西漢人解《詩》亦用斯法,觀《韓詩外傳》可知③。何良俊《四友齋叢說》④卷一謂“讀《詩》亦當與讀諸經不同。 引伸觸類,維人所用。韓嬰作《詩外傳》,正此意也”;卷二歷舉《左傳》用《詩》諸例,“不必盡依本旨,蓋即所謂引伸觸類者。 ”陳蘭甫《東塾讀書記》⑤卷六引元錢惟善作《外傳》序稱其書“斷章取義,有合孔門商、賜言《詩》之旨”;因申論謂《孟子》、《坊記》、《中庸》、《表記》、《緇衣》、《大學》引《詩》者,多似《外傳》,“其於《詩》義,洽熟於心,凡讀古書,論古人古事,皆與《詩》義相觸發”。《漢書?儒林傳》記王式以《詩》為“諫書”,《昌邑王賀傳》記龔遂以《詩》為“人事浹,王道備”。(參觀呂誠之文《讀史札記》⑥乙帙《漢儒術盛衰下》、《詩無作義》。)

蓋觸類旁通,無施勿可,初不拘泥於《詩》之本事本旨也。劉辰翁《須溪集》⑦卷六《題劉玉田題杜詩》雲:“凡大人語不拘一義,亦其通脫透活自然。觀詩各隨所得,或與此語本無交涉。”其子將孫序王荊公《唐詩選》(《永樂大典》卷九百七《詩》字下引,四庫輯本《養吾集》漏收⑧),亦云:“古人賦《詩》,猶斷章見志。固有本語本意若不及此,而觸景動懷,別有派發。”後來王船山《詩繹》論“興觀群怨”⑨曰: “作者用一致之思,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人情之遊也無涯,而各以其情遇”;常州派說詞曰:“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⑩。”皆西漢“外傳”、南宗“活句”之支與流裔也。谷隱“藥語”之喻⑾,乃釋典常談。 《中論?觀行品》第十三曰⑿:“大聖說空法,為離諸見故。若人於空貌生見者,是人不可化。譬如有病,須服藥可治;若藥復為病,則不可治。”《大智度論》卷三十一⑿《釋初品中十八空》曰:“又如服藥,藥能破病;病已得破,藥亦應出。若藥不出,則復是病。”《大般涅槃經?如來性品》第四之五曰⒀:“如是大乘典,亦名雜毒藥;如酥醍醐等'及以諸方蜜,服消則為藥,不消則為毒”(參觀《管錐編》13頁引古希臘懷疑派語)。其旨即《莊子?庚桑楚》所謂⒁:

“有不能以有為有,必出乎無有,而無有一無有”;郭象注:“若無能為有,何謂無乎。 一無有則遂無矣。無者遂無”;王先謙《莊子集解》引宣穎雲⒂:“並無有二字亦無之” (參觀《管錐編》448頁)。又王陽明徐愛《序》記⒃:“門人有私錄先生之言者,先生聞之,謂之曰:“聖賢教人,如醫用藥,皆因病立方,初無定說,若拘執一方,鮮不殺人矣”;又(傳習錄》卷下一友問“靜坐時將好名、好色、好貨等根逐一搜除”,陽明正色曰:“這是我醫人的方子,真是去得人病根。你如不用,且放起,不要作壞我的方子。”皆針砭今語所謂“教條”之病也。(415—417頁)①李鄴嗣:清人,字杲堂。有《杲堂文抄》六卷,《詩抄》七卷。 ②賦詩斷章:《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餘取所求焉。”春秋時在外交場合上念詩句,不管原詩的意思,借用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③《韓詩外傳》:十卷,漢韓嬰撰。 ④何良俊:明人,有《四友齋叢說》三十八卷。 ⑤陳蘭甫:清陳澧字,有《東塾讀書記》二十五卷。 ⑥呂誠之:近人呂思勉字。 ⑦劉辰翁:宋人,有《須溪集》十卷。 ⑧《永樂大典》:明成祖永樂元年令解縉、姚廣孝等編輯,全書22877卷。經兵火散失,中華書局徵集近800卷,影印出版。現存800餘卷。 《養吾齋集》:三十二卷,元劉將孫撰,清臣據《永樂大典》輯出。 ⑨王船山:清王夫之,居衡陽之石船山,學者稱船山先生。有《詩繹》一卷。 ⑩常州派詞:清嘉慶以後的詞派,常州詞人張惠言所開創,強調比興寄託。 “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見譚獻《譚評詞辨》。

⑾谷隱:即青原第七世,襄州智靜大師。 “藥語”見下文。 ⑿《中論?觀行品》:即《中觀論》四卷,龍樹菩薩撰,青目菩薩釋,姚秦鳩摩羅什譯。 《觀行品》是其中一篇。 ⑿《大智度論》:龍樹菩薩撰,秦羅什譯,百卷,是釋《大品般若經》者。 ⒀《大般涅槃經》:即《涅槃經》,分大乘涅槃經、小乘涅槃經兩種。 ⒁:三十三篇,戰國莊周著,晉郭象注。 ⒂王先謙:清學者,有《莊子集解》八卷。宣穎:注者。 ⒃王陽明:明代理學家王守仁,字伯安,學者稱陽明先生。有三卷。 這一則從讀詩講起,講到讀書。先講佛家禪宗活參話頭,可用詩句。如《壇經?行由品》稱神秀把佛教的基本精神歸納為四句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用文學比喻的語言說明佛教的宗教修養。又稱惠能提出頓悟主張: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反對神秀提出漸修的方法,認為人人都有佛性,不用漸修,可以頓悟。像這樣用文學語言來講佛法,要求領悟,不要求研究運用文學語言的比喻手法。這就是禪宗的活參話頭。禪宗還可以引詩參禪,如《談藝錄》288頁稱:“竊觀禪人接引話頭,每取詩人名句為之。 《五燈會元》卷二十袁覺至謂客曰:東坡雲:'我持此石歸,袖中有東海。 '山谷雲:'惠崇煙雨蘆雁,坐我瀟湘洞庭;欲喚扁舟歸去,傍人謂是丹青。 '此禪髓也。 ”這是用詩句來參禪,詩句說此石中有東海,借來說明此物中有佛性。把惠崇的畫看作真的瀟湘水和洞庭湖,實際上非真。借來比佛家講的真實和虛妄的關係。這就是春秋時“賦詩斷章”的發展。“賦詩斷章”是藉詩句來抒發我的情意,不顧詩的原意。用詩句參禪,是藉詩句來講佛教的道理,也不顧詩的原意。參觀《談藝錄》288頁,即上引《五燈會元》中語。又參觀《管錐編》224—225頁:“蓋'斷章'乃古人慣為之事,經籍中習見,皆假借古之'章句'以道今之'情物',同作者之運化;初非徵援古語以說明今論,如學者之考信。 ”又:

“盧文弨《抱經堂文集》卷三《校本〈韓詩外傳〉序》稱'《詩》無定形,讀《詩》亦無定解',援引'各有取義,而不必盡符乎本旨。'”這裡講韓嬰作《韓詩外傳》也是“斷章取義”,不符合《詩》的原意的。又引陳澧《東塾讀書記》引錢惟善序,稱“孔門商、賜言《詩》之旨。”《論語?八佾》:“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商是子夏的名字。子夏引三個詩句來問孔子,孔子講繪畫的事後於白底子。子夏問,禮是後起的嗎?孔子和子夏都不講詩句的原意,另外引到禮是後起上去。 《論語?學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賜是子貢的多字。子貢和孔子問答,引了《詩?衛風?淇澳》中兩句話,說明好禮更重要。中的這兩句話,說明治理玉石的,要精益求精。子貢拋開原詩的意義,引出好禮更重要,也是另講一意。這是說明孔門就是這樣講詩的。因論到《孟子》的引《詩》、《禮記》中《坊記》《中庸》《表記》《緇衣》《大學》中的引詩,也像《韓詩外傳》,不顧詩的原意,另外加上新意。《漢書?儒林傳》稱王式以當諫書,即不以為文學書,用作政治書,也是不顧的原意,從政治角度來立論。又《武五子傳?昌邑王賀傳》記龔遂說:“大王誦《詩》三百五篇,人事浹,王道備。 ”不把當作文學書,當作論人事和王道的書,也是另立角度來講詩的。劉辰翁講“觀詩各隨所得”,各人各有所見,不管詩的原意。清王夫之講“興、觀、群、怨”說:“作者用一致之思,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故《關睢》,興也,康王晏朝,而即為冰鑑。 '訏謨定命,遠猷辰告。 '觀也,謝安欣賞而增其遐心。人情之遊也無涯,而各以其情遇;斯所貴於有詩。 ”

這是說,作者寫詩要表達一致的思想感情,讀者讀詩,各人各用他們的思想感情來有所感受。所以《關睢》是用“關關睢鳩”來起興,借睢鳩的和鳴來引起君子想以淑女為配偶,這是詩人一致的想法。但是魯詩說:周康王一朝晏起,夫人不鳴璜,宮門不擊柝,《關睢》之人,見幾而作。 (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這是說,《關睢》講后妃之德,周康王起得晚了,夫人就要警戒他,詩人就作《關睢》來作為鑑戒。其實這個意思,詩裡沒有,是魯詩說加上去的。再像《詩?大雅?抑》:“訏謨定命,遠猶辰告。”是說大臣的謀劃決定命令,按時通告各地,指正月向各地頒布政令。 《世說新語?文學》稱: “謝公(安)曰:'訏謨定命,遠猶辰告。'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按這兩句本指大臣發布政令說的,謝安根據自己體驗,把它說成“雅人深致”。常州派講詞,說,“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即形像大於思維,作者寫詩用的形像是表達作者的情思。但詩的形像大於作者的情思,讀者可以從詩的形像中體會到作者沒有的情思。

錢先生又提出谷隱“藥語”之喻。比如服藥是為了治病,病治癒了,服的藥也應消除,倘藥留在體內,即起副作用,又成為病了。就像奶油及蜜,吃下去身體吸收了就好,不吸收成病,就成了毒了。佛家講“色即是空”,就是要破除認為所見諸色為實,即破除執著。要是有人執著了空,那也是一種執著,也要破除,不破除不行。參考《管錐編》 13頁:“古之哲人有鑑於詞之足以害意也,或乃以言破言,即用文字消除文字之執,每下一語,輒反其語以破之。”“古希臘懷疑派亦謂反言破正,還復自破,譬如瀉藥,腹中物除,藥亦洩盡。” 錢先生又引《莊子?庚桑楚》中的話,“有”是從哪裡來的呢?不能說從“有”那裡來,而是從“無”來。倘“無”能夠產生“有”,那怎麼叫“無”呢?即不但要破“有”,也要破“無”,連“無有”二字也要破除。王守仁的徐愛《序》:

“門人有記下先生的話的”,先生的話是針對學生的毛病說的。離開了學生的毛病,先生的話就不能執著,也要破除。這裡講的破除執著,即反對教條。執著某一種話就要成為教條,就得破除。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